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興衰記(7)—— 繁榮期結束與帝國的衰落

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161年~180年)

馬可?奧勒留是一個具有極大爭議的“賢帝”。在一般社會史學家和基督徒史學家眼中,馬可·奧勒留是完全不同的兩般面貌。

一般史學家把馬可?奧勒留稱為五賢帝中最賢的一位,因為他是羅馬帝王中著名的哲學家帝王,著有《沉思錄》流傳於世。他的哲學思想屬斯多葛派,此派相較柏拉圖的二元論,推崇一元論,宣稱人要回歸自然,愛人如己、對他人負責。這裏不討論此哲學派系的具體內容,只是針對馬可?奧勒留的言行進行羅列分析,展現歷史真實。

史學家記載了一個表現馬可?奧勒留性格温和待人寬厚的經典事件:公元175年,敍利亞總督卡修斯起兵反叛,企圖篡位,不久被士兵所殺。但奧勒留並不因此而感到高興,相反,他卻嘆息“失去了一個化干戈為玉帛的好機會”。如此“仁愛”的帝王,對反叛者都加以寬恕,但他的“仁慈”卻從未惠及那些遍佈羅馬帝國的基督徒。

史書記載,奧勒留非常憎恨基督徒們對信仰的堅定,與他之前的幾位帝王相比,他不僅不疏導禁止那些誤解基督徒的暴民們的瘋狂暴行,還鼓勵煽動民眾以各種方式殘害屠殺基督徒。他下詔將基督徒的財產歸給那些卑鄙的告密之徒,不少教父為自己的信仰據理力爭、努力闡釋,他卻充耳不聞。

中西方在古代有一個觀點是相似的——任何災難都是上天對人類的警示,中國古代的帝王在遭遇天災時會齋戒沐浴、禱告上天、發罪己詔反省自身。馬可?奧勒留統治期間,羅馬帝國地震、瘟疫、火災、水災接連不斷、頻頻發生,奧勒留從未反躬自省,反而認為這些災難都是基督徒的存在所造成,不僅命令政府官方大肆抓捕基督徒,施以酷刑後處死,還鼓動不明真相的暴民屠殺基督徒。

史學家沙夫在書中描述當時的慘狀:“殉道者的屍首佈滿街頭,那些屍首被肢解後焚燒,餘下的骨灰則散入河中,以免這些‘神的仇敵’沾污大地。”也正由於迫害慘烈,奧勒留時代的教會充滿了基督徒們的殉道故事。

公元161年,馬可?奧勒留繼位之初便遭外敵入侵,羅馬帝國的宿敵帕提亞國(安息國)首先發難。公元167年,擊敗帕提亞班師羅馬的維魯斯帝王(兩帝共治)不僅帶回勝利,同時還帶回一場聞名後世的大瘟疫,史稱“安敦尼瘟疫(安東尼瘟疫)”。

有些歷史文章把安敦尼瘟疫當作安敦尼?庇護時期發生的瘟疫,實在是冤枉了那位敦厚的賢帝,這是發生於馬可?奧勒留時代的瘟疫,只因這個時期被史學家統稱為“安敦尼王朝”,才以此命名這場大瘟疫。

史書上描述這場瘟疫的文字,看上去是如此恐怖,“因無人埋葬而在街道上開裂、腐爛的屍體腹部腫脹,大張着的嘴裏如洪流般噴出陣陣膿水,眼睛通紅,手則朝上高舉。屍體重疊着屍體,在角落裏、街道上、庭院的門廊裏以及教堂裏腐爛。”當時羅馬一天就有2千人因染病而死,相當於被傳染人數的四分之一。據估算當時受瘟疫感染而死亡的人數高達5百萬。在有些地方,瘟疫造成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死亡,田裏的莊稼成熟卻無人收穫。

這場可怕的瘟疫直接造成羅馬帝國兵力空虛、財政拮据。公元168年,日耳曼人趁虛而入,維魯斯帝王帶兵征討,中途卻感染瘟疫而死。奧勒留接替指揮,終於平息了日耳曼部落的侵擾,但由於帝國已現頹勢,國庫虧空異常,連帝王的日常生活都見拮据,奧勒留只得與這些北方蠻族簽署協議,讓那些願意為羅馬帝國服兵役的族羣定居帝國北部邊境。此舉雖暫時解決了當時戰亂和兵員不足的問題,但卻為日後蠻族滅亡帝國埋下隱患。

公元178年,北方再起戰亂,奧勒留率兵征討,卻於180年亦感染瘟疫,隨後死於軍中。兩位帝王相繼感染瘟疫而死,當年大瘟疫的嚴重程度可見一斑。

史載,奧勒留的王后品性不端,兒子康茂德平庸無能。奧勒留在位時一反安敦尼時代舉賢不舉親的養子傳統,極力栽培自己無能的親生兒子,為他招聘名師,並帶着他一起參與日耳曼戰爭以增加兒子在軍中的威望。

康茂德5歲時便列名為愷撒,16歲受封為統帥,17歲便得到與帝王父親相同的稱號奧古斯都,成為帝國的共治者。

一般史學家,把康茂德定位為造成羅馬帝國衰亡的第一人,但縱覽史實可以看出,羅馬帝國的衰落真正始於奧勒留時期。奧勒留統治末期,經年的戰爭、大瘟疫、地震、火災、水災,不斷的天災人禍的蹂躪下,帝國民窮財盡、滿目瘡痍。上任帝王安敦尼?庇護留下的充盈國庫已被消耗一空,人口因瘟疫戰爭等鋭減,帝國已無昨日繁榮。

康茂德(Commodus)(177年~192年)180年前與馬可?奧勒留共治

好萊塢大片《角鬥士》中,康茂德殺父篡位的情節純屬虛構。康茂德沒有殺父,也不存在篡位,他的父親也從未想過把王位傳給自己親兒子之外的人,況且康茂德在父親病死之前的177年便已得到奧古斯都稱號,成為與父並列的帝國統治者。

羅馬帝國興衰記(7)—— 繁榮期結束與帝國的衰落

公元180年,馬可?奧勒留在軍中感染瘟疫死去,隨軍的康茂德繼任併成為羅馬帝國唯一的統治者。其時,帝國正在進行與北方蠻族的戰爭,奧勒留死後,康茂德立刻改變父親的戰爭方針,放棄將波希米亞併入帝國的計劃,與地方和談,簽訂寬大的停戰合約後,帶軍隊返回羅馬。

自此,康茂德時期羅馬帝國沒有再發生對外戰爭。有史學家認為康茂德力排眾議堅持停戰的決定應算明智之舉。因當時羅馬帝國財政拮据、民生頹敗,和平可以給國家百姓以休養生息的機會。

182年,康茂德的姐姐發動政變刺殺康茂德,失敗後被康茂德流放並處死。自此,康茂德開始怠政,將國事交給近衞軍長官處理,自己終日沉溺遊樂,尤其熱衷角鬥活動,經常親自下到競技場與角鬥士或猛獸搏鬥。

康茂德時期,帝國政治腐敗,大權獨攬的近衞軍長官克里安德原是一名被釋放的奴隸,他為中飽私囊而大量出售官職,使得羅馬一年中出現了25位執政官的可笑情形。當時整個官場烏煙瘴氣,康茂德與元老院關係極差。近衞軍、元老院頻頻謀劃刺殺無能怠政的帝王,而帝王也經常以謀反罪,不經審判便處死元老級帝國高層人員,使得矛盾日益激化,混亂的政局也直接影響到百姓生活,引起民憤。

公元192年的最後一天,康茂德在其情婦與近衞軍長官萊圖斯的合謀下,被一名角鬥士掐死在王宮浴場。康茂德死後,元老院決定對其實行“記憶抹殺”。

史學家以康茂德之死,安敦尼王朝滅亡,作為羅馬繁榮期結束的標識。與尼祿死後羅馬帝國進入“四帝內亂”期一樣,康茂德死後第二年(193年),帝國出現5個帝王,稱為“五帝之年”。

第三部分:中期帝國

公元193年~公元395年,這個時期是羅馬帝國衰落期。帝國命運起伏跌宕,歷經3世紀危機、伊利里亞諸帝、戴克裏先的東西分治和四帝共治,以及君士坦丁大帝的統治,到最後一個完整帝國的帝王狄奧多西一世,羅馬帝國再也沒有出現過如奧古斯都及安敦尼王朝時的繁榮穩定。

塞維魯王朝(公元193年~235年)

塞維魯王朝一共有7位帝王:

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Septimius Severus 193年~211年在位)。

卡拉卡拉(Caracalla 198~217年在位),塞維魯之子。

蓋塔(Geta 209~211年在位),塞維魯之子。

馬克裏努斯(Macrinus 217~218年在位),自立者。

迪亞杜門尼安(Diadumenian 217~218年在位)馬克裏努斯之子,與馬克裏努斯共治。

埃拉伽巴路斯(Elagabalus 219~222年在位),塞維魯家族。

亞歷山大?塞維魯(Alexander Severus 222——235年在位),塞維魯家族,埃拉伽巴路斯的表弟

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Septimius Severus 193年~211年在位)

康茂德死後,羅馬帝國經過公元193年之亂,最後由北非人潘諾尼亞總督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取得王位,平息了內戰。塞維魯是首位來自非洲的羅馬帝王。

羅馬帝國興衰記(7)—— 繁榮期結束與帝國的衰落

塞維魯在位時,四面征戰,奪取奧斯若恩,並將之併入羅馬帝國版圖。在穩固自己對西部行省的統治之後他再次向東方的帕提亞(安息帝國)開戰並取得勝利,劫掠其都城泰西封,將帝國版圖拓展到底格里斯河流域。他在非洲地區擴大阿拉比亞行省的範圍,並於202年在阿非利加和毛里塔尼亞發動戰役,進一步推進帝國的南部國境線。

塞維魯在位後期來到不列顛,加強哈德良長城的防禦並收復安東尼長城。他曾試圖征服喀裏多尼亞(今蘇格蘭),但因病倒未能如願。至今仍佇立在古羅馬廣場上的“塞維魯凱旋門”就是為紀念他和兩個兒子擊敗安息帝國(帕提亞)所建。

公元211年,塞維魯病逝。臨終前,塞維魯對兩個兒子留下遺言:“願你們兄弟和睦相處,讓士兵們都發財,不要管其他人。”

塞維魯帝王的戰績被後世所歌頌,但這種靠討好軍人來維持的王朝,註定不會長久。塞維魯一生南征北戰,雖然鞏固了疆土,卻未使羅馬帝國因征戰進入穩定繁榮,反而在他死後很快進入內憂外患的危機時期。

卡拉卡拉(Caracalla 198~217年在位)

塞維魯臨終前,指定他的兩個兒子卡拉卡拉與蓋塔為共治帝王。不到一年,卡拉卡拉就為獨掌大權而殺了蓋塔,並處死蓋塔的支持者們,包括他的前妻、前岳父。

當代人對卡拉卡拉的名字並不陌生。著名的旅遊勝地“卡拉卡拉大浴場”就是這位帝王所建。浴場佔地13公頃,能同時容納2,000人洗浴,浴場配套設施還有圖書館及購物中心。

雖然卡拉卡拉想做一個有所作為的帝王,但可惜德行能力均有限。

卡拉卡拉在位時頒佈“安扥尼努斯敕令”(安扥尼努斯是卡拉卡拉正名,卡拉卡拉是小名,為人們所慣稱),賦予所有羅馬帝國出生的自由民“羅馬公民權”,以此增加提供税收與服役的居民數量。

然而事與願違,因羅馬公民只須繳納遺產税和奴隸解放税,不須繳其它税,而行省居民則每年須繳納“行省税”。在全體居民成變羅馬公民後,“行省税”廢除。雖然卡拉卡拉增加公民税率自5%至10%,但遺產税等公民税只是一次性繳税,少了每年的“行省税”進項,反而造成帝國税金收入鋭減。

不僅如此,在古羅馬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公民權”是身份的象徵,甚至是一種榮譽,只有少數人才能獲得。“安扥尼努斯敕令”使得羅馬公民權失去延續數個世紀之久的魅力,羅馬公民權所帶來的義務感和責任感也不復存在,相當於動搖了帝國的認同根基。外省人、外族人從此失去努力為國貢獻獲得國家認同而得到羅馬公民權的動力,所以該法令雖然看起來皆大歡喜,實際上削弱了帝國實力和後勁。

卡拉卡拉不是個好的統治者,但卻如他父親一般有着不俗的軍事能力。公元213年,他巡視萊茵河防線與日爾曼長城,把安敦尼王朝時代修築的防禦工事成功地加強了一番。

羅馬帝國興衰記(7)—— 繁榮期結束與帝國的衰落

217年,當卡拉卡拉準備與帕提亞開戰之際,卻被怨恨他的衞士馬爾提亞利斯暗殺。指使馬爾提亞利斯暗殺卡拉卡拉的是帝王的侍衞長馬克裏努斯。卡拉卡拉死後,馬克裏努斯被士兵們推舉為帝王,羅馬元老院也承認這一現狀。

馬克裏努斯來自北非,沒有顯赫家世,父輩是解放奴隸。

馬克裏努斯為儘快回到首都鞏固帝位,在羅馬軍隊佔據優勢的情形下,與帕提亞簽署不平等和約,放棄塞維魯帝王時期劃歸羅馬統治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並賠付對方大量金錢,歸還之前繳獲的大量戰利品等。此行為引起羅馬軍隊不滿,在先王塞維魯的妻妹尤莉亞?梅薩的策劃下,軍隊倒戈,轉而支持尤莉亞?梅薩的外孫埃拉伽巴路斯繼位。被軍隊遺棄的馬克裏努斯在逃往首都的途中被士兵所殺,其子迪亞杜門尼安(被馬克裏努斯任命為共治帝)也一同被殺。

馬克裏努斯在位僅一年,其後由塞維魯家族來自敍利亞的埃拉伽巴路斯繼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09 字。

轉載請註明: 羅馬帝國興衰記(7)—— 繁榮期結束與帝國的衰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