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東方IC
孫雲/文
今天是全國第5個殘疾預防日。
這幾天,長寧區殘疾人聯合會辦了一系列的殘疾預防“雲課堂”活動,還發放了殘疾預防工具包。與以往殘聯繫統舉辦活動基本面向殘疾人朋友不同,長寧殘聯主辦的這些殘疾預防主題活動中,殘疾人和健全人的參與比例是三七開,而他們還覺得“這就對了!”
殘聯的服務對象怎麼變成了全社會,殘疾人只佔其中一小部分?這是“不務正業”嗎?
不不不,這恰恰是開展殘疾預防日宣傳活動的意義和目的——讓全社會共同增強殘疾預防意識,瞭解殘疾預防知識,努力減少和控制殘疾發生、發展,全方位、全週期維護人民羣眾健康。
2017年國務院批准將每年8月25日設立為殘疾預防日,這之後的兩三年,在這天前後承擔宣傳任務的,主要是各級殘聯。然而,隨着殘疾預防意識的不斷普及和誤解的進一步消除,衞生、交通、應急管理、生態環境等更多部門加入進來,共同參與到《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的實施中。
觀念決定行動。這一變化從5年來殘疾預防日的主題演變也能看出:2017年首個殘疾預防日,主題為“推進殘疾預防 建設健康中國”,之後陸續是“殘疾預防,從我做起”“預防殘疾,從生命源頭做起”“殘疾預防 從兒童早期干預做起”,今年更是鮮明提出“加強殘疾預防,促進全民健康”,把殘疾預防前所未有地納入到全方位、全週期維護人民羣眾健康的高度。
為什麼要面向全人羣開展殘疾預防?
根據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中國殘疾人總數約為8500萬,平均每16人中就有一名殘疾人。減少殘疾的發生、發展,不僅有利於個體,更有利其整個家庭和整個社會,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在全國殘疾預防日設立前,上海早就開展了殘疾預防工作。如果按照人的生命週期來劃分,早到婚前體檢、孕產期保健、產前篩查、新生兒篩查,晚到面向長者的社區康復站點、醫療機構的腦卒中急救綠色通道建設。近年來,更是按照《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從有計劃地實行免疫接種、開展預防性諮詢和指導優生優育、開展早期篩查、努力減少傷害致殘、提升康復服務等方面,進一步採取措施。這些點點滴滴雖未標明“殘疾預防”四字,卻實實在在起到了“殘疾預防”效果的實事。
例如,脊髓灰質炎疫苗的誕生和普及,使“小兒麻痹”成為過去時;孕前耳聾基因篩查和新生兒篩查則大幅降低聽力殘疾寶寶的出生率,使得聾啞專科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少,早期干預、康復訓練和輔具適配更把“十聾九啞”的老話改寫為“十聾九不啞”,大大提高了聽力殘疾人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度。
值得關注的是,人們必須客觀認識到,殘疾是無法完全消除的,殘疾風險伴隨着每個人。例如,雖然聽力殘疾人的出生數量大幅度下降,然而,由於樓房長高、車輛增多等原因造成的意外傷害致殘率卻不斷上升,所以,殘疾預防必須是一項系統工程。就拿城市交通來説,十字路口的一次劃線調整,表面上看是提高通行效率、減少擁堵,實際上卻還具有用更科學的道路組織方式降低事故風險和交通參與者因事故致殘可能性的效果。
昨天,中國殘聯聯合國家衞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等共同在北京宣佈,《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各項任務已順利完成,工作目標全面實現,我國在預防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致殘、疾病致殘、傷害致殘以及改善殘疾康復服務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十四五”期間,我國還將研究、制定新一輪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繼續針對遺傳、疾病、傷害等主要致殘因素,實施專項防控行動,努力減少、控制殘疾發生、發展,全方位、全週期維護人民羣眾健康。
健康中國,每個人都不可或缺。殘疾預防雖有“殘疾”二字,卻不僅僅是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的事,甚至可以説,在殘疾預防的工作體系中,殘聯要做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相信隨着人們的意識進一步提高,到了人人都知道“殘疾預防主要不是殘聯的事”的那一天,殘疾預防的效果將會更加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