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衞青、霍去病能大破匈奴,漢軍這些“神兵利器”,你聞所未聞

西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衞青、霍去病分別率軍5萬出定襄和代郡,兵發漠北,一場真正的決戰就此揭開了序幕。衞青遭遇匈奴單于主力,一戰功成。霍去病深入沙漠兩千裏,大破匈奴左賢王部,兵鋒直指匈奴腹地,在狼居胥山祭天封禮,威震華夏。漠北決戰後,“漠南無王廷”,漢匈之戰,漢軍大獲全勝。

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史詩大戰,威脅華夏北境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得到了基本解決。漢武帝的雄才偉略,衞青霍去病的奇謀驍勇,都是漢軍能夠擊破匈奴鐵騎軍團的關鍵因素。但是其實在英雄的光環下,很多人都忽略了此時的漢軍,已經成長為了一支戰鬥力極強的部隊,無論是在單兵素質還是多兵種協同作戰,都要領先於同時代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軍隊。特別是漢軍的武器裝備非常先進,一些“神兵利器”,更是成為了漢軍克敵制勝的決定因素。

移動長城—武剛車

關於武剛車的記載最早是在春秋吳孫所著的《兵法》中,“有巾有蓋,謂之武剛車”。這種戰車長約6.6米,寬約4米,兩側綁有長矛,前方設置巨盾。體積龐大,攻守俱佳的武剛車可以作為士卒戰車,車身蒙上牛皮犀甲,再在內部開射擊孔,為弓箭手提供絕佳的進攻場所。移動堡壘,武剛車可謂是最早的坦克雛形。

同時武剛車還可以作為運輸工具,作為運兵的兵車,或者運輸糧食、武器等輜重。更絕妙的是,武剛車還可以實現赤壁之戰曹操水軍採用的“鐵索連舟”,將武剛車用環鎖釦在一起,就是鋼鐵般的長城壁壘。

雖然武剛車被記載的歷史很早,但是卻幾乎沒有出現在先秦時代的戰爭中。真正將武剛車第一次運用於實戰的,就是西漢名將衞青,武剛車的第一齣場,就是巔峯時刻。漠北之戰,衞青出塞千里,遭遇匈奴伊稚斜單于主力,武帝時期漢匈的最後一場大決戰,一觸即發。

衞青所部兵馬要遠遠少於單于主力,特別是在李广部因為迷路未能及時出現在戰場的情況下,漢軍主力騎兵5000人,而匈奴騎兵多達萬餘。衞青見匈奴軍早有準備,便下令將武剛車環繞為營,在大漠之上,頃刻間築起了一道匈奴騎兵無法突破的長城壁壘。《史記·衞將軍驃騎列傳》記載“大將軍令武剛車自環為營,而縱五千騎往當匈奴”。漢軍騎兵在武剛車的掩護下,對匈奴發起衝鋒,大破單于主力。武剛車的第一次出場,也是唯一一次在大戰的使用記錄,就幫助漢軍決戰大勝。

近兵之王—環首刀

這是當時世界上工藝最為先進,殺傷力最強的冷兵器,甚至可以説沒有之一。它的出現,是人類兵器史上的一次偉大的革命。環首刀出現在漢代,刀身纖長,挺直,少部分帶有內弧,擁有極佳的平衡配重效果,還有掛手的繩套,加強了握持的穩定。

環首刀最大的優勢,就是它是專門為騎兵而打造。漢朝還沒有出現馬鐙,騎兵作戰難度非常大,當時的近身武器漢劍,不僅不利於劈砍,而且雙面開刃不利於馬戰。環首刀的出現則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單面開刃,刀身直窄,刀背厚實,攻則揮砍凌厲,守着穩如泰山。搭配同樣漢代特色的盾牌“鈎鑲”,又成為步兵作戰神器,能夠剋制長杆兵器的衝擊,攻防俱佳。

同時,漢代的兵器冶煉技術以及非常先進,鋼鐵複合工藝將環首刀進行反覆的摺疊鍛打和淬火,更是讓這種長刀徹底脱胎換骨,堅硬無比。所以很多人都説,真正打敗匈奴的,不是漢朝,而是環首刀。

騎兵天敵—漢弩

弩是中國古代的特色遠程武器,也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常見兵器,秦朝名將蒙恬北擊匈奴時,就是利用秦弩克敵制勝,所以弩雖強,卻算不上有多神秘,但是漢弩,並不是普通的弩。時勢造英雄,這一點同樣可以用在兵器的發展史上,西漢,也是強弩的一次革命。

漢弩的革新主要在兩個方面,第一就是刻度。漢弩在秦弩的基礎上,添加了瞄準輔助的刻度標註,簡單地説就是槍戰遊戲狙擊倍鏡裏的刻度標。弩的可怕在於強大的傷害力,一旦讓強弩能夠計算距離,精確瞄準,則是真正的戰場殺手。

第二點則是漢弩用銅弩廓取代了木弩廓,極大地增強了弩身對拉力的承受。優秀的弓箭手可以拉開70公斤的強弓,射程60米左右,而漢弩可以承受的最高拉力達到了370公斤,射程超過了500米,這一點連現代很多狙擊步槍都無法媲美。

弓弩是騎兵的天敵,無論是在長城守備,還是沙漠決戰,強大的弩兵都能給與匈奴騎兵的衝鋒以極大的殺傷。漢朝有專門的弩兵部隊,這支噩夢般的軍隊,讓驕傲了幾百年的匈奴騎兵,聞之喪膽。

所以你能夠想象下這樣一個場面,在廣袤的沙漠戈壁上,漢軍用武剛車環營結陣,用漢弩對沖鋒的匈奴騎兵進行第一輪消耗。等到匈奴在鐵桶般的防線前鋭氣盡失的時候,手持環首刀的漢軍騎兵衝出營陣,發起總攻。衞青、霍去病率領的這支漢軍,在面對匈奴時幾乎百戰百勝,除了上兵伐謀之外,先進的武器,也是頭號的功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45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何衞青、霍去病能大破匈奴,漢軍這些“神兵利器”,你聞所未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