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用VR來做實驗,華東理工打造“未來課堂”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經典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醜遠芳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記者從華東理工大學獲悉,該校前不久打造的“一網通學”教學體系描繪了一個“未來已來”的課堂。

於澤鍇是華東理工大學工業催化專業博士一年級學生,他從大一入學就開始使用“一網通學”多層次信息化學習平台,“每個學生一個賬號,校園裏大事小情都可以在平台上實現”。

他讀大一時,徐志珍老師的專業必修課“無機化學”就採用了線上平台和線下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先通過線上平台進行提前學習,然後再上線下課。線下課,徐老師就變身成了“導學者”,她讓學生在線上學習的基礎上,總結歸納知識點,完成相關思考討論題,在線下課堂講解給其他同學聽,或者同學之間討論,她再做適當補充和拓展。而學習平台集課件資料、習題作業、論壇問答等於一體,視頻學習、作業考試、課堂活動等都可以在平台上完成。

圖為正在使用線上平台“補課”的學生。華理供圖

於澤鍇告訴記者,自己一遇到沒學過的知識,就通過線上平台自主學習,“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自學,合理分配、安排日常的學習生活”。

記者注意到,學生得到自學便利的背後,是華理老師每一次上課前的一個“小動作”。在華理奉賢校區D教的一節“物理化學”課的準備時間,徐首紅教授與往常一樣打開台式機和無線話筒,隨後,通過瀏覽器使用統一身份認證賬號登錄。

她使用的正是學校打造的“智播課堂”。為了更好地滿足師生當前教與學的需求,學校挖掘教室現有設備資源,對兩校區教室的教學設備進行了更新升級,建設了智播課堂,實現了PPT及課堂錄課回播。

圖為華理學生正在用VR設備虛擬做實驗。華理供圖

有意思的是,華理還把工廠“搬到”了課堂上。

梁笑楠是華理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的工程碩士研三學生,本科也在華理求學的她,在大二時就見識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共享平台。

“那是我第一次使用VR設備,彷彿身臨其境來到了污水處理廠。”梁笑楠説,這個平台彌補了線下學習的不足。

她所學的專業“環境工程”會涉及許多污水處理、廢氣處理構築物等問題,這些構築物的二維圖紙通常十分複雜,課堂上往往難以理解,進行現場實習時,實物又通常是密封的,這也阻礙了同學們觀察其內部結構。VR軟件的使用,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困擾,讓同學們可以在虛擬空間內觀察學習構築物的完整結構。

此外,軟件中設計了交互環節,同學們可以“看到”隱藏管壁、隱藏牆體裏的水路和氣路走向,一些關鍵部件的模型還可以用手柄抓取進行縮放旋轉觀察。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共享平台還可以演示不正規的操作,學生的“錯誤操作”也不會造成安全隱患。實驗課任課老師盧怡介紹,工科專業的部分實驗教學實地操作危險係數大,高難度的生化環材實驗教學難以開展,通過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台,可以有效解決傳統現場實驗“看不見、摸不着、進不去、想不通”的問題。

據悉,目前該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共享平台共上線了66門優質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該平台已使用25萬餘人次,輻射100多所高校。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