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中國建了一座塔,曾多次提出將其拆除,我方回覆讓日本羞愧
國雖大,忘戰必危,好戰必亡。這是我國對歷史經驗的總結,但是歷史上大約也只有中國才能做到既不好戰,也不忘戰了。其他許多國家要麼是好戰,要麼就是忘戰。而對於好戰惹禍,日本的歷史可以作為教科書式範例來講解。他們曾經在中國建了一座塔,更是記錄了他們侵略的罪行事實,一直想要拆除卻不得。
日本這個國家,國土狹小,地形複雜。雖然國土面積有37.7873萬平方公里,但是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山地、丘陵,而且經常遭遇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地帶。也許正是這樣的自然狀況,造成了日本比較極端的民族特點:稍微強大就想去欺壓別的民族,窮兇極惡;一旦弱小則跪地不起,乃至於幹出“渡種”這種事情。
日本早在漢朝之前就已經與中國有了接觸。按照中國人的想法來説,日本這樣一個鄰近中國的國家,應該是與中國時代友好的國家了。然而歷史上看起來,日本對中國並不友好。而且可以説,日本一強大,就想侵略中國。我國從唐朝開始,到近代為止,日本前後至少對中國發起了4.5次戰爭。
之所以加了個0.5,是因為明朝中期的倭寇入侵雖然有大量日本人蔘加,但是頭領卻多是中國人,所以只將它算作0.5次中日戰爭。除此之外,日本與中國國家層面發生了4次戰爭。公元663年8月27日—8月28日,由於日本插手唐朝與百濟的戰爭,派出42000餘人、1000餘艘戰艦進攻唐朝。
當時唐朝派出了13000餘人,170餘艘戰艦反擊日本,花了一天的時間,與唐朝正面衝突4次,4次皆失敗。然後日本人就開始向唐朝靠近,並且幹出了“渡種”這樣的壯舉——不過當時絕大多數唐朝人並不願給他們“渡種”。經歷唐朝一戰,日本人對中國這個國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穩了大概1000年左右。
公元1592年,中國來到了萬曆時期。萬曆皇帝時期,由於君臣不和,萬曆很多年都沒有上朝,不少地方也開始蠢蠢欲動。日本的豐田秀吉統一了日本之後,頓時感覺自己已經無敵於天下了,於是準備挑戰當時的終極大boss——明朝。他們找了個藉口,就與明朝幹了起來。日軍出兵14萬,明軍出兵8萬,日軍大敗。
後面2次中日戰爭,估計大家也都知道了。一次是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中國失敗——這是數次中日戰爭當中唯一失敗的一次,估計在戰爭期間慶祝生日的慈禧對這個結果功不可沒。後面就是民國時期,中國處在軍閥混戰、分裂割據的狀態,日軍最高參戰兵力410萬,支離破碎的民國各路軍閥加起來最高參戰兵力560萬。
以統一的國家打一羣分崩離析的軍閥,最終日本還是失敗了。不過在他們走之後,卻在中國的土地上留下了不少曾經侵略的罪證。這其中包括他們的各種軍事堡壘,萬人坑,各種被日軍破壞的建築遺蹟,它們都無時不刻在向人們控訴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這其中最為特殊的是日本在1907年建的“表忠塔”。
所謂“表忠塔”,並不是向中國表忠的,而是紀念1904年左右由日本和俄國在中國的土地上發起的一場針對中國主權爭奪的侵略戰爭當中死去的22700多名日本侵略者的祭祀建築。當時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根本不管這些,任由兩個侵略者在中國境內爭奪中國領土的治理權,所以日本才會做出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紀念日本侵略者的建築的瘋狂舉動。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這棟建築他們也沒有來得及帶走或者摧毀,留在了中國東北。為了銘記歷史,奮發圖強,新中國並沒有拆除這棟代表歷史恥辱的建築,而是把它留了下來,讓我們記住歷史恥辱,從而奮發圖強。不過日本人和俄國人都曾經向中國提出請求要拆掉它,我們當然不會同意,而且還給了一個讓他們羞愧的回覆。
他們曾經按照他們的意願就在我們的土地上打仗,還建了這麼一座為所欲為的塔,難道我們現在還要按照他們的意願拆去這個警醒我們民族的恥辱之塔嗎?在如今的中國領土上,沒有任何侵略者可以為所欲為,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命令中國人去做什麼。拆不拆不由他們説了算,我們啥時候想拆就拆;我們不想拆誰也別想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