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涸轍之鮒
涸 轍 之 鮒
涸:幹。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鮒:鯽魚。水乾了的車溝裏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亟待援救的人。 出自《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近義詞:涸轍之枯、涸轍窮鱗、涸轍窮魚
反義詞:絕處逢生
// 成語故事 //
“涸轍之鮒”這個成語,乍一看,可能很多人會讀錯其中的字或者不懂它的字義,所以大家需要多讀多看幾遍。成語雖然讀起來生澀難懂,但是它的故事很有寓意!
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莊周(即莊子)的學者。由於過分專注於著書,不太注重生產,所以生活得很是窮困潦倒,經常因為沒錢買糧食而飢腸轆轆。
這不,莊子家又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無奈之下,他只好硬着頭皮到監理河道的監河侯家去借點糧食。監河侯本是一個很小氣的人,但看見這麼清高的莊子登門求助,故作大方地説:“借你糧食當然可以,不過得等我收了老百姓的租税之後才能借給你,你覺得如何呢?”
莊子聽了很生氣,但他也不願意直接戳穿對方的謊話,就講了一個故事。
“昨天我從家裏走了很遠的路到你這裏來,走在半路上,突然聽到喊救命的聲音。我四處張望,原來是躺在乾枯的車溝裏的一條小魚在呼救。”
莊子嘆了口氣接着説:“它見到我,像遇見救星般向我求救。我當時連忙上前去問道:‘小魚啊,你為什麼來到這裏?’小魚回答説:‘我原本住在東海,今天不幸落在這車溝裏,快要乾死了。先生,請你給我一升半斗的水,救救我吧!’”
監河侯聽了莊子的話後,問他是否給了小魚水救助它。莊子冷冷地説道:“我當時説:‘好吧,等我到了南方,去勸説吳、越兩國國王,把西江裏的水引來救濟你,讓你隨江水愉快地游回東海去,你看如何呢?’”
聽到莊子的這番話,監河侯傻了眼,對莊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便説:“那怎麼行呢?”
“是啊,鯽魚聽了我的主意,當場氣得睜大了眼,氣憤地説:‘我失去了依賴的水,沒法活下去。我現在只要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命了。而你卻要到南方之後,放西江的水來救我。等你引來西江水,我早就死在這裏了。那時候,你只能到賣魚乾的店鋪裏去找我了。’”
莊周講完這個故事,頭也不回地走了。
這個故事源於莊周借糧,飢腸轆轆的莊子就像那條涸轍之鮒,急需的只是一點生存必需品。但是吝嗇、狡詐的監河侯卻説什麼收了租税之後才能借糧給他。遠水豈能解得了近渴?莊子‘忿然作色’,立刻講述了一個寓言故事來反擊監河侯。同時也揭示一個道理:在實際生活中,當別人在危難關頭向我們發出求助之聲時,應該儘自己所能,誠心誠意地幫助對方,而不要毫無誠意地給對方開出一個空頭支票。施惠於人,才能惠及於人。幫助別人,從長遠來看,就是在幫助自己。
後人據此,引申出成語“涸轍之鮒”。也作“涸轍之魚”、“涸轍枯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