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決定孩子成功的不是給孩子灌輸的知識,而是培養性格,父母要做對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經典

決定孩子成功的不是給孩子灌輸的知識,而是培養性格,父母要做對
中國的家長普遍有一種“育兒焦慮”,主要體現在對孩子的學習教育上。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家長們可謂是費盡了心思:孩子還沒出生就進行胎教,孩子出生還沒學會走路還沒斷奶就送去早教班等等。
這種教育方式,在家庭經濟比較好,或者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是很常見的事情,和所謂的“精英教育”有異曲同工之妙。

孩子的教育不容忽視,家長也是本着為孩子的未來着想的心,本是一件好事。
然而,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的軌跡,不同的年齡段有自己想要做、該做的事情。
的故事大家都學過,有的家長也抱怨孩子提前學了很多知識,比其他孩子聰明,但是越大,孩子卻越不愛學習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們的家長深諳“未雨綢繆”的道理,也深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只是,“計深遠”的方式有時候錯了。
俞敏洪在一份講話中提到: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不是我們給幼年的孩子灌輸了多少知識,而在於幫助孩子養成一系列重要的性格特質。

比如説自我控制、責任心、自信、勤勞勇敢等等,這些優秀的性格特質才是影響孩子一生最大的因素。
他説:“誠信、負責、友好、善良、自信、勇敢......這些是我教育孩子的核心詞。把握這些東西以後,其它東西都是生出來的樹葉,樹根在樹枝在,成績怎麼樣、上什麼大學都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這是我的教育觀。”

他還認為,智商的高度在初中、高中,甚至小學成績的好壞都決定不了這個孩子的一輩子,它只能決定這個孩子的一段時間。
其實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感受,上學時候似乎就是自己智商的巔峯時期,在工作、成家了之後,這些東西似乎都成了“過去式”,連輔導孩子寫作業都成了一件難事,這其實就是這段話最真實的體現。

對於孩子來説,學習好意味着人生能夠有更多選擇的道路,而培養孩子好的性格特質,則是從“根”上為孩子“計深遠”。
孩子的學習可以上學再抓,但是孩子好的性格特質,則需要從孩子記事起就抓起,越早培養,孩子接受越快,對以後就越有幫助。

培養孩子的好性格,需要父母自身學會成長,孩子才能夠跟着一起成長;只有父母先學會如何正確育兒,孩子才能走對的路,養成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