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正德嘉靖年間,中國向今天的葡萄牙開始學習造船、火炮技術。特別是火炮技術,綿延百年時間,明朝管葡萄牙叫弗朗機。因此,葡萄牙的火炮技術就被稱為佛郎機銃炮。
那麼,明朝首先採用弗朗機銃炮是在什麼時候呢?這就與明朝從建國到滅亡一直強大的海盜勢力、海外貿易商人勢力有關了。
明朝第一代海盜王“順天王”
明朝的一生有三代海盜王,第一代就是“順天王”黃蕭養。廣州府南海縣人黃蕭養,在監獄中結識了一位江西海商(海外貿易商人的簡稱)。他們越獄成功後,於1449年4月份開始出海逃亡、造反。
佛郎機
1450年,黃蕭養海盜海商集團十餘萬人在官軍、佛山二十二老民團武裝共同打擊下被俘被殺。黃蕭養的部下黃三率三萬部下前往福建,與各類海盜一起共同抵抗明朝朝廷。
在當時,東南沿海地區的海盜勢力非常強大。海盜們縱橫海上,搶奪過往海商。當1509年,葡萄牙人來到東南亞地區後,他們或多或少的都會與他們進行交往,甚至與之合作,見識過佛郎機銃炮的力量。
《福建通志》卷二六七就記載,正德五年(1510年)秋七月,海盜楊崑崙對仙遊縣城發動進攻時,一位海商用百餘門佛郎機銃炮擊退海盜的故事。
海商魏升真的購買了百餘門佛郎機銃炮嗎
在福建有一位知名的海商叫魏升,他曾在1510年年初去馬六甲(那時稱滿剌加)做生意時,見到過弗朗機銃炮的厲害,或者購買或者物物交換了百多門銃炮,放到自己的船上用以自衞。仙遊知縣範珪邀請魏升相助,典吏陳琯在防守時藉助這種武器打敗了楊坤倫海盜集團。
對於這一地方史料,我認為很不靠譜。
第一,沒有弗朗機銃炮的具體形狀,到底是否是真實的佛郎機銃炮呢?
第二,以當時葡萄牙殖民軍方面的能力,售賣百多門佛郎機銃炮可能性比較小,太多了,況且軍火生意會給你好的東西嗎?
第三,向佛郎機銃炮這種管型火器,元明時期我國就已經出現。在國內購買火器那是違反法律要被充軍,但民間海商本來就是違法的,因此,如此露富的可能性並不大。
那麼,百餘門佛郎機炮更有可能的是“雜炮”,也就是有佛郎機炮的可能,但夾雜着外國產的“中國式火炮”。但國外的“中國式火炮”往往有自己的改進。因此,辨識不明的可能性比較大。而且地方誌的作者陳壽祺乃是清朝道光時期的人,更不可能去辨識是否是弗朗機炮了。
中國火器從先進走向落後的簡史
同時,這也讓我想起了一個誤解,有人認為中國的火器技術在朱棣時期就已經落後。所以,朱棣才向越南學習、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支專業火器部隊——神機營。
其實,越南的火器仍然是“中國式火器”,只是在越南地區使用時,他們採用了適合於他們作戰方式的“改進”。例如象戰、山地戰等。無論從火器製造還是火藥配方等都是中國式的。這種先進差距特別小,學習也很快。
佛郎機火炮則完全不同,無論製造還是火藥配方都不同,背後的科技知識要比我們的要強大。其實,火器、火藥都是我們首先發明的科技成果。這種先進性一方面保證我們領先於世界三四百年,另一方面卻讓我們失去了觀察他人科技進展的動力。
我國古代火器從宋代開始興旺。元朝建立前後隨着對西夏、金國、宋國的作戰,蒙古人也開始掌握了火器技術。在蒙古帝國西征歐亞非期間,隨着蒙古鐵騎,火藥、火器傳入了阿拉伯地區、歐洲地區。
明朝建立之初就很重視火器。在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一月,徐達、常遇春率領20萬大軍奉朱元璋之命圍攻張士誠的(東)吳政權都城平江。打平江城的時候,就利用了火銃。張士誠的部隊也拿着火銃對打,可以説此時的部隊已經進入了“冷熱兵器混用”時代。
朱元璋很早就對火器開始重視,例如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建立了寶源局,寶源局主要職能是生產銅錢——大中通寶錢。除了主業之外,寶源局還有一個副業——火銃地生產。
洪武二十年(1377)朱元璋命令:天下都司衞所各置局,用以生產軍器。也允許各布政司、各地衞所設兵器場或局製造冷熱兵器。
衞所生產的火器數量和品種頗多,有手銃、碗口銃以及大鐵炮等。有些衞所製造的火器,不但可以裝備本衞所使用,還可以幫助其他衞所。一些邊遠地區的衞所,也能製造出比較先進的火器,如治所在四川敍永的永寧衞,就造出長318毫米大碗口銃,這種武器在當時世界都是比較先進的。
到了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朱元璋命人構建了軍器局,專典應用軍器問題。其火銃就是重要兵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軍器局進行了職能分化,專門生產火器和冷兵器。軍裝和鞍轡等交給了軍裝設計工局、鞍轡局等。
到了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成立了專門生產火器的兵仗局,為了加強保密性,兵仗局歸內府系統掌管。明成祖遷都北京後,朱棣又在北京設立軍器局、鞍轡局和兵仗局。南京、北京各一套。
兵仗局要製造如下種類的火器:火車、火傘、大將軍、二將軍、三將軍、奪門將軍、神銃、斬馬銃、手把銅銃、手把鐵銃、碗口銃、盞口炮、神炮、大樣、小樣神機炮、碗口炮、銃炮、旋風炮、襄陽炮等。
直到朱棣在張輔建議下,大力開展火器武器研發,建立專門的火器部隊神機營開始,明朝的火器無疑是世界最先進的。
我們的火器技術為什麼落後了
蒙古西征時的歐洲,相比中國、阿拉伯在科學技術上差很多。因此,面對這些武器起初是害怕,然後是接受、學習,逐步趕超。而我們仍然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靠祖先留給我們的驕傲活着。
即使在朱棣時期,我們的火器、造船技術都是世界領先的。但為什麼到了明朝中後期,我們就落後了呢?
究其原因就在於:
內斂的農業文明、儒家思想導致對外部不再關心和重視;
儒家科舉思想,使得科技不再受人重視;
因為先進得太久了,我們失去了敬畏敵人、學習敵人的能力。
曾經的強大是曾經的,曾經的落後也已成為歷史,如何永遠保持“學習敵人、保持自我自尊”才是最重要的內容。
不驕傲,認為我們世界最美好;
不跪舔,我們的月亮就是不如外國的圓;
不偏不倚中,承認不足、努力學習、努力追趕超越對手,才是我們該永遠保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