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農村更容易出偉人?農村沒有水泥地更容易接觸地氣

接地氣是近些年來很流行的詞,往往用作調侃,不過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大師曾仕強對於接地氣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在公開演 講中,他曾經提出一個論點,世界上大部分的偉人都出自農村,因為農村沒有水泥地,人能夠接觸地氣。

城市的水泥地把地氣隔絕了,這會導致被關在水泥籠子裏的人難以得到最好的發展,自然出偉人的概率也就少了。

曾仕強:農村更容易出偉人?農村沒有水泥地更容易接觸地氣

曾仕強

一、土地的力量

這個觀點非常的新奇,水泥地和人能不能成才怎麼會扯上關係呢?曾仕強覺得,這裏頭的聯繫很多。

曾仕強認為從最簡單的一個方面來講,涉及到人的大腦開發。醫學上也有過研究,一個孩子大腦最佳開發期在四歲半之前,在這個大腦開發的黃金階段,他能夠接觸到大自然,接觸到鬆軟的泥土,他的各方面感知力都會得到強化,而且是在玩耍中就得到了強化,這屬於人類進化千百年,大自然所贈予的能力。

在這個方面,曾仕強認為城市的孩子被農村的孩子丟下了一截,他們從一出生接觸到的就是水泥地,是大城市無比規則的地磚,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拿什麼去做到生命最本質的感知呢?所以我們會發現,這樣的孩子雖然比農村孩子擁有更好的資源,但他們反而在成長期是更加遲鈍的一方。

曾仕強:農村更容易出偉人?農村沒有水泥地更容易接觸地氣

城市的孩子

其實,曾仕強提出的這一點,正是所有的中國父母在擔心的,無數的兒童教育學家也在拼命呼籲讓孩子接觸大自然,幼兒園裏的積木、模型也正是大自然的替代品,但是人工製造的,規規矩矩嚴絲合縫的玩具,終究是敵不過大自然的魅力。曾仕強對於這樣的現狀很是擔憂,他覺得家長們現在一窩蜂地往大城市裏擠,想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卻往往事倍功半。

偉人往往是需要天分的,這天分是要靠他自己在大自然裏摸索,將天分迸發出來,後期的教育才能夠錦上添花,如今城市的孩子直接跳過了這一步,即便他們未來很優秀,但可惜的是,他們本該更優秀的。

這也是曾仕強覺得農村更易出偉人的原因,他們接地氣的機會多,成為偉人的概率就大,古往今來的偉人,至今還沒有出現過完全在鋼筋水泥里長大的。

曾仕強:農村更容易出偉人?農村沒有水泥地更容易接觸地氣

農村的孩子

二、古代哲學

而至於地氣為什麼這麼重要,就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了。曾仕強認為,地氣,和道家的説法有一定的聯繫。道家始祖老子曾在《道德經》裏提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的奇妙觀點,天下萬物都產生於“道”。

“地氣”自然也是一種道,也在萬物相生的體系之中,人們覺得老子的思想非常的飄忽,但其實先秦時代,老子這種思想非常地玄妙。曾仕強就討論過這件事情,他説,如今世界上許多的學者和科學家都在研究老子的思想。李約瑟還曾經把自己對老子的研究論點直接寫進了他所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

這些現代的西方學者為何要去研究一個幾千年前的中國思想家呢?可他們不光是研究了,還非常珍視,李約瑟直接説道家思想是中國科學技術的根本,道家對於自然的洞察還有推究簡直是頂級的,簡直可以堪比西方歷史上著名的希臘哲學。

曾仕強:農村更容易出偉人?農村沒有水泥地更容易接觸地氣

李約瑟

無論是道家思想和希臘哲學,對於人與自然這一模塊的哲學思考,可以説都做到了極致,人類就是誕生於自然的,最後也要回歸自然。這種輪迴是哲學界思索的高峯,但不僅僅侷限於哲學,西方的很多哲學家另一個身份就是科學的先驅者,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很多想法,至今還被許多物理學家研究着,可以説沒有希臘哲學,西方後來的科技樹會不會被點亮還是個未知數。

那麼,與希臘哲學如此相似的道家思想,在科學技術領域又有怎樣的分量呢?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湯川秀樹在接觸到《道德經》之後讚歎不已,甚至嘆息這本該成為中國乃至東方世界科學的起源。如果當時道學成為主流,中國的科學按照道家的路線進展下去,歷史可能會發生鉅變。

曾仕強也不無感慨,他也認為,一個物理學家能夠在老子的思想之中得到共鳴,可以説是人類頂尖思想的趨同。不僅僅是一衣帶水的日本科學界可以讀懂老子,就連美國的物理學家卡普拉也對道家思想格外推崇,卡普拉用了大量的時間去研究道家思想,甚至最後研究成果豐碩,被贊為當代新道家的代表人物。

曾仕強:農村更容易出偉人?農村沒有水泥地更容易接觸地氣

曾仕強

三、永恆的思索

雖然道家這樣的傳統學術和科學這樣的新時代思想,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可是歸根結底,哲學與科學本來也是共生關係,我們的每一個科學新發現,同樣也都是一次對於哲學的新構建。在老子的諸多思想中,卡普拉總結出了一個論點,這個論點他稱之為生態智慧。

在道家的哲學體系裏,天地萬物是處在一個自然循環的過程之中。雖然老子當時沒有科學技術支持,但是當我們在幾千年之後,看到老子這個先進的觀念還是不免驚訝,這天地萬物的循環與當今的科學研究不謀而合,人世間的各種化學物質、乃至原子、中子都是在循環變化,人類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循環的生物。

人類和土地的關係也正是如此,作為誕生於土地上的生命,我們無法剝離土地而生存,從最遠古的傳説女媧造人開始,人類和土地就息息相關。

老子的智慧也可以帶入這個觀點,曾仕強提出,人在土地上,接觸自然,才能夠完成道學思想之中的循環,所謂生生不息,離開土地,怎樣生生不息呢?

曾仕強:農村更容易出偉人?農村沒有水泥地更容易接觸地氣

老子

水泥把人類和土地分隔開來了,這本來是人類社會進步帶來的城市發展,是繁榮的體現。可是曾仕強認為,從最為本質的道家思想來看,水泥就是限制人類發展的囚籠。從前,大地上沒有水泥,人類就是和地氣連通的,可是水泥一旦鋪了上去,人再要接觸地氣就很困難,現代工業把人和地氣的接觸隔絕了。

曾仕強非常痛心的一點是,道家思想,這一珍貴的古代科學寶庫從一開始就沒有得到重視,即便現在有些父母意識到了這一點,可是能做到及時止損的不多。因為人類的物質必須發展,城市必須存在,人類整體的活動趨向也終究是由自然流向水泥鋼筋構築的城市。

土地還能庇佑人們多久呢?曾仕強不知道,他對城市現有的狀態並不樂觀,城市和農村之間,城市往往是相對發達的一方,可是曾仕強認為,很多還沒有長成的偉人,就已經斷送在了水泥地上,假如將來我們再看到幾個偉人的話,大概率依舊是來自農村,來自那些與真正的地氣接壤的地方。

曾仕強:農村更容易出偉人?農村沒有水泥地更容易接觸地氣

曾仕強

我們需要接觸地氣,地氣聽起來是一個難以理解的東西,但是它是非常本質的自然哲學,在曾仕強看來,老子的道家思想是永不過時的,即便幾千年之後,在人類發展的方面,道學依然可以解釋大部分問題,頂尖思想家的思考往往是靈活的,可以在各個時代發揮它的作用。

曾仕強仍然堅持他的觀點,真正的偉人誕生於農村,或者説真正的偉人誕生於土地上,自然中,只有一個人真正的接觸到地氣,他的一切才是完整的,他才擁有成為偉人的可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51 字。

轉載請註明: 曾仕強:農村更容易出偉人?農村沒有水泥地更容易接觸地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