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張慧騰:學不可以已,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成功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經典

12月21日9點,位於楊浦區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學教學樓內傳來陣陣朗讀聲。高一(9)班的同學們正在張慧騰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文言文《荀子·勸學篇》。

張慧騰於2006年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2008年從華東師範大學畢業後入職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目前擔任高一年級組長,負責年級教學、德育等工作的管理和協調等。2017年6月獲得第二屆上海市基礎教育青年教師愛崗敬業教學技能大賽文史類特等獎,2017年9月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及“上海市教學能手”稱號。2017年8月,他代表上海市在第一屆全國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獲得高中組一等獎第一名。2020年因疫情在線教學期間,張慧騰參加上海市中小學在線教育“空中課堂”的錄製,執教高二年級語文學科。

回顧過去13年的教師生涯,張慧騰説:“在工作中感到比較瑣碎、比較辛苦,甚至找不到意義的時候,黨員的信仰和使命讓我重新獲得動力,如果我的教學能夠引領學生不斷前進,那也就是我從事教育行業最根本的使命和初心了。”

作為語文老師,張慧騰認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常重要,一方面這需要落實在古詩文教學中,通過傳統與現在的對接,引領學生獲得自我的生命體驗,然後與古人形成跨時空的心靈溝通;另一方面也可以藉助一些新的傳播方式和媒介,讓傳統文化有更多展示的機會。

《荀子·勸學篇》的開篇第一句話是“學不可以已”,張慧騰解釋,這其中的深意就是學習永遠都在半道上,學習是永無止境的過程,不追求任何具體的目的。

“如果把大學畢業,拿到畢業證書最終踏上社會作為學習的終點,那麼學習當然是有終結的,但是我認為學習是一個終生的過程,它伴隨着人自身的修養、學問、道德情操等等,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恰恰是戕害了學習本身的意義。”張慧騰説。

“現在學業壓力很大,不論是教育工作者還是學生。”張慧騰坦言,整個社會的節奏非常快,但如果把學習和人生意義關聯起來,一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或許慢一點,給予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能夠更為從容、自在地面對學習,可能會獲得更好的發展。

“考試成績絕不是唯一的人生目標和理想,只要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尋找自我生活方式,每個人都能有屬於自己的成功。”張慧騰希望用這句話勉勵每個努力奮鬥的孩子們。


攝影:周俊超 祁駿

文/剪輯:祁駿

編輯:陳雲峯

責任編輯:王蔚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