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中學能否借信息化重煥生機?

一所中學能否借信息化重煥生機?

圖源:視覺中國

新鄉市第四十二中學(以下簡稱“四十二中”),是一所十二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其前身是一所中央企業學校“中州鋁廠子弟學校”,於2006年10月移交新鄉市政府管理,為新鄉市教育局直屬學校。

在移交地方後,由於地理位置偏遠,生源結構發生變化,教師隊伍流動較大,原本的辦學模式不再適應,四十二中逐漸難以維持往日成績。面對困境,校長楊太平認為,“要想讓學校重回到過去的輝煌,我們必須去尋找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就是創新發展。”

創新發展的路子在哪裏?

為了找到創新發展的路子,楊太平先是研讀了相關的國家政策文件,在看到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時,他明白了信息化是未來的教育方向。

“最初的條件時非常艱苦的,一台電腦、一台服務器,我們就開始做信息化。”楊太平校長回憶道。此外參加信息化班的學生大多數學習成績較差、習慣不好,而家長對信息化也很陌生,擔心孩子使用了信息化設備會“管不住”。為了讓信息化教學實踐探索順利進展,四十二中的信息化班多設置了一個晚自習,由老師指導孩子藉助在線平台進行自主學習,這也讓更多的家長選擇了信息化班。

楊太平 “摸着石頭過河”,最終通過學生自願報名的方式招募了二十名學生,開設了四十二中的第一個信息化教學實驗班。“信息化班是學生人手一個PAD,也叫PAD班,藉助教學雲平台分三段進行授課。”

一所中學能否借信息化重煥生機?

(圖1 信息化班課堂教學實況)

範瑞晴校長介紹到。課前,教師進行智能備課,把課程中所需課件、微課、檢測習題、學情調查問卷等教學資源發佈到平台上。課上,注重於教師的精講,學生的合作展示和交流;通過在線檢測與反饋、現場答疑解惑,促進師生間的交流。課後,學生藉助平台進行自適應學習,實現個性化學習。在晚自習時,學生自主學習平台上發佈的微課,參與學習討論,完成練習檢測。

此外,楊太平非常注重學生的習慣養成,“藉助信息化,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藉助技術獲取更多的知識,更要讓學生知道學會做人,養成好習慣,懂得感恩,孝敬父母,能知道自己要幹什麼,能承擔起家庭和社會責任。以此來豐富這個信息化班的內涵和品質。”

以數據説話,讓事實發聲

信息化教學開展之初,教師課程備課量增大,製作微課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負擔相對的增加許多。“首先,溝通很重要。”範瑞晴表示,通過與老師們溝通,開展信息化教學相關理念的培訓,提高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意識。“其次,我們也是以數據説話,讓事實發聲。老師在將信息技術與常規課堂進行融合後,發現確實增大了課堂容量,教學效率也提高了。隨着教師對信息化教學認知的拓展,也就慢慢地認可了信息化。”

對於家長而言,孩子在家上網已被視為洪水猛獸,再到學校裏應用網絡進行學習,對信息化教學固然存在疑慮。對此,範瑞晴非常重視家校溝通,定期召開家長會,及時彙報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通過後台統計數據讓家長直觀真實地瞭解到自己孩子的成長。在事實面前,家長對信息化教學有了認同和理解,信息化班在家長口中的口碑也就傳開了,四十二中信息化建設的局面也逐漸打開。

如今,四十二中每個年級都開設了信息化教學班,初中年級達到一半以上,高中年級實現了全覆蓋。

為了給有創新思維、有想法、有激情的老師搭建一個交流的平台,範瑞晴校長成立了“範瑞晴創新工作室”。目前工作室的成員涵蓋各個學科,中小學老中青各級教師,其中包括五位核心成員和三十一位參與教師。

一所中學能否借信息化重煥生機?
一所中學能否借信息化重煥生機?

(圖2 範瑞晴創新工作室“送教”活動)

範瑞晴創新工作室還開展下鄉送教活動,“不僅是送課,也是送理念送技術”,通過送課和教研,將工作室的創新理念、高效的課堂教學方式等傳遞給更多教師,讓更多人感受到信息化教學的魅力,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一手抓常規,一手抓創新,打造特色辦學之路

“創新是四十二中的生命,可以説沒有創新,四十二中就沒有任何的發展道路。”楊太平説道。創客教育與特色小班是四十二中創新發展之路中兩個重要着力點。

四十二中開設了動漫設計、機器人制作、剪紙等20餘個特色學生社團和特長小班,多元育人,培養高素質人才。每逢雙週週五下午,學生自主選擇、自由參與,由校內學科教師與校外專業教師共同打造學校第二課堂,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所中學能否借信息化重煥生機?
一所中學能否借信息化重煥生機?

(圖3 新鄉市第四十二中學開展特色課程)

創客小班一般是10餘人的小班制課堂,以便教師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輔導。特色小班的一些孩子原本學習成績不太好,甚至在常規課程中不太認真,而在這卻會由於實際的需求主動學習起相關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繫的教學,展示了它的獨特功力。

同時,興趣課堂的開展也幫助了低分段的孩子實現他們的升學夢。部分學生文化課基礎相對薄弱,通過參加特色課程和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培訓,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所在,找回了自信,踏出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一所中學能否借信息化重煥生機?
一所中學能否借信息化重煥生機?

(圖4 新鄉市第四十二中學創客教育)

範瑞晴表示,特色課程的開展對教師和學生都有促進和提高,以前家長會到校外給孩子報興趣班,現在在校內也能參與,家長更放心,所以教師、學生和家長都很支持校本課程的創辦。

“如今我們的創新發展有了較大的影響力,我們的老師和同學有自信了,我們又回過來抓常規、抓課堂教學、抓教育教學質量,以這種辯證的方式推動學校創新發展。”楊太平説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03 字。

轉載請註明: 一所中學能否借信息化重煥生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