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74師覆滅原因,看完你就明白了,就連郭汝瑰都覺怪異
核心提示:關於這個問題,時任國民黨國防部第三廳廳長的郭汝瑰在日記中寫道:“餘以純軍事立場覺得此次失敗十分怪異。蓋74師左右翼友軍均相距五六公里之遙,何以竟三日之久不能增援?”“各部隊如此不協調,戰鬥力如此之差,除失敗而外,當無二路。”在這裏,郭汝瑰看到的也只是國民黨援軍自身的原因。
1947年3月,蔣介石集中兵力對陝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企圖先佔領陝北和山東,再佔領華北和東北,進而佔領全中國。在山東戰場,集重兵40餘萬,由顧祝同坐陣徐州指揮,分別由湯恩伯、王敬久、歐震組成3個機動兵團,沿臨沂至泰安一線,齊頭北進,企圖一舉殲滅華東野戰軍主力於沂蒙山區。為粉碎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陳毅、粟裕精心佈陣,開始與之鬥智鬥勇。當時,進攻山東解放區的國民黨軍各部相當集中,為避免在進攻中被分割殲滅,採取了“密集靠攏,加強維繫,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方針。
為了調動國民黨軍隊,迫使其分開,以便在運動戰中將其各個擊破,在1947年4月初到5月初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粟裕先後制定了5次調動國軍的計劃,指揮部隊時南時北,忽東忽西,誘使其往返行軍里程達1000公里以上,極大地消耗、迷惑了國民黨軍,終於導致第一兵團湯恩伯判斷失誤,認為陳毅、粟裕在他們強大軍隊的連續擠壓下,已變得驚慌失措,不敢應戰。於是,命令所轄各部發動全線進攻,以74師為主要突擊力量,由淮陰出漣水,進入魯南之臨沂,擔任開路先鋒,向蒙陰進攻。為保證74師行動安全,湯恩伯還把黃百韜整編第25師、李天霞整編第83師置其左右,翼護其行。74師很快就佔領了郯城、新泰、蒙陰,於5月11日從垛莊佔領黃鹿寨、三角山、楊家寨、孟良崮,前鋒直指華東野戰軍指揮部所在地坦埠。由於國民黨軍隊擬對華東野戰軍實施中央突破,擔當中路主攻的74師態勢勢必稍形突出,這樣就將原來在一條線上齊頭並進的整編第25師、整編第83師稍微落在了後面,為華野圍殲74師造成了有利戰機,但在戰役發起前此兩翼部隊距74師皆不到10公里。
粟裕通過對收集到的各種情報進行綜合分析,根據戰局發展,決定以中央反突破對付國軍的中央突破,採取正面反擊、兩翼楔入、斷其退路和阻擊各路援軍的戰法,將74師從國軍重兵集團中割裂出來予以圍殲。戰機難得,稍縱即逝。決定圍殲74師是陳、粟在很短時間內定下的決心,5月11日晚摸清74師動向,5月12日中午正式下達了圍殲74師的作戰命令。
華東野戰軍以第1、第8縱隊楔入整編74師的左右鄰結合部位,迂迴穿插,搶佔蘆山,以第6縱隊趕至垛莊封閉合圍口,斷其退路以第4、第9縱隊實施正面突擊,而以第2、第7、第3、第10縱隊分別阻擊、箝制萊蕪第5軍、新泰整編第11師、河陽第7軍和整編第48師。此時,第74師師長張靈甫很快明白了粟裕要圍殲自己的計劃。
不過,當時解放軍對其雖已有合圍之勢,但張靈甫憑其74師32000人的兵力及該師豐富的作戰經驗,只要向左或右方轉進,便可與國民黨軍83師或25師靠近會合,因該師與這兩個師都只相距不到10公里。一旦與其中一支會合,張靈甫的危險便會解除,粟裕指揮的解放軍便不會那麼容易能圍殲74師了。更何況,國民黨軍40餘萬兵力大都在周邊lOO多公里範圍內,隨時都會開過來。
因此,在發現粟裕部隊對其有合圍之動向後,張靈甫不但沒有迅速撤離,面對險情,他反而作出了“將計就計”的決策,將部隊拉上了就近的孟良崮,主動讓解放軍來包圍自己。張靈甫幻想讓74師做一個“釣餌”,在解放軍10多萬大軍圍住他的同時,周邊的40多萬國民黨軍則從外面又反包圍解放軍。
張靈甫相信,周邊幾十萬國民黨軍,近則只有不到10公里,遠也不過100多公里,他們開到這孟良崮,最多不過是一兩天的時間。而憑74師的強大軍事實力與孟良崮的險要山勢,在此堅守一兩天不成問題。他認為,只要四面的國民黨軍一圍過來,他的74師不但能解圍,更能實現“中心開花”的效果,使國民黨軍創造出在孟良崮圍殲陳毅、粟裕的華東解放軍的大捷奇蹟。
可見,張之主動被圍,目的在於牽制粟裕主力,使外圍黃百韜、李天霞等部40餘萬軍隊對解放軍形成更大的反包圍。因為從距離上來看,兩天之內,其援軍完全可以到達孟良崮。
張靈甫將部隊一拉上孟良崮,這場戰役的性質及其意義就發生了重大變化。蔣介石立刻明白了張靈甫“中心開花”的用意,看清了這是個同陳毅、粟裕統率的華東解放軍決戰的絕好時機,他高興地説“抓住山東共軍主力,實為難得之良機,務必奏奇功於一役。”於是,他一方面命令張靈甫堅守陣地,吸引解放軍主力,另一方面嚴令孟良崮周圍的10個整編師,特別是李天霞、黃伯韜的部隊盡力支援整編74師,以期內外夾擊,聚殲華東解放軍於孟良崮地區。
從上可見,華東野戰軍在陳、粟精心指揮下,高度機動,與國民黨軍“耍龍燈”式周旋,終於創造出包圍74師的有利戰機。
儘管擔當中路主攻的74師態勢稍形突出,以至於給華東野戰軍包圍創造了一個機會,但張靈甫在發現粟裕的意圖之後,完全可以並且有時間向國民黨軍25師或83師靠攏而跳出重圍,可他卻不退反進,主動被圍,則是為了打個“中心開花”的大殲滅戰,實現圍殲華東野戰軍的目的。
久經戰陣的張靈甫或許自大,但決不至於犯下孤軍深入的大錯。後來粟裕就曾明確指出“張靈甫乃百戰名將,怎麼能犯那樣低級的錯誤?張的所謂孤軍深入,實為深謀遠慮的誘攻之策。”“戰機不是自然地出現的,而是通過我軍的指揮得當,廣泛機動,誘使敵人因應而動創造出來的。”
作為當時指揮殲滅74師的主帥,這話説得最明白不過了。在後來的若干文章中,把華東野戰軍捕捉孟良崮戰機,説成是整編第74師孤軍冒進、送上門來的。這種説法是不符合戰場實際的,既沒有反映華東野戰軍將領的預見和戰役決策,也沒有反映國民黨軍的動向和“中心開花”作戰意圖。上述説法,可能是由於不瞭解創造和捕捉戰機過程的緣故,是從解放軍通常採用的傳統戰法出發來臆想戰場情況,這未免是削足適履,而且也把張靈甫想得過於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