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零八週年和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八週年的時候,我們在深切懷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同時,也懷念那些參加過辛亥革命,並在建國後擔任高級領導人的著名共產黨人。現據蒐集到的資料,把參加過辛亥革命,並在建國後擔任高級領導人的著名共產黨人(以逝世先後為序)簡介如下,以饗讀者。
◆李錫九
李錫九(1872—1952),河北安平人。190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東京與孫中山相識,並參加同盟會。翌年回國後任職於直隸巡警學堂。武昌起義後,先後參與策動了灤州起義、天津起義。辛亥革命後任國會眾議院議員。1922年由李大釗介紹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春,根據中共北京區委的指示,回安平縣開展建黨工作。後曾任武漢國民政府監察院委員兼軍事裁判所所長。1930年任閻錫山部陸海空軍總司令部總政治部主任。1948年任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監察委員。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建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職。
◆藍公武
藍公武(1887—1957),江蘇吳江人。1904年加入光復會,先後參加了辛亥革命和護國、護法運動。後曾任《時事新報》總編輯、《國民公報》社長等職。1923年後在北京大學、中國大學等校任教。1931年後積極支持中國共產黨的秘密工作。抗日戰爭時期,因在高等院校宣傳抗日救國主張,1940年曾被日本侵略軍憲兵司令部逮捕關押,後經親朋營救獲釋。1945年夏進入晉察冀解放區。後曾任察哈爾省教育廳長、北嶽行署民政廳廳長、華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兼民政部長。建國後,曾任最高人民檢察署副署長、全國人大常委。1957年9月12日,董必武在其追悼會上代表中共中央追認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朱履先
朱履先(1884—1959),江蘇泰興人。1902年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08年回國後,任清王朝新軍第九鎮第十七協第三十四標二營管帶(相當於營長),率部駐紮南京。武昌起義時,新軍三十四標在寧響應,與城內保皇軍決戰,其受命率部攻打雨花台。辛亥革命勝利後,升任陸軍第二師團師團長,授陸軍中將銜。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於南京舉行首次閲兵,其任閲兵式總指揮。抗戰爆發後,積極支援新四軍抗戰。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曾任蘇皖邊區參議會副議長、蘇中行政委員會副主任。建國後,曾任蘇北行署副主任、蘇北抗美援朝分會主席、江蘇省人民政府委員等職。
◆林伯渠
林伯渠(1886—1960),原名林祖涵。湖南臨澧人。1902年入湖南西路師範學堂。1904年春到日本東京弘文學校留學。1905年8月在東京加入同盟會。1905年11月回國。1907年被派往東三省聯絡綠林,從事起秘密的反清活動。1911年4月在廣州參加黃花崗起義,失敗後回湖南在新軍和巡防營中做軍運工作,為推動湖南首先響應武昌起義、宣佈獨立做出重大貢獻。1920年出任孫中山大元帥府參議。1921年1月,經李大釗、陳獨秀介紹,加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參加了南昌起義和長征。後曾任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等職。建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
◆田豐
田豐(1887—1965),安徽渦陽人。1907年加入同盟會。1910?年廕生應試,得六品文職,調四川建昌鎮任提調官,次年升為綏遠管帶。後調至四川巡防軍總部作參謀,旋又任四川巡防軍前線統領兼左、後兩路指揮官。辛亥革命時率部參加四川獨立運動。四川獨立後,任四川軍政府獨立第一團團長、四川防軍參謀及統領等職。曾因參加護國運動,被迫流亡。1940年任豫皖蘇邊區聯防委員會委員、新四軍第四師參議、蘇皖邊區臨時參議會議長。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曾任中原臨時人民政府司法部部長。建國後,曾任河南省司法廳廳長、人民法院院長,河南省人民委員會政法辦公室副主任,河南省第一至三屆政協副主席。
◆吳玉章
吳玉章(1878—1966),四川榮縣人。1905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7月7日回到家鄉榮縣領導反清武裝鬥爭。榮縣起義成功,是武裝鬥爭推翻清王朝的最早踐行。後又赴內江,11月26日領導內江獨立。後乘夜赴渝,清除內亂,鞏固了蜀軍政府。民國初建,代表蜀軍政府赴南京,出任參議院議員、大總統府秘書,助孫中山先生建政。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參加南昌起義,任革命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後曾任延安大學校長、中共四川省委書記、華北大學校長等職。建國後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等職。是中共第六、七、八屆中央委員。
◆南漢宸
南漢宸(1895—1967),山西洪洞人。1911年入太原師範學校。辛亥革命期間,參加太原起義。1918年,響應于右任領導的靖國軍倒閻活動,遭閻錫山通緝。1926加入中國共產黨。曾長期在馮玉祥、楊虎城部從事中共的秘密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1936年“西安事變”後,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到西安做團結楊虎城、張學良反蔣抗日工作。1940年到延安後曾任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副部長、華北銀行總經理等職。建國後,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等職。1950年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後曾任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副主任委員、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主席等職。
◆楊明軒
楊明軒(1891—1967),陝西户縣人。1909年入西安府中學堂。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學生隊,在西安街頭維持秩序。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民革命軍駐陝總司令部教育廳長、陝北抗日大同盟常務主席等職。1929年9月與黨組織失去聯繫。1937年底,接林伯渠通知,被中共中央批准恢復黨組織生活。1948年2月當選為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1949年任中國民主同盟西北臨時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建國後,曾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光明日報》社社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等職。1958年11月當選為中國民主同盟第三屆中央副主席,1963年12月接任中央主席。
◆徐特立
徐特立(1877—1968),湖南長沙縣人。1905年入寧鄉師範學校讀書。畢業後在長沙周南女校任教。後興辦私學(如梨江學校、長沙平民夜校等)。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後,約集一些進步教員,到處宣傳演講,號召大家支持革命,並參加了湖南新軍的起義運動,是湖南最早響應者之一,並被選為湖南省臨時議會副議長。1919年遠赴法國勤工儉學。1924年回國後創辦長沙女子師範學校和湖南孤兒院。是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讀書時的老師。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和長征。後曾任陝甘寧邊區政府教育廳廳長、中宣部副部長等職。建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等職。是中共第七、八屆中央委員。
◆劉少白
劉少白(1883—1968),山西興縣人。1908年考入山西大學法律預科。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他剪掉辮子,上街貼標語,遊行,參加了山西的辛亥革命。193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底,派赴山西創辦“西北農業銀行”任經理。調撥大餉銀、糧食、布匹支援八路軍和山西抗日新軍。1940年創辦《新運書社》,發行進步書刊。1948年3月1日,毛澤東在《關於民族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問題》一文中説:“晉綏邊區的劉少白,……在抗日戰爭和抗日戰爭以後的困難時期內曾經給我們相當大的幫助。”(見《毛澤東選集》橫排本第1231頁)建國後,曾任山西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958年定居北京,曾任全國政協委員。
劉道衡(1892—1968),湖南衡山人。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時,與孫中山很接近。他的哥哥被軍閥殺害後,蔣介石給他官做,他不幹,攜妻帶女,隱居上海。並從朋友處借貸五百元大洋,在交易所開了户頭,靠證券交易所得維持生計。1932年參加革命工作。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中共地下工作。1935年調回延安,曾任中央社會部政策指導員。建國後,歷任中共湖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員兼參事室副主任、國務院參事、中央文史研究館辦公室主任。是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委員。“文革”中的1968年7月20日不幸逝世,1979年8月20日,其追悼會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
錢來蘇(1884—1968),吉林梨樹人。1904年赴日本留學。不久日俄戰起棄學回國,在東北創辦輔華中學及《吉林日報》。1910年參加同盟會。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時參加遼陽立山屯起義。失敗後被捕入獄。清亡後出獄。五四運動時,在保定育德中學任教。1931年任東三省特別行政長官公署參議,七七事變後到山西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少將參事。1943年赴延安,任陝甘寧邊區政府參議,並與林伯渠等組織懷安詩社。1947年參加保衞延安戰鬥,同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曾任中央文史館館員。長期患病,於1968年12月3日病逝。著有《孤憤草初喜集合稿》。
魯自誠(1893—1969),湖北人。1911年加入湖北新軍。1911年10月10日,隨所在的第二十一混成協(旅)參加了武昌起義。1919年去英國劍橋大學學習。1924年回國後,在天津北洋鐵工廠當繪圖員。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天津總工會從事工人運動。同年12月被捕。1925年12月脱險後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1931年2月在北平經中共北平市委審查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2月至7月任中共杭州市委代書記。之後一直受董必武之命,長期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建國後,曾任西南軍政委員會財經貿易處處長、西南工業部駐京辦事處主任、中央政法委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顧問、國務院參事等職。
◆王維舟
王維舟(1887—1970),四川宣漢人。辛亥革命時,在宣漢組織武裝起義,參與領導東鄉、綏定兩次戰役,推翻當地清政權,建立軍政府。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中共“八七會議”後至1932年在川東組織羣眾,堅持游擊戰爭,參與發動了著名的“萬源固軍壩起義”。1933年11月2日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三軍軍長。1934年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參加了長征。後曾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旅長、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西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建國後,曾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委等職。是中共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
◆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湖北黃岡人。原名李仲揆。1902年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在“四”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1905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參加了漢口的保衞戰,作為新被任命的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議,親自組織碼頭工人和人力車伕運軍火、上前線。1949年以前曾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等職。建國後,曾任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
◆高崇民
高崇民(1890—1971),遼寧開原人。1911年入奉天省立甲種學校(農林學堂)。在學校還沒畢業就秘密參加了同盟會,參與推翻滿清政府的活動。參加辛亥革命。1914年畢業後,考取開原縣官費留學生,入日本東京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1919年自日本畢業回國後,任北京《正言報》編輯,後辦《正俗報》。1937年6月參與成立東北救亡總會,任主席團委員兼組織部部長。抗日戰爭勝利後,被任命為東北解放區安東省政府主席。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任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司法部部長。建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等職。
◆陳垣
陳垣(1880—1971),廣東新會人。1911年2月在廣州創辦《震旦日報》,以報刊為陣地宣傳反清反帝的民主革命思想,成為辛亥革命活動的參加者。1912年被選為眾議院議員。1921年曾任教育部次長。1926年任輔仁大學校長,一任二十多年。1948年3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1年11月,全國政協一屆三次會議後,毛澤東在懷仁堂舉行國宴時,與陳垣同席。毛澤東向別人介紹説:“這是陳垣,讀書很多,是我們國家的國寶。”1952年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還曾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長等職。1959年1月28日,79歲高齡時加入中國共產黨。“文革”中被軟禁。1971年6月21日在北京被迫害致死。
◆周鯁生
周鯁生(1889—1971),湖南長沙市人。1906年赴日本留學並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前回國,參加了推翻滿清王朝的鬥爭,在漢口參與創辦《民國日報》,宣傳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後曾任長沙縣首任知事。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被革命委員會任為江西省政府主席。起義失敗後流亡日本。1928年後任武漢大學教務長等職。1939年9月赴美國講學。1945年回國任武漢大學校長。建國後,繼續任武漢大學校長兼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文教委員會副主任。1950年以後離開了教學崗位,歷任外交部顧問、外交學會副會長、第三屆人大法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張曙時(1884—1971),江蘇睢寧人。1906年秋東渡日本留學,次年春回國。先後在南京兩江師範學校、法政學堂攻讀法律。1909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司法籌備處秘書。1916年任中華革命黨南京支部長。1921年任南京建業大學校長。後參加南昌起義,被推選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委員,任黨務委員會主席。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曾任中共川康特委委員兼統戰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西北局統戰部副部長。建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院長、西南政法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等職。曾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
李六如(1887—1973),湖南平江人。1908年赴武昌參加新軍,結識了同盟會員劉復基、詹大悲等,後參與組織文學社,為負責人之一,從事士兵運動。武昌起義時,被黎元洪委任為第四鎮大六標標統(相當於團長),參加了陽夏戰爭。1913年赴日留學。1918年秋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回國。1921年冬經毛澤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時期任廣州第二軍校政治部主任。參加了秋收起義。1930年任江西中央蘇維埃國家銀行代行長等職。後曾在延安任毛澤東辦公室秘書長、東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長等職。建國後,曾任最高人民檢察署副檢察長。曾創作了三卷鉅著《六十年的變遷》。“文革”中的1973年含冤離世。1980年被平反昭雪。
◆張雲逸
張雲逸(1892—1974),廣東文昌(今屬海南)人。16歲入廣州黃埔陸軍小學,旋秘密參加同盟會。辛亥廣州之役,參加攻打兩廣總督府的戰鬥時,踴躍報名參加“先鋒隊”(即敢死隊),任革命軍炸彈隊隊長。1915年參加護國戰爭。1923年任廣東省揭陽縣縣長。1924年到粵軍許崇智部任旅長。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二十五師參謀長,同年10月在武漢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12月,參與領導百色起義。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長,後曾任中革軍委副參謀長等職。參加了長征。後曾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建國後曾任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董必武
董必武(1886—1975),湖北黃安(今紅安)人。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學堂,1910年畢業。1911年夏天在家鄉中學教書。武昌起義爆發後的第三天到達武昌,被漢口軍政府主任詹大悲委任為軍政府軍需秘書。武昌起義後改名“必武”。1914年考入日本東京“私立日本大學”學習法律。1915年6月回國從事反袁活動,兩次被捕入獄。1916年出獄後再度赴日本。1918年回國,參加護法運動。1920年秋在武漢建立共產主義小組。中共“一大”代表。參加了長征。後曾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中共中央南方局副書記、華北人民政府主席等職。建國後,曾任政務院副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等職。
◆朱德
朱德(1886—1976),四川儀隴人。1909年投考“雲南陸軍講武堂”,同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10月在雲南參加辛亥革命武裝起義。1917年在四川參加反對段祺瑞的護法戰爭,曾任滇軍營長、團長、旅長。1922年在德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回國。1927年在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參與並領導八一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副軍長。1928年參與領導湘南起義。後曾任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總指揮、紅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司令、解放軍總司令等職。建國後,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吳德峯
吳德峯(1896—1976),湖北保康人。1909年隨父去武昌,在湖北官立二等小學堂讀書。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時,時任湖北陸軍第八鎮四十一標統帶的吳元澤(吳德峯的伯父)率部參加,起義勝利後任軍政府軍學司司長、戰時司令部參謀長。受伯父影響,他投筆從戎,加入湖北省革命學生軍,因為表現優異,後來還擔任了學生軍的班長。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9月任中共武漢地區委員會委員兼軍委書記。後長期從事和領導黨的地下工作。曾任武漢國民政府公安局長、紅六軍團和紅二方面軍保衞局局長、武漢市市長等職。建國後,曾任國務院政法辦副主任、最高法院常務副院長等職。
◆劉清揚
劉清揚(1894—1977),女。回族。天津人。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時,就讀於直隸女師,並參加了同盟會在天津的秘密組織——天津共和會,油印反清宣傳品,積極為灤州起義探聽軍情、籌措經費。1921年2月在法國經張申府發展加入共產主義小組,並與張申府一起介紹周恩來加入共產主義小組。1927年脱黨。九一八事變後,參加北平婦女救國會和各界救國會。後曾任戰地兒童保育會理事等職。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49年當選為全國民主婦聯執行委員。建國後,曾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河北省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1961年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
◆潘震亞
潘震亞(1889—1978),江西南城人。1908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10月參加武昌起義時毅然剪髮,擔任街道巡邏,維持漢口市鎮的社會秩序工作。後返回江西。1912年考入江西法政專門學校法律科學習,兼南昌《江西民報》館校對。1916年畢業。1922年起任江西省高等法院院長。1924年6月起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武漢國民政府司法處處長等職。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與黨失去組織聯繫。1946年秋到上海復旦大學教書和兼辦律師業務。建國後,曾任中央人民監察委員會副主任、政務院監察部副部長、江西省副省長等職。1962年12月經中共中央組織部批准,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
◆胡公冕
胡公冕(1888—1979),浙江永嘉人。1911年10月參加辛亥革命時,在革命軍教導團當排長,團長為蔣介石。1921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春赴廣州,任黃埔軍校管理部衞隊長、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科大隊長等職。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任浙南紅軍游擊隊總指揮。1930年初夏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軍長。1931年底赴上海向中共中央彙報工作。1932年被捕入獄,與中共組織失去聯繫。建國後,歷任政務院、國務院參事。1979年6月30日在北京病逝。1984年1月18日,經中國共產黨國家機關委員會批准,追認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吳仲禧(1895—1983),福建福州人。1911年參加福建北伐學生軍,參加辛亥革命。北伐戰爭中任國民革命軍團長、師參謀長、代師長等職。1937年7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根據黨的指示,利用國民黨高級將官的特殊身份,進行地下工作。1940年初,在韶關任國民黨第四戰區長官部軍務處處長和韶關警備司令。後任南京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國民黨國防部監察局中將首席監察官。1948年6月,淮海戰役前夕,改任國防部中將部員,被派往“徐州剿匪總指揮部”服務。建國後,曾任廣東省人民法院代院長、省司法廳廳長、省政協副主席等職。他的中共黨員身份於1955年公開。
◆劉伯承
劉伯承(1892—1986),四川開縣人。1911年,在四川萬縣參加了辛亥革命的學生軍。1912年考入重慶軍政府將校學堂。1914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在護國、護法戰爭中,任連長、旅參謀長、團長。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四川各路總指揮、暫編第十五軍軍長。後曾參加領導南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後曾任中革軍委總參謀長等職,參加了長征。後曾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中原軍區司令員、第二野戰軍司令員等職。建國後曾任軍事學院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陶峙嶽
陶峙嶽(1892—1988),湖南寧鄉人。1911年考入武昌陸軍第三中學。開學不到兩月,便爆發了武昌起義,他拿起武器,加入到革命的隊伍中,被編入黎元洪都督府的警衞隊。1912年回到學校繼續讀書,並在同一年參加同盟會。1916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八師師長等職。1937年起任國民黨陸軍第七十七軍軍長、新疆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等職。1949年率部在新疆起義,後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任新疆軍區副司令兼第二十二兵團司令員。建國後,曾任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全國政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周武彝(1888—1989),江蘇南京人。1908年在武昌參加同盟會。1910年考入武昌陸軍第三中學並參加了“文學社”。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義打響。次日凌晨,他和耿丹等持槍進城參加戰鬥、接防。湖北軍政府成立時,任軍務部軍事檢查員。1912年春考入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二師第五團團長等職,參加了北伐戰爭。七七事變後任鐵道運輸司令部粵漢線司令部中將司令。1946年1月任北平平津區鐵路管理局副局長。1948年底隨該局一起參加起義。建國後,曾任武昌鐵路分局副局長、廣州鐵路局顧問等職。1984年11月26日以九十七歲的高齡加入中國共產黨。
◆許德珩
許德珩(1890—1990),江西九江人。1909年考入九江中學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投筆從戎,參加憲兵隊。1915年考入北京大學,為五四運動學生領袖,起草了《五四宣言》。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1927年春回國,先後任武漢中央政治學校政治教官、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代主任等職。抗日戰爭期間,根據周恩來的建議,回原籍江西任江西抗敵後援會主任委員。1946年5月4日九三學社在重慶成立,被選為九三學社理事長。建國後,曾任政務院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水產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1979年由鄧穎超和烏蘭夫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