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能更幸福”,因戀愛課走紅的85後教授再發聲

3月20日是聯合國倡議設立的國際幸福日。心理學有一個分支學科專門“研究幸福”,這就是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武漢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系主任喻豐一直致力於此。他對南都、N視頻記者笑道:“我們這個學科的目的,就是讓人過得更加幸福一些。”

除了給本系的學生開課,喻豐曾面向全校開設公選《幸福課》;去年秋天,他在武大主講的“戀愛課”不僅室內一座難求,還吸引了眾多年輕學子扒窗靜聽,先後三次登上微博熱搜。

其實在喻豐看來,愛情或親密關係,還只是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之一,他更希望將心理學的關懷貫穿到生活的全過程。

2022年春分日,櫻花盛開之際,南都記者對話喻豐,談談積極心理學對於幸福的定義,以及科學易行的“幸福小竅門”。

“這些人,能更幸福”,因戀愛課走紅的85後教授再發聲

喻豐。受訪者供圖

【對話喻豐】

幸福意味着自我悦納

南都:“幸福”是我們常掛嘴邊的一個詞,但如果要科學地探討它,可能需要先給它下一個定義。心理學家是怎麼界定幸福的?你們是怎麼來測量幸福感的?

喻豐:有一種簡單的測度方式就是直接問人,比如説讓參與實驗的志願者從1到7打個分,1代表認為自己“最不幸福”,7表示“最幸福”;也有相對複雜一些的,設置多個題目來綜合衡量一個人有多幸福,但也大略離不開自我評價。這就是心理學所謂的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它對應着一個非常古老的哲學思想,我們把它叫做享樂主義的幸福觀,簡單來説就是認為幸福是當下感受到的快樂的狀態。

還有第二種對於幸福的理解,叫做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一些學者認為,幸福不僅僅是一個人主觀上認為自己的積極情緒高、消極情緒低,還在於這個人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種自我的悦納,覺得自己的行為是有意義的、對自己的生活有掌控,產生一種個人化的成長,大略是這樣一種感覺。這也對應着一種古老的哲學思想,我們把它叫做實現論的幸福觀,實際上這是亞里士多德講的。這種幸福觀也有點像孔子説他的學生顏回,“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別人覺得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過得那麼苦,但是他自己覺得人生有意義,這是心理學的另一種同樣非常主流的看待幸福的方式。

南都:心理學講到幸福用的不是happiness,而是well-being,這個詞就讓人想到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出艙的時候説的那句“感覺良好”。

喻豐:是的,well-being更像是一種跟情緒相關的心理狀態。不過“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認為這個詞也不是特別精準,他把人生幸福的狀態表述為flourishing,直譯過來就是“繁盛”。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在上課的時候就跟學生講,幸福的狀態就像你在窗外看見一棵樹,鬱鬱葱葱的,給你一種蓬勃向上的感受。類比到人,塞利格曼覺得這是人生比較幸福的狀態。

南都:也可以翻譯成“豐盈”。

喻豐:對,就是這種感覺。可能很難用語言精確地描繪出來,但是我相信每個人應該都會有這樣的體驗。

南都:那麼,幸福有“敵人”嗎?什麼樣的情緒會削減幸福感?

喻豐:我覺得在日常生活中,幸福的敵人還挺多的。如果只説一樣的話,我覺得幸福的敵人是“瑣事”。積極心理學研究發現,生活中那些亂七八糟的小事(daily hassles),實際上是最影響幸福感的事情。你要説消極情緒是不是幸福的反面?一定是,憤怒、抑鬱、焦慮、恐懼等,這些都是。但是什麼東西會帶來這些消極情緒呢?其實還是日常瑣事帶來的。

比方説你住的地方離公司很遠,早上不管是在地鐵、公交裏擠,還是自己開車遇到早高峯,研究發現,通勤會極大地影響幸福感,這就是瑣事;你覺得大災大病非常不幸福,確實是,但一些莫名其妙的小災小病,同樣會把你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如果你是學生,你跟自己的同學、室友關係不太好,可能你覺得這也沒什麼,是吧?但其實你每天的情緒都會受影響,你會感到不幸福。

有自控能力的人更幸福

南都:有一種説法是,一個人知識越豐富,越容易“想太多”,有的人可能沒受過高等教育,卻也能幸福地過一生。那麼幸福感跟知識水平之間是怎樣的關係呢?

喻豐:其實這一點正是積極心理學面臨的最大質疑,就像你説的,一個人可以什麼都不瞭解,但同樣是快樂的,那積極心理學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

實際上積極心理學的核心要義是,有一個內核能驅使人過得更加幸福,這就是“能動”(agency),換句話説就是能夠發揮自由意志的能力,能夠主動地去追求一些東西,在一些兩難局面中做出選擇,並且在自己有慾望時有效剋制和把控自己的能力。當一個人認識到自己能夠“能動地生活”,或者説認識到自由意志的發揮是幸福的來源時,無論其智力程度、知識水平如何,應該都能更幸福一些。從心理學的角度,也已然成了一個“大寫的人”。

南都:聽起來“能動”有點像“自控”?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放縱自己更容易帶來即時性的滿足感?

喻豐:我認為不會。其實能控制自己才是真正的自由,才會讓人有更大的幸福感。我為什麼説這個呢,就是因為經常有學生來找我,覺得自己老是控制不住自己,都要考研了,晚上還打牌。我覺得現在有些孩子片面理解了自由。如果你只是因為“我願意、我高興”就去做一件事情,那不是自由;自由是當你有一個欲求的時候,能夠主動地去剋制它,在剋制的時候發現了自我。我始終保持這種觀點。

南都:確實,身邊有自控能力、懂得延遲滿足的人,在世俗意義上會更成功一些。

喻豐:這是肯定的。近百年來有大量的研究發現,這些人會考得更好、拿到更高的學位、世俗意義上更成功……有各種各樣的好處。唯一的壞處就是平均壽命短一點,因為剋制自己要花去很強的心理能量。但是這個“壞處”也要看你怎麼理解,有些人可能就覺得,能做成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單純的長壽更加有意義。

南都:這一點正是當下的年輕人希望瞭解的,很多人覺得自己有“晚睡強迫症”,明知道這樣不好,但還是覺得不甘心早早睡去,他們會在深夜刷手機看劇,用這種方式來慰勞白天努力工作的自己。

喻豐:也有道理。因為對大部分人來説,工作中的一些事情都是需要花費自控能力去做的,所以晚上會產生一種“補償性的娛樂”,我覺得這是可以理解的,應該説這確實是正常人。但是如果你的工作已經糟心到需要用高度的自控來完成、“自己逼自己去工作”的這種感覺,我想你應該思考一下為什麼會選擇這個工作。

南都:所以,人應該把自己最喜歡的事情當成工作嗎?

喻豐:擇業有太多影響因素,其中肯定包括待遇這些,當然,自己喜不喜歡也是很重要的標準。我的建議其實是,你選擇一種自己不討厭、有些喜歡、但並不是最喜歡的事情當成工作,可能會比較幸福。因為一旦把最喜歡的事情當成工作,那麼你的喜歡就會跟金錢產生糾結和撕扯,最終,一定不會把世俗的金錢變得高貴,只能是把你這種高貴的喜歡變得世俗。就像每個人都不應該把自己最喜歡的那首歌設置成起牀鈴一樣。在現實生活中,選擇一件你不討厭的事情作為立足點,然後讓你最感興趣的事情遠離世俗的評價,這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有很多方式擁抱幸福

南都:對已經步入職場的人來説,還有沒有一些更簡單的辦法來增添工作中的幸福感?

喻豐:具體方式還是蠻多的,我覺得其中最實用的是表達性寫作,我建議每個人都去嘗試。表達性寫作的程序就是,你先把自己一天中經歷的事情寫下來,高興的事、不高興的事、讓你感動的事、煩你的瑣事、與人發生的口角……都可以寫下來;然後,再寫下你對這件事情的感受和感悟。理論上來説,這樣做會強化你的積極情緒,弱化你的消極情緒,而且“寫”比“説”更有用、更深刻。

第二個辦法是,在工作中尋求社會支持。現在有些影視劇把職場拍成了《甄嬛傳》,其實同事之間不是這樣的。如果能有一些同事(也包括領導、下屬)給你社會支持,就是説當你做決定的時候能夠站在你的一邊,當你遇到困境的時候可以幫助你、撫慰你,給你一些心理上的力量,你在工作中一定會愉快很多。

第三個辦法是找到你自己在心理上的優勢,多去發揮它。有的人可能不知道自己心理上的優勢是什麼,積極心理學總結出了24種品格優勢,包括勇敢、愛、對美的欣賞等,你可以自己“對號入座”,然後在工作中或者業餘時間多去發揮它。比方説,如果你特別有愛心,你要知道自己哪怕是給別人幫一點小忙,甚至早上擠電梯的時候順手幫別人把電梯門給按住,這種小事也能提升你的幸福感。

第四種是儘量多做一些任務難度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事情。因為從心理學原理上説,這種狀態下你容易產生沉浸,也就是大家常説的“心流”,或者叫“福流”(flow)。你會忘記時間,忘記自己身在何方,非常享受其中。每個人在不同方面的能力不同,我相信總有一些事情讓你做着做着忘記時間的流逝,你可以想方設法地多去做這些工作。

第五種辦法是去“品味”。積極心理學專門有這個詞,它和一度流行的mindfulness(冥想、正念)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也就是説自己跳脱出來,用一種“上帝視角”來看待你身上正在發生的一切。積極心理學有很多研究發現,這種“品味”對你的幸福感大有幫助。

最後我要推薦的是體育鍛煉。積極心理學有一句話説,“每天運動30分鐘,勝過百憂解”。因為人出汗的時候,會分泌多巴胺、五羥色胺,你自己分泌的多巴胺比體外攝入的還更好吸收,所以運動也是很有用的方式。

南都:什麼運動都行嗎?還是要一定要出汗的運動?

喻豐:一定要出汗的運動。有學生問我,電子運動行不行?我説打遊戲肯定不行(笑)。

南都:談到幸福,還有一個流行的説法叫“小確幸”,這在心理學上有沒有具體的含義?

喻豐:我覺得這種表述還蠻好的,其實不要把幸福想成一件非常虛幻、宏大的事情,它就是由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積累而成的。心理學上可能沒有一個專門的術語對應這個現象,但我覺得它有一層含義是你沒有預期、而突然降臨的驚喜,這就是心理學也會講的surprise(驚喜),它確實能夠立刻提高你的主觀幸福感。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52 字。

轉載請註明: “這些人,能更幸福”,因戀愛課走紅的85後教授再發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