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書法丨七曲山•金牛道上有一位神仙丞相

文人書法丨七曲山•金牛道上有一位神仙丞相

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文人書法丨七曲山•金牛道上有一位神仙丞相

文人書法丨七曲山•金牛道上有一位神仙丞相

文人書法丨七曲山•金牛道上有一位神仙丞相

文人書法丨七曲山•金牛道上有一位神仙丞相

▲ 局部欣賞

文人書法丨七曲山•金牛道上有一位神仙丞相

細雨霏微七曲旋,郎當有聲哀玉環。

爪牙厚重綱紀亂,前程飄渺路茫然。

——唐明皇幸蜀侍臣佔句

唐天寶十四年,節度使安祿山與平盧軍兵馬使史思明聯合叛亂,史稱 “安史之變”。唐玄宗攜親要之人連夜出逃,往巴蜀而去。行至馬嵬坡,暴發兵變,玄宗下令縊死楊玉環。懷着悲痛之心,玄宗悽惶一路。一夜宿於梓潼一處名為上亭驛的驛站,當晚陰雨濛濛,仿若馬嵬兵變之景。玄宗輾轉難眠,起身憑欄。此時雨打檐鈴, “郎當”作響,仿若喟嘆。玄宗心中無比哀傷,他身旁侍臣有感於此,賦詩一首:

細雨霏微七曲旋,郎當有聲哀玉環。

爪牙厚重綱紀亂,前程飄渺路茫然。

這首詩道出了唐玄宗此時之心境,他便以這雨夜檐鈴入了樂譜,作《雨淋鈴曲》,白居易後在長恨歌中寫到“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當是詞中心情。

也是從那之後,這座山和這個驛站都出了名。因為這首詩,“上亭驛”被“郎當驛”所代替。而梓潼的這座山也從此更名為“七曲山”。

但玄宗與這七曲山的緣分不止於此,傳説在夜雨聞鈴的當夜,玄宗做了一個夢,説是此地的文昌帝君張亞子前來知會他,安史之亂即將平息。玄宗心中大喜,但夢醒之後卻又不敢真信,便繼續南行,行至成都天隳山附近,驛馬來報,安史之亂果然已平。天子從此地迴鑾,重返長安。路過七曲山時,玄宗見到了“亞子祠”,便詳細詢問左右, 這才知張亞子曾起義抗擊氏族入侵、維護了東晉王朝漢民族統治者的“ 正統”。玄宗感到目前安史叛賊又是以胡侵漢, 以張亞子樹立為榜樣, 讓天下臣民效法,為報答文昌帝君託夢之恩,便在此在隆重祭祀,還追封梓潼張亞子為“左丞相”。

現七曲山尚有“應夢仙台”遺蹟。據傳應夢牀能為虔誠者治病療疾,其後壁上有“漏徹華胥”四字,意為一整夜的美夢,其來源便在此處。

文人書法丨七曲山•金牛道上有一位神仙丞相

因縣域東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名梓潼焉。

——《太平寰宇記》

“東依梓林,西枕潼水”,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建築輝宏。寶地必有靈山,七曲山如今已是聲名在外,有“天下第九座名山”的美稱。其地風景優美,有秦時栽留下來的千萬松柏,遍野成林。高處觀之,如遮天之翠雲,因此得稱翠雲廊。七曲山亦是傳説的集大成之地,其中的古蜀文化頗為精奧。究其根由,可直接追溯至五丁開山的傳説。

相傳蜀王貪圖秦許諾的五頭糞金石牛,便令五名大力士開山架橋,鋪就道路,這便是五丁開山的傳説。然而石牛自然不能糞金,蜀王自知上當。秦王為平息其怒意,再次許諾五名絕色美女。蜀王貪心又起,令五丁前去接回,路過七曲山,見一大蛇作亂,五丁拔劍與之纏鬥,蛇不敵而走,鑽入山中,五丁將劍擲入水中,拽住蛇尾想要把蛇拉出來,結果引發了山崩,五丁葬身於此。

那五丁所擲之劍,頓湧清泉,後來的佛教徒便在泉眼上塑了一尊觀音,意謂此泉如菩薩淨瓶中的甘露;並依山傍崖建一涼亭,取名“甘露亭”,俗稱“水觀音”。而在此處,每當夕陽銜山,晚霞映泉,粼粼波光猶如劍光,令人遐思。這便是後來有名梓潼八景之一“劍泉晚照”。在這水觀音寺中,如今都還保留着一段金牛古道,你能從那些化石般古老的青石和樹根之中,看到當年行軍的崢嶸情形,而漫步其上時,那種撲面而來的歷史感是語言所不能表達其萬分之一的。

文人書法丨七曲山•金牛道上有一位神仙丞相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

——李白·《蜀道難》節選

李白的名篇《蜀道難》中有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説的便是這麼一回事。這雖然是傳説,但是也能説明一些問題,至少當年五丁開山的確是經過此地的,因此七曲山便是金牛古道之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實際上,梓潼七曲山是金牛古道上一處意義非凡的關隘。山上有送險亭一座,意為險絕到此為止。金牛道開鑿於羣山之間,蜀道天下難,很多地方不得不架高橋,鑿崖壁,修棧道,每一處都耗資巨大,而且難度登天。但是過了梓潼,便進入了成都平原,地勢平坦,再無險阻,金牛道修到這裏,也就成功了大半。

不過多數人知道七曲山,或許還是因為七曲山大廟。畢竟這裏供奉的乃是文昌帝君,是所有文人都應尊敬的一位神祇。

文昌帝君的封號其實是從元朝開始的,但七曲山大廟早在晉就已開始修建,那時候還叫“亞子祠”,是當地百姓為紀念晉代張亞子而立的。那張亞子究竟是誰?

若查閲資料,張亞子此人非常神秘,可以説生卒年皆是不詳,而且往往帶有強烈的神話色彩。其中之一,傳説張亞子是一對善良夫妻滴血所化之龍,被神仙點化成為人形。梓潼後來有一“梓潼神”,十分靈驗,其實也就是張亞子。但張亞子行善積德,勤奮好學,這一點卻被人廣為承認。他能因此成為文昌帝君,也不算空穴來風。

文人書法丨七曲山•金牛道上有一位神仙丞相

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文人書法丨七曲山•金牛道上有一位神仙丞相

帝乃誕敷文德

天惟陰騭下民

——七曲山大廟正門聯

玄宗拜張亞子為左丞相之後,文昌帝君張亞子的名聲立時大盛,從此之後逐漸有了 “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格局。張亞子在道家的地位也逐漸上升,掌管天下文運,梓潼也有“帝鄉”之稱。在七曲山大廟的正面有一副對聯:

帝乃誕敷文德

天惟陰騭下民

誕敷意為遍佈,陰騭意為默默安定。只有讓文德遍佈天下之人方能稱帝,只有默默讓黎民百姓得到太平的才是上天。這副對聯把張亞子的職能與天並重,也足以看出這一時期文昌帝君的地位。

到了南宋,重文輕武,文昌帝君的地位再次拔高,成為科舉之神。不少學子千里趕來,也只為敬上一束香,祈求文運。這種習俗逐漸成為傳統,保留至今。

文人書法丨七曲山•金牛道上有一位神仙丞相

七曲山九曲水古柏森森是聖地

十年木百年人眾生芸芸仰文昌

——文昌正殿聯

文昌宮的正殿亦有一副對聯,寫出了人們的心境:

七曲山九曲水古柏森森是聖地

十年木百年人眾生芸芸仰文昌

對聯將七曲山所在的百里翠雲廊無聲化用,很是精彩。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雖然神祇宗式已是迷信之物,但是這幅對聯中只有育人教人的拳拳之心,這是去除了糟粕之後留下來的精華。

文人書法丨七曲山•金牛道上有一位神仙丞相

小住為佳有數畝綠雲一庭丹桂

大觀在上看千門紫氣萬笏青山

——桂香殿聯

除去強烈的教化之心,七曲山也是一處放鬆心情的聖地。

小住為佳有數畝綠雲一庭丹桂

大觀在上看千門紫氣萬笏青山

這是丹桂殿上的一副對聯,便是這種世外的感覺。對聯仍是道家的對聯,但是寫來之後,便已經沒有了道家的煙火氣,只留青山綠水的清新與自然。

七曲山大廟現存元、明、清古建築23處,被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譽為“古建築博物館”,它層疊錯落的格局,包含着中國傳承千年的宗法與禮教的思想。廟中古柏葱鬱,形成天然氧吧。古觀、古柏、古道、九曲潼水互相輝映,十分壯觀,既為祭祀聖地,又是風景名勝區。

建築銘記着歷史,七曲山的文昌文化銘記着中國人對教育的尊重,也體現着每一個人對內心表達的探索。

四川的每個角落都隱藏着無盡的故事,這裏本就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古寺晨光,蒼山靜水。如畫的巴蜀山河擁抱每一個欣賞它的人。 本欄目將從文化的角度解讀四川的人文地理,用不一樣的目光來感受這秦巴山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85 字。

轉載請註明: 文人書法丨七曲山•金牛道上有一位神仙丞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