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新通知:調整教師績效工資,家長拍手叫好,老師卻愁壞了
教師的工資收入,一直都是許多人關注的焦點。有人認為,教師收入已經很高了,如果再算上補課收入,月入過萬很輕鬆;也有人認為,一線教師的工資太低了,這也導致不少優秀教師流失。不過,從教育部前不久發佈的一些通知來看,實際情況似乎更傾向於後者,中小學教師的收入還達不到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教育部再發通知不同於以往,對於提高教師待遇,今年教育部似乎下定了決心要兑現。年前,教育部就發佈通知,表示將開展督查,要求各地必須儘快落實教師工資待遇。最近,教育部聯合八部委再發重磅通知,即《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對於提高教師工資再次提出指導意見,措施更加的明確具體。不過,尤其是關於績效工資發生了大變化,這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教師績效工資有大變化很多人並不清楚教師的工資構成,簡單來説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和績效工資,至於教齡津貼等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前兩部分都是隨着教師的工作時間和職稱變化而變化,而績效工資不同的地方差異就比較大了。以往,許多地方一線教師的績效工資存在一次再分配過程,即便是超額完成了教學任務,這些教師也只能拿到績效工資七成左右,剩餘部分全部由學校再分配。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績效工資會被髮給學校的非教職工,學校的領導層也會分一杯羹。因此,績效工資其實早就有名無實,這也是為什麼不少一線教師吐槽工資收入低的關鍵原因之一。
在教育部印發的最新通知之中,就直接提到了要調整績效工資,而且是史無前例的大調整。一方面,獎勵性績效佔比將提高,簡而言之就是多勞多得,優秀的教師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這個是得到官方認可的。另一方面,不再搞績效工資的“平均主義”。在學校層面來説,向辦學質量顯著的學校傾斜,體現學校之間的差異;在教師層面來説,向做出突出成績的一線教師包括班主任傾斜,讓真正有能力的教師獲得更多的收入。而這種導向一旦樹立,勢必會極大地激發學校和教師的活力,教學質量提高也是指日可待。
然而,關於績效工資的調整,雖然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稱讚,但也有不少教師卻愁壞了,看到之後連連搖頭。按照慣例,同在一所學校的教師們為了不傷和氣,往往都是心照不宣地搞“平均主義”,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榮譽的評選或者職稱的評定,要麼選擇抓鬮決定,要麼就是輪流享受。而這種情況就讓一些優秀教師很無奈,最終也不得不加入,從而導致“平均主義”的惡性循環。
對於績效工資不再搞“平均主義”,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