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有不少有關“校園暴力”的新聞接連被曝出。施暴者大的有已經成年、正在讀大學的大學生——國家美好未來的建設者,小的有還在學拼音、正在讀小學的小學生——祖國的花骨朵兒。也許他們在施暴的那一刻也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但為什麼就是要繼續傷害學呢?受害者不敢大聲呼救,施暴者有恃無恐,就這樣,有關校園暴力的事件層出不窮。
校園暴力無論是對於施暴者還是受害者來説,都不是一件好事。施暴者在初次嘗試到了“施暴”的快感以後,也許會變本加厲,施暴的對象不再是同學,而是“社會”。受害者在第一次被暴力地對待以後,並沒有奮起反抗,而是苦苦自我掙扎,有的可能會繼續懦弱下去,有的可能會漸漸成為“施暴者”,重複上演着“校園暴力”事件。此外,校園暴力事件並不利於孩子們的人格構建。一個沒有健全、健康人格的孩子,他就算步入了社會,終有一天也會不容於社會,被社會拋棄。久而久之,他會慢慢地對社會、對自己失去信心,開始自暴自棄。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讓自己的孩子既不成為“施暴者”,也不成為“受害者”呢?其實,一個人的性格行為特徵與其幼兒時期所受的教育息息相關,只要我們把握住了孩子的“幼兒期”,施以有效的教育措施,校園暴力時間發生的頻率便會慢慢下降。接下來,小編就來簡單談一談有關這方面的教育吧!
小編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抓住恰當的時機發展寶寶的社會性。人類從其根本來説,是嚮往集體生活的。一個不適應集體生活的人,很難在這個世界找到屬於他自己的位置。社會性的發展尤其重要,我們可以通過幫助寶寶構建平等、和諧的同伴關係,與寶寶建立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來寶寶發展其社會性。關於同伴關係的建立,我們應該教會寶寶“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奧秘”。平時空閒的時候,我們可以多帶寶寶出去走一走,在見識新事物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鼓勵寶寶“交朋友”,讓寶寶意識到“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關係的成立也應是平等的,而不是有一方佔據着“高地”,可以對自己大呼小叫,甚至是拳打腳踢。另外,我們要起到榜樣示範的作用,在與寶寶相處的過程中,要儘量避免使用粗暴的語言和方法對待寶寶,千萬不要成為寶寶的“反面教材”哦!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與幼兒園老師多多進行溝通交流。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我們也許比不上幼兒園裏專業的老師們,因此我們要多多與老師們探討如何更加科學地育兒。在交流育兒方法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多與老師們瞭解寶寶們近期在幼兒園裏的情況,從而對寶寶的教育能夠更加全面。
最後,小編希望看完這篇文章以後,各位家長朋友們都可以快快行動起來,不要讓寶寶成為“施暴者”與“受害者”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