楠木軒

不想養逆子,就一定要讓他承受這五種苦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經典

可憐天下父母心。

沒有不愛子女的父母。

是一味溺愛,只能把孩子推向深淵。

古人説:“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

有些磨難一定要讓孩子承受,再愛孩子,也要捨得給孩子吃這五種苦。

1

學習的苦

幼時開始學習,就像初升太陽的光芒;青壯年時學習,就如同茂密生長的炎夏。因此讀書學習要趁早,不要浪費大好時光。

很多孩子貪玩厭學,不願意讀書,只想着打遊戲,父母千萬不要聽之任之。

學業荒廢,人生就毀了一半了。

沒有學歷,沒有知識和技能,孩子將來很難在社會立足。

長大以後,依然會讓父母勞神費心。

務必告誡孩子:現在不吃學習的苦,將來就要吃生活的苦。

現在讀書吃苦,是吃一陣子,將來吃苦,就有可能是吃一輩子。

2

自律的苦

養成嚴於律己的習慣。

很多孩子貪睡、貪食,生活習慣差,也不鍛鍊身體。

時間長了,不只是身體垮掉,精神也隨之萎靡。

孩子從小養成嚴於律己的習慣,懂得剋制自己的慾望。

長大之後,才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3

批評的苦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大錯小錯都不會少。

作為家長一定要正確引導孩子,適當批評孩子。

可以給孩子解釋的機會,但不能在原則上妥協。

循循善誘,讓孩子學會自我審視,自我控制。

做事之前,做事之後,都能對自己有一個整體的反思、反省。

這樣才能不斷改錯,不斷成長。

如果孩子犯錯不批評孩子,孩子很容易養成自私自大的性子。

將來惡果報復,家長哭都來不及。

4

勞動的苦

人性本身好逸惡勞,而實際上,只有在勞動之餘,一個人才能真正體會到安逸;

如果整日遊手好閒,無所事事,那麼他感受到的不是安逸,而是無聊一直無所事事,意味着他們將來也沒法吃苦耐勞,做出什麼大事了。

《易經》上説:“天道運動晝夜不息、週而復始,在運動中存在和發展,君子應當效法天道,自強不息。”

所以,聖人把辛勞作為福分,安逸當成禍患。

中國古人歷來都是勤儉持家。

只有勤勞的孩子,才能興家、旺家。

漢朝的蕭何為孩子準備了一塊貧瘠的封地,曾國藩總是讓孩子自己打掃衞生,自己洗衣服。

小時候多鍛鍊孩子,讓孩子多吃點苦,不能總是捧着慣着,不然只能養出好逸惡勞的敗家子。

鍛鍊孩子,吃苦耐勞。不但可以激發孩子的潛力,讓孩子充滿積極進取的精神,還能磨鍊心智,讓孩子真正成人。

5

失敗的苦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沒有誰是一輩子一帆風順的,我們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難題。

所以一定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失敗觀,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不是所有事情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有些事情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我們的好朋友作家清歡 曾經也説過: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勇敢地站起來。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經過艱難卓絕的鬥爭之後才能實現。

告訴孩子,做事只要盡了全力,無愧於心就好。

面對失敗,我們除了努力,還要有一份豁達。

只有這樣,孩子在以後的人生路上,才不會跟自己較勁,不會為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