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強的英雄也有末路的時候!一代名將戚繼光的悲慘結局!

萬曆12年(1584年)11月。鎮守蘄鎮多年的明軍著名統帥戚繼光接到朝廷的一紙詔令,慘遭革職。一代令倭寇與蒙古部落聞風喪膽的、明帝國中後期不可多得的名將,就這樣被大明朝廷一紙罷官。
再強的英雄也有末路的時候!一代名將戚繼光的悲慘結局!

戚繼光被革職,與張居正的倒台有直接關聯。縱觀明朝一代,張居正是明朝不可多得的一代名相。用今日的話講,是位能幹實事大事的人;是一位治國能臣。連西方學者所著的中國歷史中,説張居正作為首輔施政之十年,是明帝國“耀眼的暮光”。之所以説是“暮光”而不是“曙光”,就是説張居正去世以後,明朝曾在他手下進行的各項有益的改革就廢止了;在他施政時明朝一度被壓制、掃除的弊端又回來了;明朝就逐漸走向了下坡路。這裏只説一條:沒有張居正這位能臣,戚繼光這位帥才後來就不會被進一步得到重用而調到北方;而戚繼光鎮守北方蘄鎮多年,能夠一掃蘄鎮明軍的頹勢和死氣沉沉之氣,最終建立起一支極具戰鬥力的明軍部隊,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武器裝備有武器裝備,要後勤保障有後勤保障;從而將蘄鎮打造成固若金湯的國門,這些全都離不開張居正在中央的大力支持。沒有張居正的鐵腕支持,以明朝“以文制武”的那種制度和讓你一干點正經事就有一羣人來掣肘的環境,戚繼光縱有天大本事,也斷難施展。因為戚繼光和張居正所幹的踏踏實實的正經事,在某些人眼中,居然還與明朝的不少制度“相左”。其實那裏是“相左”,是有人不看你幹不幹正經事,不看你其實是與時俱進的突破“祖制”搞建設,而是雞蛋裏挑骨頭亂挑毛病;而這類人除了整人使絆子以外,要是放到戰場上,對國家的貢獻還比不上一個浴血沙場的戰士。
明朝軍隊的後勤。從朱元璋時代為了制約軍隊而制定的制度是:軍事衞所制度,軍隊平時自己屯田,自給自足(後來哪有真正的自給自足)。戰時由軍方上報兵部(好像後來軍方都無權上報了,改成文官上報);兵部再與户部會商;之後由户部提供後勤保障。送到了軍中,在具體分配上後來也是改為武官無權一人説了算,要由文官插手。這是錢糧;武器裝備,也是軍方上報兵部;兵部與工部會商;之後由工部負責調撥。明朝這樣一個大國的軍隊,竟然沒有自己的後勤部門。——朱元璋算計軍隊可是算計到骨頭裏了。工部和户部有這樣的權力,誰為難軍隊一下、刁難軍隊一下,太方便了。
再強的英雄也有末路的時候!一代名將戚繼光的悲慘結局!

就説軍糧。蘄鎮的軍士,每月領糧食要跑幾十里路,遠的甚至上百里。怎麼往回拿不管。自己背吧。這不是扯淡嗎,誰背得動?背不動,好。只能就近出賣給糧販子。——這些糧販子跟管糧的文官都有關係。軍士被迫低價出賣,再回去高價買糧食。不願賣,寧可揹回去?好。發軍糧的文官瞪着眼睛剋扣你、少給你。你當兵的愛要不要。結果當兵的辛辛苦苦揹回去的軍糧,肯定達不到配給標準。黑呀!大家都知道清朝軍隊腐敗盛行,剋扣、吃空額什麼的,其實明朝就如此。你保家衞國?滾蛋吧,沒人拿你當兵的當人看。戚繼光曾遇到背糧食的士兵。士兵的正常待遇標準在明朝本已少的可憐;被無端剋扣之後,士兵泣不成聲。激起了戚繼光的憤怒。蘄鎮可是國門啊!是邊防大軍區啊!如此刻薄對待士兵,軍隊談何保障?談何榮譽感?戚繼光是位幹實事的人,憤然上書。終於在上級的支持下,採取針對性手段,禁止剋扣士兵;軍隊改為就近領取軍糧。這一下,就讓不少文官、既得利益者氣的跺腳,背後暗恨戚繼光。因為黑色的財源被戚繼光給斷了。——做這些事,沒有張居正撐腰做不到。
武器裝備,歷來由工部製造。武庫掌管進出。萬曆朝之前代,太監又有權管武庫了。想從這拿武備必須得給好處。而且給的還不保質量。有些兵器軍備已經腐朽不堪,戰場根本不能用。戚繼光有鑑於此,除像重型火炮這類軍備請領,其他多數火器改由中央發銀,自己製造。後來,又從實戰角度出發,一舉組建了“輜重營”。這個“輜重營”編制是明朝第一支軍方後勤專業部隊!軍隊武備、錢糧保障大為改觀。這可是“有違”明朝以往一貫的相關制度。在我看,什麼違反。這叫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是辦實事!——這樣又暗中得罪了一批既得利益者。有多少人想在這個環節卡軍隊撈錢,也一下撈不着了。——做這些事,沒有張居正在朝中撐腰,斷無可能。
再強的英雄也有末路的時候!一代名將戚繼光的悲慘結局!

清朝,北洋水師副將劉步蟾,看到軍械局製造的炮彈質地粗劣,就曾憤然上書,請求將炮彈一類軍備生產劃歸北洋直接掌管。結果如石沉大海。你直接掌管了,你北洋軍備有保障了,我從哪裏撈錢?清朝那時軍工體系腐敗鏈條上的不少人,就是這麼想的。劉步蟾乃至北洋水師的頭頂,可惜不是張居正。就算是有張居正那樣的能臣,只怕也被慈禧太后和那些尸位素餐的勢力給拱掉了。
蘄鎮以往朝中派來的諸如“巡邊”、“巡關”的御史多如牛毛。京官來了,下邊都不敢怠慢。極盡盛情款待、打點之事。難怪如此,把他得罪了他回去還不説你壞話啊?各級將領迎來送往,都不敢怠慢。而且有不少軍官為了結交京官,以後朝中能有人,壓榨剋扣士兵送禮。至於加強訓練、改善軍隊狀況這樣的正事,幾乎沒人去用心。戚繼光有鑑於此,又上書直陳此事之弊。——還是張居正大膽採納意見並撐腰。朝廷批准戚繼光之奏疏,蘄鎮僅設三層領導機構:總督、巡撫、巡按。其他原有官職、機構全撤了。而且過往官員,不準隨便招待。蘄鎮原有不少將領,自己在京城拉關係交靠山,有的依仗有京官做靠山,目無主將。戚繼光上任後也收拾了不少這樣的軍官,從而又得罪了一批人。不僅是這類將領,還間接得罪了他們在朝中的靠山。——張居正撐腰歸撐腰;但是此舉比上兩條更要大膽,更要犯忌。派文官去軍隊檢查是以文制武的制度要求的,是“祖制”,且為國家多年慣例;你戚繼光敢屢屢對着幹,是何居心?肯定會有不少文官假公濟私,冠冕堂皇這樣議論的。事實證明戚繼光這位名將後來也毀在這些人手裏。
張居正去世後,不少人在萬曆的默許乃至暗中鼓勵之下,開始了對張居正的大肆詆譭和反攻倒算。一朝天子一朝臣。張居正提拔重用的大批文武官員開始遭到清洗、排擠。就連大太監馮保的家,因為生前與張首輔關係密切,也和張居正一樣被抄家(政治真是翻雲覆雨)。戚繼光因與張居正關係密切,自然不能倖免。有人揭發戚繼光給張居正送信“雖夜半開門遞進,意欲何為?莫非反狀乎!”夠狠毒。人家有緊急軍務半夜不讓報告嗎?沒用,就是陷害!就説你有不臣之心!眾口鑠金。也是。此時的戚繼光,統領的大軍有十幾萬,而且經過名將嚴格訓練,作戰經驗豐富,武備強大,戰鬥力強大(蘄鎮明軍曾多次重創蒙古部落,使其不敢輕易犯邊)。這樣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就在京師眼皮底下。要説想造反,確實是“有能力”。這些王八蛋不想想明朝有這樣的武裝力量對國家本是益事;只想着如何弄垮這隻戚繼光付出無數心血千辛萬苦打造出來的強悍軍隊。以文制武嗎,你軍隊還敢不聽我文官的了?這一隻只黑手就全伸出來了。
再強的英雄也有末路的時候!一代名將戚繼光的悲慘結局!

內閣擬旨,將戚繼光調任廣東,消息傳來,蘄鎮官兵不幹了,紛紛上書要戚繼光留下(可見名將深得軍心);蘄鎮百姓也不幹了,自發請願,甚至商人罷市(可見名將深得民心)!結果那些文官知道了,更加忌憚。反過來添油加醋抹黑,説武將能在一個軍事重地能受這樣的擁戴,軍隊百姓眼中只有戚繼光而不知有朝廷,這還了得!國家制度就是防止武將坐大,必須要把他調走!1583年,戚繼光離任。萬人空巷,前來送行的人堵塞了道路。有詩云:轅門遺愛滿匯燕,不見胡塵十六年。誰把旌麾移嶺表,黃童白叟哭天邊。——軍民對戚繼光的歌頌與送別之情、愛戴之情,溢於言表。
戚繼光將軍就這樣離開了蘄鎮。名將逝世幾十年後,他一手打造的曾經固若金湯的蘄鎮,變得衰敗不堪、戰火紛飛、屍橫遍野。皇太極統帥關外軍隊,屢次由這一代繞道入關,直搗京師,最遠一次打到了山東。明朝軍民死傷被掠者無數。明朝皇帝和那些庸官如驚弓之鳥。以文制武?制吧。這時候想起戚繼光了吧?晚啦!
戚繼光到廣東後,自知朝中已非當年,屢次上書請求退休。結果一紙詔令來了,是直直接接的罷官!一代名將,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了軍隊,回到山東老家。在他被革職時,只要與戚繼光沾上點關係的人,全遭到清洗。包括浙江總兵,是他的舊部,作戰勇猛,撤職。他的弟弟戚繼美,貴州總兵,撤職。一批能征善戰的舊部,全都遭殃(吳惟忠後來去了朝鮮打日本了)。一位姓傅的御史比較正直,在朝廷上奏,請求重新起用戚繼光,結果被罰了兩個月的俸祿。這一來也輕易無人敢為戚繼光説公道話了。
再強的英雄也有末路的時候!一代名將戚繼光的悲慘結局!

戚繼光的晚年極為慘淡淒涼。他不是貪官,罷官後,俸祿沒有了。家中也沒有地產。可憐他為將數十年,手裏的錢都賞賜了部下、接濟了親朋好友;只留下幾千冊書。得了病,連買藥的錢都不夠。最後的時光,一代名將,貧病交加。——前蘇聯的二戰名將朱可夫,被罷職後晚年的境遇就和戚繼光差不多。
萬曆十五年(1588年1月17日),戚繼光,一代名將,國之棟樑,民族英雄,在雞叫三遍之時與世長辭。一位為了大明朝忠心耿耿做出了一輩子巨大貢獻的名將,就這樣走了。因英雄離世之時是雞叫三遍之時,後來他的一位戰友為其撰寫碑文,留下了一句話:“口雞三號,將星隕矣”。——真是讓人嗟嘆不已!“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這是戚繼光年輕時説的。我尊敬這位英雄。一代名將戚繼光,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永遠是一顆閃亮的明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34 字。

轉載請註明: 再強的英雄也有末路的時候!一代名將戚繼光的悲慘結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