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是殺兄篡位,還是宋太祖有意讓其繼承皇位

我們閲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公元960年,一代雄主趙匡胤兵不血刃,通過政變的方式成功奪取了後周政權,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經濟高度發達,文化高度繁榮的朝代——宋朝。在隨後的10多年時間裏,趙匡胤帶領大軍南征北戰,先後統一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區,為結束五代十國的戰亂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當時,趙匡胤是所有平民百姓心中拯救蒼生的一代雄主,其威名在《沁園春雪》與唐太宗並列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然而,令今天的歷史學界大惑不解的是,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其在位16年的時間裏始終沒有立皇太子。這種舉動在中國古代歷史的皇帝中是極其少見的。

趙光義是殺兄篡位,還是宋太祖有意讓其繼承皇位

到了公元976年的農曆10月20日晚,趙匡胤突然去世,留下了千年謎案“燭影斧聲”。其弟弟趙光義登基繼位。對於趙光義的登基的具體情況,很多歷史學家認為:趙光義是殺兄篡位。而趙普提出的所謂“金匱之盟”,也並沒有任何官方材料記錄和承認過它。

但如果我們結合趙匡胤生前不立皇太子這一反常舉措,我們是否能得出一個推論:趙匡胤不立皇太子這件看起來匪夷所思的事情就能間接或者直接的證明,趙匡胤是有意傳位給他的弟弟趙光義。或者換句話説,趙光義是正常登基的呢!。

趙光義是殺兄篡位,還是宋太祖有意讓其繼承皇位

作為一代雄主的趙匡胤為什麼不立皇太子呢?對於這一問題,我們可以結合當時宋朝建立的大背景進行解讀。

宋朝建立在什麼樣的背景上?五代十國政權頻繁更迭的時代大背景上。自從唐朝末期藩鎮割據以後,天下羣雄並起。公元907年,朱温滅唐建立後梁。此後的半個世紀時間裏,中原大地的政權猶如走馬燈似的更換。後梁政權僅存在了16年,後來出現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政權,其存在的時間最短3年,最長不超過15年。

這種政權頻繁更迭的時代給中原大地的老百姓帶來了深重災難。每一次政權更迭,不同政治勢力的軍隊就會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殘殺。根據事後統計,五代時期,中原政權先後出來了14個皇帝,竟然有11人死於非命。等到趙匡胤從後周孤兒寡母的手裏奪下政權建立宋朝後,如何讓宋朝跳出五代十國政權短命的歷史週期律,成為了宋太祖首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趙光義是殺兄篡位,還是宋太祖有意讓其繼承皇位

為了讓趙宋王朝的統治長治久安,趙匡胤想了很多辦法。

首先,趙匡胤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解除了軍隊將領的兵權,將中央禁軍的權力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隨後,趙匡胤又鎮壓了昭義軍節度使李筠的叛亂,並逐步剝奪了地方節度使的兵權。等到中央禁軍和地方節度使的兵權被剝奪後,趙匡胤就為自己的接班人進行考慮。儘管《宋史》當中沒有記載趙匡胤立太子的任何情況,但我們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與趙匡胤所面臨的內外情況就會得出一個大膽的推斷:趙匡胤可能並不願意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先來看看趙匡胤兩個兒子的實際情況。趙匡胤總共有4個兒子,除了滕王趙德秀和燕王趙德林早夭之外,趙匡胤實際有2個兒子活到了成年。他們分別是:次子趙德昭和小兒子趙德芳。

趙光義是殺兄篡位,還是宋太祖有意讓其繼承皇位

趙德昭出生於951年,其擔任過貴州防禦使、山南西道節度使,到了後來,趙匡胤給了趙德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一級別,這使得趙德昭的等級與宰相的等級並列。趙德芳出生於959年,其和哥哥趙德昭一樣擔任過貴州防禦使、山南西道節度使等職務。但是,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始終沒有被自己的父皇封為親王。由於趙德昭和趙德芳沒被封王,其被立為皇太子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畢竟在中國古代的皇位繼承製當中,在大部分情況下,皇子只有被封為親王,才進一步有可能被立為太子。

那麼,趙匡胤為什麼不把趙德昭和趙德芳當中的其中一個人立為親王,進而立為皇太子,難道趙匡胤就不願意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嗎?我們在前面説過,趙匡胤的北宋是在五代亂象中建立起來的新政權,其政權還是從後周孤兒寡母的手裏奪過來的。趙匡胤的心裏很清楚:正是由於柴宗訓年齡很小,符太后沒有政治手腕,趙匡胤的陳橋兵變才取得成功,北宋才得以建立。

因此,要想確保趙宋江山的長治久安,防止自己死後出現新的“陳橋兵變”,除了剝奪禁軍將領和節度使的兵權這一辦法,趙匡胤必須將皇位傳給一位有資歷、年齡較大並能掌控局勢的人。恰好,趙光義就是趙匡胤心中相對合適的皇位繼承人選。這就是宋朝初期“國賴長君”的由來。

趙光義是殺兄篡位,還是宋太祖有意讓其繼承皇位

而且,五代時期國賴長君的事情也是存在的。這就是後周太祖郭威傳位給後周世宗柴榮。柴榮不僅是郭威的養子,其還跟隨郭威常年征戰,對後周政權的情況是非常熟悉的。其治國思維和理念也和郭威如出一轍。為了確保後周政權在如狼似虎的險惡環境中站穩腳跟,並讓後周儘快的完成統一,郭威就把皇位傳給了柴榮。事實證明,柴榮沒有讓郭威失望。要不是柴榮去世的早,趙匡胤的政變壓根不可能成功。

後周政權在五代時期的險惡環境中艱難生存,在後周基礎上建立的宋朝,其環境和後周是完全一樣的。當時,趙匡胤的任務非常艱鉅,其不僅得確保趙宋政權千秋萬代,還得讓宋朝儘快全國的完成統一。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的武將可能對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心生不滿,其以政變或以其他方式推翻宋朝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五代時期11位皇帝被殺,4次政權更迭的亂象更是成為了趙匡胤必須杜絕的存在。

因此,為了宋朝整體的生存發展,更為了徹底壓制住某些心懷不滿的武將,趙匡胤想把皇位傳給了擁有政治手腕、有資歷的趙光義,也是在情理之中。

趙光義是殺兄篡位,還是宋太祖有意讓其繼承皇位

從趙光義的實際情況看,其本人儘管在軍事指揮上比老哥差了很多,但他的資歷也相當的豐富。在趙匡胤陳橋兵變的行動中,趙光義給自己大哥提供了很多幫助。在趙匡胤登基後,趙光義參加了很多軍事行動。他先參加了討伐李重進的行動,隨後又參加了進攻北漢首都太原的行動。這使得趙光義的閲歷增加了很多。

到了後來,趙光義被趙匡胤授予開封府尹職位,結合五代的經驗看,開封府尹在很多情況下就是事實上的皇位繼承人。如果説開封府尹這一職位還不能證明趙光義是趙匡胤的合法繼承人。那更有力的依據是,趙光義又被趙匡胤封為晉王。這是北宋初期唯一的一位親王!相反,趙德昭和趙德芳就沒有被立為親王。

趙光義是殺兄篡位,還是宋太祖有意讓其繼承皇位

因此,我們從趙匡胤封趙光義開封府尹、乃至日後封親王這一系列的事情進行推斷:趙光義極有可能是被趙匡胤的指定接班人。趙匡胤不想把皇位傳給兩個孩子,也就不存在趙匡胤立太子這件事了。

至於燭影斧聲這件事情,史學界沒有定論,燭影斧聲的最早記載來自於《續湘山野錄》,這部書是一本野史資料,其中有很多東西都不足為信。根據司馬光《資治通鑑》等史料的記載,趙匡胤去世的時候,趙光義根本不在趙匡胤的住處,其壓根沒有“弒兄”的作案時間。所以,有一部分史學家認為:趙匡胤是突然發病去世的(趙匡胤身體自開寶8年後就不行了,這在《續資治通鑑長編》中有記載)在趙匡胤去世後,趙光義正常登基。

至於趙匡胤為何沒有對外明確宣佈趙光義是“皇太弟”,這裏面有一個可能性就是,立“皇太弟”不太符合儒家禮法,趙匡胤讓弟弟登基,只能採用不給兒子封王而給弟弟的封王方式,體現對趙光義皇位繼承人的認可與支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50 字。

轉載請註明: 趙光義是殺兄篡位,還是宋太祖有意讓其繼承皇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