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童言有計》中,明星寶媽應採兒明確表明:餐桌禮儀不是規矩,而是基本的禮儀。
關注親子綜藝的寶媽都知道,應採兒在教育孩子方面,為很多父母樹立了榜樣,而她的兒子jasper在她的教育下,也成了備受追捧的小暖男。
在吃飯這件事兒上,應採兒要求兒子:和長輩一桌時,要大人動筷子之後自己才能吃,而不是以坐下就吃飯;不能浪費食物,也不能挑食,飯桌上有什麼就吃什麼等等。
應採兒提到的這些餐桌禮儀,雖然都是小細節但卻非常重要。
有次和朋友去吃飯,就在一個餐廳裏,見到了兩個孩子截然不同的餐桌表現。
隔壁兩桌分別是兩個家庭,都帶着孩子,其中一個孩子的餐盤非常凌亂,並且桌布也被孩子弄髒了,並且孩子時不時就會大喊或者哭鬧,全然不顧其他人。
而另一個孩子則是非常有禮貌,在服務員上菜時會道謝,講話輕聲細語,其前面的餐盤和桌布都顯得很乾淨整齊。
這兩個孩子的完全不同的餐桌表現,引得周圍食客紛紛側目,對前者的父母投去擔憂的目光;對後者的父母投去的目光,則滿是讚許。
不得不説,孩子就是父母的照妖鏡,在餐桌上的種種表現都是家庭教養的體現。所謂“餐桌見人品”,從餐桌上就可以看到一個孩子的教養、人品好與壞,看出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
外人還會通過餐桌禮儀來形成孩子的印象,如果從一頓飯上看到了孩子的一些失禮之處,那麼人們對孩子的整體印象也會大打折扣。
餐桌上的禮儀是生活中的細節,也是人們教養的折射鏡。
好的習慣要從小培養,父母要重視餐桌禮儀的重要性,以餐桌為起點,以餐桌禮儀為手段,培養孩子良好的教養。
一、忽視餐桌座位之分,被認為不尊重人
我國在餐桌上比較注重座位的順序,比如家裏的長者應當坐首座,客人應當坐首座等等。這樣的順序體現的是我們對於長者、客人等的尊重,這是一種禮儀也是一種待客之道。
二、進餐時過於吵鬧,易被認為沒禮貌
古人言“食不言”,進餐時應當以安靜為佳,孩子更是不能夠在餐桌上隨意發出聲音:吃飯、喝湯時容易發出吧唧聲,甚至吵鬧,餐具觸碰盤子等發出噪音都是不禮貌的。
這些行為或許是孩子之間的一些小動作,但是如果父母沒有及時告訴孩子這些動作的錯誤之處,就會使得孩子被認為是沒有禮貌的,並且人們對孩子留下的印象也是非常不好的,同時也會認為孩子的家庭教育很失敗。
三、浪費食物是一種錯誤的習慣
浪費可恥是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需要行動上處處體現的事,尤其是要從孩子抓起。孩子吃飯容易吃不完,因為他們容易挑食,或者不想吃,於是剩下一堆食物,但是這種行為是錯誤的。
應當讓孩子從小就養成節約食物、“光盤行動”的好習慣,如果父母沒有及時教育孩子要節約食物,孩子就會認為吃不完是很正常的事情,從而忽視浪費食物的嚴重性。
一日三餐是每天不可缺少的事情,也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歡樂時光,這個時候“寓教於餐”就顯得非常符合時宜。尊老愛幼、禮貌待人是每個人都應當做到的,也是孩子最基本的禮儀,父母們可以將這些禮儀都融進餐桌裏。
在吃飯中,讓孩子進行實踐:
比如讓家裏的長輩先落座而後自己再落座,先讓長輩動筷子之後,孩子才能開始吃;應當在飯桌上多使用“請”、“謝謝”等詞語;在就餐時不要發出各種噪音,也不要將盤子裏的東西胡亂攪拌、獨自霸佔一道菜等等。
禮儀文化都在三餐裏,人品教養均在生活中。
從餐桌上教給孩子為人處世的原則與方法,從細節中體現孩子的形象,父母們要充分重視日常的餐桌教育,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父母的榜樣作用有多大,相信我們也不用再多説。孩子的餐桌禮儀由父母來傳授,但言語上的傳授總顯得無力,只有父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才能夠真正讓孩子明白餐桌禮儀的真諦,並且真正遵守“餐桌規則”。
父母的榜樣作用並不是短暫的,而是應當時刻保持,做到讓孩子在外就餐時也能夠想到家裏的父母的榜樣作用從而更加註重自己的就餐行為,尊重餐桌禮儀。
留言板話題:你會注意孩子的餐桌禮儀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