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三爺孫,不當皇上想當太上皇,輪到孫子時,孫子竟然瘋了!

南宋三爺孫,不當皇上想當太上皇,輪到孫子時,孫子竟然瘋了!

提起南宋,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想起林升的那首《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大家憤恨南宋朝廷的偏安一隅,不思進取。而説到南宋皇帝,估計大家第一反應就是那位和秦檜一起害死岳飛的高宗趙構,確切的説,他還是南宋的開國皇帝,我們今天要説的,就從他開始。
因為岳飛的原因,大家對於趙構還是非常熟悉的,影視劇中刻畫的趙構軟弱無能,畏敵如虎, 一心貪圖享樂,夜夜笙歌,花天酒地,其實這並不完全正確。歷史上真實的他可不是個純粹的紈絝子弟,相反,他武功還是相當了得的,畢竟也是當過天下兵馬大元帥的人。史書上説他能拉得動兩百斤力的弓,岳飛也不過才三百斤力而已,而且據説箭法也是非常精準,在做康王時被大哥欽宗當做人質送往金營,在金營中射箭比武,曾經連發數箭皆中靶心,嚇得金人趕忙要求退貨,心説話:這哪裏是康王,絕對是個冒牌貨!當皇子的嬌生慣養,怎麼可能會有這種箭法?不過,這倒也確實救了他一命,否則一直在金營被扣押着,估計最後也就是像他老爹(徽宗)、大哥一樣,客死異鄉,也就更沒有後來的南宋了。
南宋三爺孫,不當皇上想當太上皇,輪到孫子時,孫子竟然瘋了!

話説回來,靖康之難時,金兵攻陷開封,擄走徽、欽二帝以及皇室宗親,趙構被不明就裏的金人退貨後僥倖南逃,緩過神兒來的金人那叫一個恨吶,趙構在前面沒命地跑,金兵就在後面玩兒命地攆。趙構勢單力薄,心裏那個苦啊,好不容易逃到了揚州,本想好好歇息放鬆一下,哪知男歡女愛正在興頭上,突然,不知道哪個不知趣的小太監一把推開房門,扯着公鴨嗓吼了一聲:“不好啦,金兵入城啦!”這一嗓子不要緊,把正和妃子水深火熱的趙構當時就嚇成了陽痿,趕緊穿上褲子奪門而逃,從此這輩子也沒能跨過心裏這道坎,更是徹底失去了生育能力。要説趙構,在這之前本來也是有一個兒子的,怎奈活到3歲就天(夭)亡了,那個年代醫學又不發達,不可能整個試管嬰兒出來,所以嚴格意義上講,趙構就此絕後了。所以説,小太監這一嗓子,可算是給太祖趙匡胤報仇了!
眾所周知,宋朝自太祖趙匡胤開國後,沒多久就在皇位繼承問題上出了幺蛾子,太宗趙光義“燭影斧聲”,不光彩地坐上了寶座,從此皇位就一直被太宗一系把持着。因果報應,靖康之恥時,太宗一系基本都被金兵打包帶走了,唯一的漏網之魚——趙構現在又無能為力,趙光義老人家在天之靈,估計也只能哀嘆:人算不如天算吶!
趙構逃來逃去,一路風聲鶴唳,甚至一度被攆的躲到海上,心裏對金人那個恨吶,我想這時候他不想抗金,那是絕不可能的,這也就不難理解,南宋建國初期主戰派為什麼能得到重用了。但局勢慢慢穩定後,儲君的問題就不得不擺上枱面了,趙構雖心有不甘,但在努力了多次仍不見效的情況下,只能低頭認命。在太后以及朝廷眾臣的一致建議中,決定還政與太祖,於是就在太祖一系中精挑細選了兩個孩子,收為養子,分別改名叫趙昚、趙璩,養在宮中悉心教導,當繼承人來培養。
南宋三爺孫,不當皇上想當太上皇,輪到孫子時,孫子竟然瘋了!

這一晃三十幾年過去了,由於南宋奉行對金朝稱臣納貢的基本國策,邊境無戰事,四海昇平。趙構也在當了三十幾年皇帝后,玩累了想退休,再加上杭州這地方,用現在話講,實在是太宜居養人了,所以他就動起了當太上皇的念頭。可繼承人選誰呢,兩個養子表面看起來不分伯仲,難以取捨。趙構思來想去,玩兒了這麼一招:他給兩位準繼承人每人送去美女10名,過了一陣又把她們全部召回,然後逐個檢査,發現給趙璩的那10個都已經不是處女,而給趙昚那10個卻依然還都是黃花大閨女。要知道,趙構自己不行,最看不了的就是別人這般耀武揚威,趙璩顯然是沒看透老頭子的意思,一時沒管住,玩大了也玩砸了。於是,高下立判,趙昚被確立為皇太子。那趙昚真就這麼守規矩麼,其實也未必,關鍵是人家有智囊團,高級參謀史浩告訴他:千萬別動歪心思!他照辦了。你看看,身邊有人多重要!
果然,不到一個月,趙昚皇太子的位置還沒坐熱乎,趙構就迫不及待地宣佈禪位,以倦勤休養為由,傳位給趙昚,是為宋孝宗,他自稱太上皇,悠哉悠哉地去享受生活去了。要説這位孝宗,應該可以説是南宋最優秀、最有想法的皇帝,這一點,趙構也確實沒看錯人。即位之初,孝宗就平反岳飛冤案,對外起用主戰派人士,鋭意收復中原,舉行隆興北伐,雖然北伐最後以失敗告終,但孝宗的進取心還是一掃高宗時代委曲求全的暮氣,是值得肯定的;而且在內政上,加強中央集權,積極整頓吏治,發展文化,裁汰冗官,懲治貪污,同時重視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老百姓生活安康,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乾淳之治”。
咱別的不説,就説孝宗的這個孝字,那也絕對是名副其實。説起孝順,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歷代帝王都號稱要仁孝治天下,在這方面,宋孝宗堪稱楷模。也許是出於對高宗禪位之恩的心存感激,高宗做太上皇的這漫長的二十多年(孝宗一共當政27年,其中25年高宗都還活着),孝宗侍奉得無微不至,隔三差五就跑去請安,噓寒問暖,生怕老頭子過得不舒心,種種體貼關懷。別説是養子,就是親生兒子都不一定能做得到。在那個年代,高宗能活到八十一歲高齡壽終正寢,除了他自身修身養性(能力所限)外,孝宗的恭敬仁愛絕對功不可沒。本來嘛,條件優渥,兒子孝順,物質加精神雙豐收啊,想不長壽都難!
再説禪位這事吧,還真有癮,高宗開了個好頭,到了孝宗這兒,他也不甘落後。高宗駕崩的時候,孝宗也已是六十出頭的人了,人一到這個歲數,暮氣日重,再加上天下承平己久,想不偷懶都難。所以,高宗駕崩,孝宗執意要守孝三年,既表明他對高宗的孝心,也藉機可以擺脱繁瑣的政務。守孝守了一年多,孝宗就傳位於太子,自己學高宗一樣,成了太上皇。只是物極必反,正是因為孝宗執政時太精明強幹,事必躬親,再加上自己本身也長壽(活到了六十八歲),這下可把自己的兒子給憋壞了,他兒子誰呢——宋光宗趙惇。縱觀南宋的皇帝,前有高宗、孝宗,後有寧宗、理宗,當政的時間都很長,而趙惇只在皇帝位置上待了六年,應該算是存在感最低的了,但這哥們兒自有他刷存在感的方式,而且刷的獨樹一幟,簡單總結來説就是這三樣——精神病, 怕老婆, 不孝順。
這事説來話長,趙宋皇室本來就有精神病的前科,太祖之弟趙廷美、太祖長子趙德昭、太宗長子趙元佐和六子趙元偓,他們的死或多或少都與心理疾病有關。也許是遺傳所致,到了光宗這兒,這病就更加明顯。光宗小心翼翼地在東宮作了十幾年太子,老爹威嚴強幹,又遲遲不肯放權,熬到43歲才好不容易盼到了內禪大典,這十幾年的如履薄冰,噤若寒蟬,給光宗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十幾年都像悶葫蘆一樣被摁在水裏,喘不過氣來,換成正常人都不一定挺得住,更何況是還有精神病前科的光宗呢。
南宋三爺孫,不當皇上想當太上皇,輪到孫子時,孫子竟然瘋了!

更趕上我們這位光宗,怕老婆怕出了歷史新高度,甚至連自己的寵妃被皇后虐死都不敢過問。而光宗的這位李皇后,也可以算是奇葩一朵,如果要算中國歷史上悍後TOP10,那她絕對可以名列三甲。她非但驕橫蠻悍,還特別喜歡搬弄是非。還在做太子妃時,孝宗對她的做法就十分反感,曾經當面訓斥:“你應該多學學后妃之德,如果再插手太子事務,我就廢掉你!”等到光宗即位,她名正言順成為皇后,身份不一樣了,做派自然也就水漲船高。本來她就對孝宗夫婦多有怨言,現在開始就更傲慢無禮了。一次,太上皇后謝氏(非光宗親媽)好言規勸她要注意禮儀,她非但不聽,還惱羞成怒反駁道:“我可是皇上的結髮夫妻!” 言外之意,你謝氏原來只不過是個嬪妃,我可是堂堂正正的中宮,你管得了老孃?在場的孝宗聽了,氣的七竅生煙,奈何考慮到兒子剛上位,父子關係本來就不算好,現在馬上就廢后又不利於政局穩定,也就只能作罷。
要説孝宗呢,確實是乾綱獨斷慣了,雖説當了太上皇,可還是有意無意地干涉起了光宗立儲的事,因為光宗和李後只生有嘉王趙擴一人,立為太子,本是順理成章之事,但嘉王天性懦弱,孝宗認為他不適宜繼承皇位,應該另選賢能。本來只是發表一下看法,卻招來了光宗和李後深深的猜忌,李後覺得這是孝宗藉機在發泄對自己的不滿,內心的小宇宙當即爆發,潑婦似地罵道:“我是你趙家正式娶進門的,嘉王是我親生的,為什麼不能立為太子?” 一句話,讓光宗那敏感的小神經更受打擊,在他看來:我都四十三了,頭髮都開始白了,不是都禪位了嗎,這立儲的事你怎麼還來摻和?在別有用心的李後和宦官們不斷的挑撥離間下,光宗對孝宗的恐懼感與日俱增,逐漸成為了揮之不去的陰影,在心理和精神壓力的雙重摺磨下,光宗瘋了!他把老爹的寢宮當成了閻王殿,別説定期請安,就是平常的見面都免了,甚至連孝宗生病了,他也不去看望,而且連醫生都不派,能躲多遠就躲多遠。
南宋三爺孫,不當皇上想當太上皇,輪到孫子時,孫子竟然瘋了!

可憐我們的孝宗,自己對高宗那般體貼,本想着言傳身教,他自信能像高宗那樣,禪位後悠閒地安度晚年,可真到他親兒子了,現實卻甩了他響亮的一記耳光!光宗如此有負孝行,朝野上下,市井街頭,對當朝天子的不孝之舉議論紛紛,大臣們都覺得丟臉,羣臣集體勸諫,甚至上疏自求罷黜,光宗統統視而不見。由於他病情時好時壞,無法正常處理政事,大權就旁落到李後手中。然而,她既沒興趣更沒本事參決朝廷大政,最大的能耐就是為孃家撈好處,整個朝廷被折騰地烏煙瘴氣。孝宗被親生兒子冷落到這種地步,在失望、抑鬱和悲傷中病情加重,臨死前想再見光宗及兒媳一面,光宗依然不去,只顧在後宮玩樂。等孝宗過世,大殮之日了還是不理不聞,連喪事都不願主持,最後只得由太皇太后吳氏(高宗皇后)代其主喪。實際上。這個瘋子皇帝內心深處仍然畏懼着孝宗,他不相信孝宗已死,堅定地認為這是一個篡奪自己皇位的圈套。大臣們實在忍無可忍,既然你食古不化,丟人現眼,朝廷又被你老婆搞得亂七八糟,得,乾脆你也去做太上皇吧。於是,趙汝愚、韓侂冑等重臣擁立嘉王登基,是為寧宗。這位不孝的皇帝終日提防自己的父親,卻萬萬沒有料到,自己的皇位已經被兒子悄悄地取代了,當然,那位李後,也一併失勢。
細細想來,這光宗也是可憐,窩窩囊囊一輩子,永遠活在老爹和老婆的陰影裏。值得一提的,就是當初登基前受封為恭王,受封不久又受禪稱帝,他覺得“雙重喜慶”,就把受封的封地名字由恭州改成了重慶,並一直沿用至今,也算是對後世唯一的貢獻了。
作者:姑蘇馬馱沙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制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81 字。

轉載請註明: 南宋三爺孫,不當皇上想當太上皇,輪到孫子時,孫子竟然瘋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