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忠文
從一無所有到在德國紮根,並在慕尼黑市中心開辦一所值得驕傲的中醫診所。回首自己30年來的經歷,不禁百感交集。這不僅僅是我個人的成功,也是中華千年文化優勢的體現。
1986年我還在北京上學時,就利用業餘時間教外國人學習太極拳,學生中德國人最多。我發現,中國文化對於這些外國人來説雖然陌生,卻有着極大的吸引力。之後的幾年裏,我都以教太極拳為生,後來到了德國也是重操舊業。1993年,我一個週末授課兩天,就可以掙到1000馬克,相當於5000元人民幣。我就讀的學院院長還特意把太極拳課程安排進大學選修課,並由我授課。因為教授太極拳,學校給我分配了帶套間的學生宿舍,還給予打國際長途的優惠。我知道,所有這些待遇的背後,都因為我是一箇中國留學生,背靠着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文化根基。
在德國授課小有名氣後,我接到了奧地利第一家有機度假酒店的邀請,每年去他們酒店工作兩次,每次兩週。酒店把我去辦太極拳班的那兩週叫作“太極周”,而每次“太極周”,專門去酒店度假的人都會比平時多一些。這也讓我再一次意識到,中國人只要做帶有中華傳統文化背景的事,一樣可以成為西方人的“座上賓”。
我在德國碩士研究生讀的是運動康復學,畢業考試時最難的大關就是專業綜合考試,需要回答多位教授的不同研究方向的問題。輪到我時,我根據中國古代運動養生方法,就太極拳調節德國人身心狀況的實踐經驗配合各個專業方向的理論進行了全面分析講解。現場各位教授聽得津津有味,結果我以滿分的成績拿到了全系第一名。事後我總結,之所以能拿到這樣的成績,是因為我能在老師理論指導下堅持走自己的路,堅持中華文化的特色,將中國古老的養生之道運用到實踐當中。這也可以看出,科學是可以容納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或者説中國傳統的智慧同樣也是飽含科學智慧的。
畢業後,除了太極拳教學,我還開展了中醫治療服務。我先從德國鄉下開始,到拜仁州德國最大的温泉療養區酒店“安營紮寨”。當時我還沒有行醫許可,便在酒店的一位西醫醫生名下做治療。在西方,中醫是德國經營者的金色招牌,很多西醫診所都爭相掛一塊“Akupunktur”(德語“針灸”)的牌子招攬病人。在我看來,這背後其實是對中華文明的信任和渴望。
在鄉下温泉區的7年,我每週日晚上都在酒店做中醫講座。我從他們熟悉的古希臘典故入手,再遵循《黃帝內經》講“智者察同,愚者察異”;跟他們講巴門尼德與老子共同的觀點;講蘇格拉底的“我知故不知”與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講那看不見的星辰軌跡如同人體經絡,雖然看不見但也存在;講畢達哥拉斯的數論幾何學的點線面與中醫的氣和經絡穴位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每次講演後,我都會贏得大多數德國客人的信任,也讓來到診室的人越來越多。
鄉下的7年為我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使我建立了東西方文化結合的世界觀,也給了我更深地認識中國古老文明的良機。此後,我通過了德國的行醫執照考試,順利地開辦了慕尼黑中醫堂。在自己的診所裏,我終於可以更好地推廣中醫文化了。我希望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有偉大祖國作為堅強後盾,讓中醫在世界上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系德國馬丁路德大學運動康復學碩士、成都中醫藥大學博士,慕尼黑中醫堂創始人、歐洲中醫協會創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