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説:"農業是什麼?"
大概只是來自於書中的刻板印象
種植一些蔬菜
、水果
......
其實
農業不僅藴含豐富的歷史文化,
還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與勤勞。
當農業碰上科技再碰上孩子會是什麼樣的畫面
一起去康康吧~
2020·11月17日
“蓬街鎮科協"在鎮東村開展
師生"玩轉科農 發現新大陸"科普教育活動
▽▽▽
玩轉"科農"
這是一次腦力與動手能力並存的一次挑戰。
交錯複雜的電線、大小不一的螺絲、各種產品零件,還有讓人有些眼花繚亂的説明書。原來看似簡單的背後往往是相反的。孩子們依照説明的步驟一步一步的操作着,將零零散散的材料,變得散發魅力。(動手操作其實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孩子學習周遭世界的方式。)身為小編的我都忍不住想動手操作一番~
有時覺得科技的奇妙之處,大概就在於你想不到它的奇妙。
看,這是孩子們奮鬥後的戰力果
平日裏大多數人的澆花模式大概就是「隨心」,又或者説澆到它全部乾透。而這個神奇的之處:會根據土壤的濕度不同、電阻不同,進行自動澆水。果然所有的創作離不開生活的需要。而同也需要利用科學原理。
科普教育進田間
對於待在城市的孩子,下農田次數應該很少,或者幾乎為"0",據説在大自然得到充分尊重的地方,生命一定盡情綻放更具活力,因為環境危機日趨嚴重,我們可以離家電子、計算機、汽車、但我們沒法不吃飯和不呼吸。
在老師的介紹下孩子瞭解到每個菜都含有自己的營養元素,為我們的身體補充着營養,而哺育這些蔬菜的正是辛勤勞作的農民。俗話説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鞠躬"果然實踐是很重要。
一尺一量一畝田
人類以大地為居所,而我們"常説的一畝田有多大呢?"那又包含多少的糧食呢?
孩子們拿着皮尺進入深刻的專研(雖然在課本上都有記載着,但是往往還是要實踐的),為了更好的幫助孩子們瞭解一畝到底有多大,我們測量他們手臂張開的長度,手臂=身高的距離~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測量,感受一畝的距離。
農業碰撞科技,不僅能夠讓孩子對農業有更多的認識,還能激發孩子對自然科技的好奇。世界那麼大,還有更多的未知,等待着我們去探索~
供稿:路橋區科協
全民科普丨等你參與
關注【科學每一天】微信公眾號吧
就是它 ▼
◆ ◆ ◆ ◆ ◆
喜歡的話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