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戰役時,德軍有700萬人,蘇聯只有250萬紅軍,為何還打不過
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有很多,不能唯兵力論,否則就沒有所謂的以少勝多,更何況在當時進攻柏林的蘇軍。
可是實打實的250萬身經百戰的精鋭部隊,這些部隊裝備精良,在加之不斷的勝利,使得他們的士氣非常高昂。而德國所謂的700萬軍隊,是在東西兩線對抗盟軍部隊的總和。
他們既要擋住西線數百萬如狼似虎的美英軍隊,又要防住東線上千萬蘇軍的鋼鐵洪流,德軍的兵力根本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捉襟見肘。
而且這些部隊的戰鬥力,比起戰爭之初的德軍而言,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這些部隊都是臨時拼湊而成,根據高曉松所説,打到最後時刻時,德國人的大學教授都被徵召入伍,放下教鞭,扛起步槍,成為了一名戰士。
而這些部隊的核心則是那些經歷過戰爭的殘兵敗將,而在他們身上的那種失敗的沮喪像瘟疫一樣,在部隊中傳染,整個德軍士氣低落。而且德國的用人也很迷,黨衞隊領袖甚至都披掛上陣指揮作戰,這樣的外行不要説面對朱可夫了,就算面對運輸大隊長常凱申都打不了勝仗。
不僅如此,德軍還面臨着彈盡糧絕的窘境,後勤物資極為匱乏,而進攻的蘇軍補給充足,兩下里一比較,德軍空有700萬軍隊,但是能發揮幾成戰鬥力卻得打上大大的問號。
德國軍隊在二戰初期其實是非常出風頭的,以一國之力單挑歐羅巴羣雄,在法西斯的鐵蹄之下,歐陸第一陸軍強國法國僅僅能夠維持在法國投降之前,沒有外國軍隊能夠進入巴黎的光榮傳統,其他國家更是不堪一擊。
哪怕就是在蘇德戰場上,德軍在初期也取得了重大的戰果,蘇軍成建制的被分割包圍,最終殲滅。只可惜蘇聯不是法國,他有廣袤的領土,可以轉寰,他有堅韌的領袖領導反擊,他有善戰的人民,無畏的衝鋒。
最終,德國成為了這場拳擊賽中率先體力不支的那一個,在蘇德戰爭中,德國人就像鄒市明一樣,用小塊靈的身法,打的俄國大塊頭暈頭轉向。但是蘇聯人身大力不虧,緩過勁來之後穩紮穩打,一通重拳,就把德國揍了個鼻青臉腫。
在這場拳擊賽的最後一個回合,柏林戰役中,蘇軍集結了250萬人馬,開始進攻,而且在戰役的過程中又源源不斷的後續力量開赴前線。而在此時,德國的法西斯頭子希特勒已經陷入了瘋癲的狀態。在他的腦海中在柏林的周圍,存在着很多個滿員的德軍師番號。
他堅信,在他的英明指揮之下,柏林將會成為德國的斯大林格勒。而事實上,在整個柏林地區,德軍只拼湊出了80萬軍隊,就這80萬軍隊成為了希特勒實際的底牌。
雖然德軍作戰十分英勇,他們的單兵素質遠高於蘇軍,但在絕對實力面前,在鐵與血鑄就的戰場上,這些優勢根本不值一提。最終柏林失守,希特勒自殺,歐洲戰場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所以我們驚訝的不應該是700萬德軍為何守不住柏林,而是隻有八十萬的德軍卻給蘇軍造成了33萬人傷亡的代價,在戰爭最後關頭的德軍,還是令人值得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