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確有將手機帶入校園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加強課堂教學和作業管理,不得用手機佈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本報訊 (記者 匡麗娜)2月1日,教育部網站發佈消息稱,教育部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學校不得用手機佈置作業。家長們如何看待這項要求?我市如何落實教育部這項規定,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
《通知》有何要求
帶手機入校須經學生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
《通知》要求,學校應當告知學生和家長,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學生確有將手機帶入校園需求的,須經學生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學校應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制定具體辦法,明確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裝置。加強課堂教學和作業管理,不得用手機佈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的有關要求告知學生家長,講清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性和加強管理的必要性。家長應履行教育職責,加強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家長如何看待
大部分表示支持和贊同
“早該如此,支持!”“現在的網絡環境太差,贊成!”“學生,就是以學習為主,如今的學生天天抱着手機玩遊戲、刷抖音,沉迷手機的越來越多,影響成績。”在採訪中,不少家長紛紛對教育部這項舉措點贊。
“這個確實要禁止,手機很容易讓孩子分心。”市民張莫華先生稱,對於自我控制能力尚在形成的小學生而言,將手機帶入學校很容易影響正常的學習,而且也容易滋生盲目攀比之風。
“手機佈置作業不好,有時候加班忘了跟孩子説作業,孩子就沒做。應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己抄寫老師佈置的作業。”網友@樂多多説。
“中小學生正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校期間手機的使用會導致他們户外活動相應減少,有可能會對他們的視力、頸椎、腰椎的發育產生不良影響,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教學與課程管理中心主任李祥對這項舉措表示支持,他説,過多地使用手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思維力、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所以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的要求非常必要。
與此同時,一些家長也表示,如果不準小學生帶手機,就不能及時聯繫到孩子,一位家長便稱,“我的孩子讀小學三年級,每天他自己上學、放學,他帶着手機,我們可以隨時聯繫他,確保他的安全。”
各校如何落實
疏堵要結合,與家長共同形成教育合力
“幾年前,學校就已經這樣做了。”李祥稱,學校規定,學生返校後所有手機統一交給班主任保管,住讀生星期天返校時交手機,週末放學時將手機還給學生。學生家中有急事時,家長可以聯繫班主任,由班主任通知學生。
“學校不允許學生在校園裏使用智能手機,老師也不能用手機佈置作業。”重慶市南坪中學校校長助理朱大勇稱。
“學校一直主張引導學生科學、合理使用手機。”重慶外國語學校學生處主任楊健介紹,學校一是通過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等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手機的功用,瞭解沉迷手機帶來的負面影響。二是堵疏結合,學校在2014年就將“學生在教學區內嚴禁使用手機”寫入學校紀律規定,並在每個班級設置了幾部非智能“班機”公用,以方便學生和家長的聯繫。三是家校共育。學校通過家委會,倡議家長共同監控學生手機使用的時間和瀏覽的內容。楊健希望家長起好示範作用,放下手機,多與孩子交流。
“不僅使用手機要加強管理,平板電腦也不能過度使用。”兩江新區行遠小學校長鄒賢蓮表示,學校和家長共同制定了學生《智學公約》,引導家長和學生辯證看待智能設備利與弊,規範學生使用智能設備時長和方式。此外,學校還開展了學生網絡信息素養課程,教師也不在微信羣、QQ羣上佈置作業,不在羣裏討論個別學生情況,不強制家長打卡、接龍,通過家校合力共同營建良好智慧學習環境。
“首先要嚴格執行這個規定,但也要科學管理。”我市一位教育資深專家談到,不能簡單地一禁了事。“互聯網+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如何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獲取知識、服務社會、促進成長方面仍有很多需要做的工作,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作者:
來源:重慶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