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龍是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二號男主,他扮演的小公爺齊衡是明蘭的初戀。小公爺是齊國公府的獨子,自小就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地位尊貴自然不在話下。但小公爺雖然是嬌生卻沒有被慣養,在十來歲時就到了盛家的書塾和盛家的兒女們一起讀書,學問、人品都是一等的。
齊衡在第一次應試中並沒有得中進士,因為他寫的文章脂粉氣太重,不符合考官的標準。本來他要再等三年才能應試,但是這時老皇帝駕崩,新帝登基開恩科,讓小公爺不用再等三年才參加考試。在第二次考試中,小公爺終於考中進士,本來希望迎娶明蘭,但是被顧廷燁搶了先,他經受不住打擊病倒了。這樣一病就是幾個月,耽誤了授官,直到新帝登基一年多才接受了官職。他的初始官職是諫院侍御史,根據《宋史·職官八》的記載侍御史是從六品官。
宋朝進士的初始官職並不高,像劇中進士出身的盛紘剛開始的揚州通判也不過是從八品的小官,在揚州十餘年後才調進京擔任從六品的尚書枱任。曾經三度封相的狀元呂蒙正初始官職也才是從九品的京官,擔任將作監丞。而齊衡的官職從從六品起跳,已經是很高的起點了,應該和其家世有關,和郡主是柴氏後人有關。
而且,小公爺的起點高,升職更快。在他被授官後,就向朝廷上疏要求處理逆王餘孽,從而得到了太后的賞識,而此時太后執掌玉璽,是大宋朝實際的掌權人。據《宋史·后妃上》記載:
帝感疾,請權同處分軍國事,御內東門小殿聽政。大臣日奏事有疑未決者,則曰“公輩更議之”,未嘗出己意。頗涉經史,多援以決事。中外章奏日數十,一一能紀綱要。
英宗皇帝身體不好,登基不久就病了,於是請求太后垂簾聽政,自此朝政由太后在幕後操縱。而政見的不同以及權力的分配不均導致皇帝與太后有了嫌隙,兩邊宦官從中添油加醋從中作梗致使兩宮失和,丞相韓琦和歐陽修等人只好從中勸解充當和事佬才逐漸平息了英宗與太后的爭執。
劇中反映的正是這一段歷史事件,當時太后還在垂簾聽政大權在握。齊衡上奏懲處逆王以及其追隨者時得到了太后的支持,所以轉身齊衡到顧家抓人的時候,已經從綠袍換為紅袍,説明他高升了。因為宋朝規定文武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緋,緋就是紅色。因為太后看中齊衡身後的國公府具有指標意義,汴京還在觀望的官員會很快站隊,因此齊衡進入升官快車道。
當然這與齊衡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我們知道齊衡和明蘭的愛情也是“發乎情止乎禮”, 並沒有逾矩之處,這一點他們比墨蘭和梁晗做的好。但是當齊衡向父母請求娶明蘭為妻的時候被斷然拒絕,後來當他考中進士好不容易得到母親同意為他求娶盛明蘭是又被顧廷燁捷足先登,失戀中的小公爺只能通過努力的工作來壓抑自己的感情。
在過了老皇帝的大祥之祭,也就是仁宗駕崩兩年以後的祭奠之禮後羣臣開始議論趙宗全生父的名分,此時齊衡的官職是同知諫院。宋朝仁宗時期諫院設知院六人,以諫議大夫、司諫、正言充任。所以此時的齊衡應該就是諫議大夫、司諫、正言之中的一個。到後來,皇帝還是採納了韓璋等人的意見,齊衡請求貶官,他説的是:“請革我諫議大夫之職”,明確就是建議大夫。《宋史·職官八》顯示:
諸太中大夫,保和殿、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敷文閣侍制,左、右諫議大夫,權六曹侍郎 七寺卿,國子祭酒,少府、將作監,諸衞將軍、輕車都尉,為從四品。
可見齊衡此時的官職為從四品,不到兩年的時間,官職自從六品升至從四品,也是很快的了。當然這與齊家是勳爵人家有出身有關,有出身的人卻走讀書人的道路考中進士,起點自然就比貧寒人家的考中進士的要高。齊家又有風向標意義,並且齊衡人品學識都不錯,太后在自己掌權期間對齊衡進行了提拔別人也説不出什麼。當然,太后失勢後齊衡也跟着被貶官,從後面他又穿起綠色的官服,我們就知道他有成為五品以下官員了,就像股市裏逆勢暴漲的股票,該是補跌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