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修改病句,不能過度治療,製造新的殘疾句子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經典

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修改病句,不能過度治療,製造新的殘疾句子

小學生修改病句,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給句子過分的動用手術,製造了新的殘疾句子。再説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説一下句子的病因。其實這個問題不用多説,但還是要簡單提一下。我們先來看例子。在例子一里面,我們發現了,這種毛病是錯別字,為了方便學生記憶與理解,我們把這類毛病一起歸入搭配不當,針對搭配不當的情況,一般情況下,採取的治療手段就是“換”,把這些不搭配的地方修正一下,例子中很明顯修改成了正確的“已經”。在這裏我們不能把“已經”全部刪除,雖然這樣做句子也是通順的,但是這兩個句子已經成為意思區別很大的句子了。“已經”這個表示時間的詞語去掉後明顯會失掉很多意義。

第二個例子,這個句子屬於成分殘缺,有時候缺的是動詞“幹什麼”(謂語),有時候缺的是名詞“誰”(主語)。這類毛病呢,一般用“增”的改法,很少用“刪”的改法。如果用“刪”的改法,就會出現過度治療的情況,產生新的殘疾句子。

“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戴着一頂藍色的帽子。”(增加詞語“戴着”)

“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刪掉句子“一頂藍色的帽子”)

這是句子的兩種改法,明顯第二種在表達上意思殘缺的表較嚴重,已經與原句意思相差很大了,或者説意思已經表述不完整了。

第三個例句,屬於種屬(概念)不清。“蔬菜”裏面不包括“西瓜”,所以,問題應該出在“西瓜”這裏,需要把這個屬於水果的詞語刪掉,手術也應該來這裏做,更不應該去“蔬菜”上找原因,令我很震驚的是,有的老師在給學生講解時,再做其他例題時,居然去“種屬”上動手術,無疑產生了新的殘疾的句子。

“調”的符號在三年級下學期,我們暫時不做過多的講解,需要提醒的是,調換符號的畫法。這個在句子搭配上發現語病是有難度的。因此需要先把基本的預感培養好才可以,在四年級便開始了綜合的句子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