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錯誤“保護”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這種錯誤“保護”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過度保護

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誰都會有幾個受傷的回憶,傷過之後我們自己會變得小心,懂得了如何躲避類似的危險,所以受傷也成了變得堅強的過程。但是,當我們自己成為爸爸媽媽後,更想我們的孩子永遠生活在安全區,不讓任何事傷害到他們,這樣想保護孩子的想法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我們都曾是孩童,每一次的跌倒對我們來説都是一次成長,但當我們的角色轉變為父母時,難免會對孩子的問題格外敏感。

01

哪些情況孩子容易受傷?

這種錯誤“保護”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户外體育遊戲中,孩子們在做雙腳跳圈遊戲。樂樂沒有掌握好雙腳跳的技能,身體不平衡,一緊張沒有做出前撲扶地的身體反應,結果臉着地摔倒了。

老師抱起孩子就往保健室跑,雖然傷的不重,但是老師依舊膽戰心驚,果然,放學時樂樂媽媽質問老師是怎麼照顧孩子的,並要求老師停止樂樂再做這樣有危險的户外遊戲了。

真正強大的人,絕不是將自己關在安全範圍內的人,而是有許多經驗的人。所以,家長應該配合老師,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多帶孩子嘗試一些體育運動,和孩子一起討論可能產生的危險以及如何避免危險。比如,常有孩子因為滑倒而摔傷,如果家長能變消極躲避為積極預防,就能幫助孩子在意外滑到時,把傷害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

幼兒園小班經常出現孩子打人的事件,經常有家長反饋説,“我家孩子在家不會打人,怎麼上了幼兒園反而學會打人了呢?”而且,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往往是“他打你,你就打他。”

小班幼兒的口語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與中班、大班相比還較差,他們也常常通過自己的行動表達需求。比如,會通過摸摸別人、碰碰別人表達友好,但是下手沒輕沒重,就很容易被其他孩子認為在“打人”了。

但是,有些家長對孩子比較驕縱,在養育過程中發現孩子有打人的情況也不制止,甚至覺得孩子膽子大,以後不會吃虧,這樣就會造成一些孩子遇到爭執時習慣性的去打人。

發生在幼兒園裏的這些磕磕碰碰其實都是孩子童年的寶貴經歷,孩子能在這些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知道什麼是對自己有害的行為,從而學會躲避,學會自我保護,迅速的成長起來。

02

錯誤解決方式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這種錯誤“保護”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孩子天性活潑好動,動作協調能力差,玩耍中難免會發生磕碰。所以,很多家長都表示可以理解孩子在幼兒園有磕碰的現象,這畢竟對孩子來説是一種成長,也是一種體驗。但是,還有少數家長情緒激動,甚至做出過激的行為。家長可曾想過不當的處理方式,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後果?

1.弱化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小夥伴,如果家長對孩子受傷有過激的反應,那麼其他小朋友看到會覺得害怕,不敢和您的孩子一起探索遊戲的新玩法。長此以往,社會交往能力受到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2.對孩子身體成長造成影響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本身就出於活潑好動的年紀,如果家長因為擔心孩子運動受傷,而減少孩子大幅度的體育活動,那麼孩子會因為缺乏運動而影響骨骼的發育,甚至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3.孩子容易缺乏責任感

很多家長都喜歡在孩子蹣跚學步時,拍打桌角或者地面,因為“它們讓孩子碰疼了”,如果家長把這種錯誤的呵護習慣,帶到幼兒園,比如,在孩子面前質問老師,那麼孩子會覺得“老師不如爸爸媽媽厲害,那我以後也可以不用聽老師的話了!”一旦孩子形成這種錯誤的想法,除了會覺得自己受傷都是別人的錯之外,也很容易不服從老師的管教,長遠看來,真正“受傷”的還是孩子自己。

03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解決磕碰現象?

這種錯誤“保護”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孩子的磕磕碰碰不可怕,成人的態度和處理方法才是最可怕的。因為孩子的世界觀、價值觀,出自於成人的世界。

孩子的未來終究需要自己應對,與其為孩子撐起一把雨傘,不如教會孩子如何自己抵擋風雨。

1.家長一定要先接納孩子的情緒

受傷後的孩子急需成人的理解與幫助。因此,父母要給孩子釋放心理壓力的機會。建議先把孩子攏在自己的懷中,理解他的遭遇,並嘗試着幫他表達清楚自己的情感體驗:“是不是很委屈?是不是很疼?”通過共情,讓孩子的不良情緒表達出來,家長的回應就是孩子不良情緒的宣泄口,有這個宣泄口的存在,事件帶來的影響不會被壓抑到潛意識裏。

這種錯誤“保護”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等孩子的情緒平復了,父母可以嘗試着讓孩子慢慢建立起事情的因果聯繫和積極應對問題的能力。不帶評判的進行傾聽,讓孩子把事件講述出來,在此過程中不要進行評判,不要説一些氣話,這是讓自己獲取全面信息的過程,以便能更客觀正確的引導孩子。

2.感謝老師的及時處理

一般孩子磕碰的小傷口老師肯定會帶孩子去醫務室處理,不會有什麼大礙,每位幼兒老師都經過專業的緊急傷口處理的培訓,家長不用太過緊張。如果家長對老師的解決方法有疑問,可以單獨找老師溝通解決,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質疑老師,這會降低老師在孩子心中的美好形象,也會讓孩子對幼兒園有牴觸情緒。

3.正確教育孩子面對“受傷”

有時候,孩子摔倒後會使勁的大哭,也許不是因為疼,而是認為自己摔倒了就是受委屈了。所以,當孩子受傷大哭時,家長雖然心疼但也要幫孩子清楚瞭解受傷的過程,讓孩子明白為什麼會受傷,如何避免下次類似情況再受傷。千萬不能犧牲孩子的活動空間和探索機會,這對孩子成長絕對是弊大於利。

4.理解老師的工作壓力

老師疼愛孩子的心和家長是一樣的。孩子在家裏也難免磕磕碰碰,在幼兒園裏老師再繃緊神經也沒辦法保證所有孩子都不會受一點點傷,所以,請家長適當的理解老師的工作壓力。家園溝通時,這種態度不僅可以教會孩子對他人寬容,也會讓老師非常感激,會對孩子格外上心。

其實,磕磕碰碰都是孩子童年的寶貴經歷,孩子也會在這些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知道什麼是對自己有傷害的行為。面對小小的磕碰,家長請放鬆些,給孩子更自由的空間,適當放開保護傘,才能培養出一個更優秀的孩子!

/ END /

版權聲明:幼教365綜合整理,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幼教365尊重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幼教365陪伴孩子成長每一天。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41 字。

轉載請註明: 這種錯誤“保護”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