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東四中校長王明華。
紅網時刻通訊員 楊麗芳 肖豔強 申才方 邵陽報道
每一張門,都有自己獨有的鎖孔,也都有與它相適應的獨特的鑰匙齒紋。磨製出對的齒紋,門就能輕鬆打開。
一所名校,有它的治校規律。一所普通的學校,同樣也有。邵東四中(下稱“四中”),就是王明華面對的一所普通學校——當年一屆學生能考上大學的,才幾個人。
王明華是語文教師出身,有浪漫主義情懷。在他看來,這樣的普通學校,只要找到它的鑰匙齒紋,照樣有詩與遠方。他捕捉到了鄉鎮高中的“突圍鑰匙”——發展藝體特色,助力學生找到人生價值。近五年,王明華對詩與遠方的追逐,讓四中這所鄉鎮高中交了一份滿意的“突圍”答卷。
有故事的教育,從迴歸講台開始
王明華的詩意教育實踐,是從一堂課開始的。
初到四中,王明華就遇到了件棘手的事:高三年級急需一名語文教師,學校現有老師的課已經排滿了,招新老師又來不及。事實上,這個崗位的教師如果缺分量,也會損害家長和學生對學校的信任。
“我頂上。”王明華接了這“硬茬”。他也希望通過自己身先士卒,來推動教學改革,首先是推動推門聽課的實施。
授課當天,王明華講《滕王閣序》。他的激情一如初登講台的年輕人,吸引了一大撥語文教師來聽課。“普通話不標準,視力不好了,激情還在。”王明華謙虛地評價自己在四中的這次課堂“首秀”。事實上,他在行政崗位工作,不站講台已有十餘年。一老教師則稱這堂課是“唯美的”。到目前為止,王明華一直堅持帶一個班的語文課。
這堂“救火”性質的課,有着特殊意義,是撬動四中教學改革的一個新起點。此後,四中形成了隨時推門聽課的傳統。
他要求學校行政領導也迴歸課堂,並順勢推出了教師五項常規辦公檢查:備課、上課、輔導、作業批改、課後總結。他要求所有職工寫工作小記,將工作中的快樂事、煩心事、教育思想形成的觸發點等都寫下來。每一位教師捧讀自己的工作小記,就是在嘗試思考教育故事背後所藴藏的温度和思想。
王明華認為,教育是有故事的。每一個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故事中成長。教與學,是相互成全的過程;師與生,是相互成就的關係。
邵東四中校長王明華與學生在一起。
每一個你,有獨一無二的價值
一個雞蛋,從外打破是一盤菜,從內打破是嶄新的生命。從不同的角度去開掘,生髮出來的價值是不一樣的。王明華覺得,只有打心底關注和熱愛學生,發現學生的特長,才會有學校的特色。
初到四中,他潛心梳理四中的歷史。他發現這所學校人文底藴濃厚,在書畫等藝術領域有良好的基因,並一直浸潤着這裏的學生。四中的學生在美術、音樂、體育上往往有自己的獨到感悟。
那就順勢而為,充分開掘,將特色擦亮。王明華捕捉到了助力學生找到價值的“捷徑”——音體美藝術特色,深信這條路會讓孩子們走得更遠。
為將藝術特色做得更精細,王明華確定了“金字塔”藝術人才培養模式:高一增加音體美課程課時,培養興趣;高二精細化分班,培養能力;高三,組織學生赴長進行為期5個月的專業培訓。
他組織開展各種藝術活動,打開學生眼界。所有市縣文藝活動中,都活躍着四中師生的身影。中秋詩會、攝影大賽、大型文藝匯演……學生在展示自己中,不斷靠近未來的樣子。
現在,音體美已經成四中的辦學特色。四中是邵陽市規劃最大的藝術特長生源地。不少學生成功逆襲,進入了中國美院等優質藝術院校。2020年高考,四中重本上線17人,二本上線62人。
學生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價值,要俯身去發現,創造環境去培育。這一直藴含在王明華的理念裏。
最好的學校,流淌家的温度
王明華住在學校裏。學校是他的第二個家。這個家的樣子,應該是有温度的,暖意融融的。王明華認為,這是校園應有的文化。
他深諳“和諧”二字的真諦,並致力打造和諧校園——有融洽的人際關係、和諧的師生氛圍、恰當的人文關懷和彼此坦誠的尊重。
2016年,與王明華一起到四中的還有一位新老師。第二天,新老師就請辭了——被簡陋的居住環境嚇退。這讓王明華覺察到:要想年輕教師在四中紮下根,先得給他們搭一個窩,將心安下來。
於是,他將退休教師的房子租過來,給年輕教師住;還借了鎮政府閒置的辦公樓,重新裝修,改造成宿舍。年輕教師終於有了一個家。這幾年,四中新進的年輕教師都留了下來。
王明華希望學校是有情趣的。他花心思製造温度。舞文弄墨、唱歌吟詩、運動健身,都是他的“菜”。他願意將這些情趣與師生同樂。學校書法大賽時,他會露兩手;文學社創刊,他作序;教師生日時,他撰寫祝福語;學生生日時,他打開校園顯示大屏,祝他們生日快樂;過節時,全體師生匯聚食堂,免費進餐。寫長詩是他的強項。他連續五年,將學校一年的教育思想與學校發展脈絡貫穿於長詩中。這既是總結,也是師生的回憶。
王明華説,教育是要有遠見的,去抵達可以預見的未來。在四中,每一個靈魂都被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