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廟72將評選是否合理?為何曹魏只有2人入選?蜀漢3位,東吳4位

宋朝武廟72將當中,有9位就來自於三國時代。其中是這麼分配的,蜀漢佔了3位,東吳佔了4位,而實力最強的曹魏,卻也只佔了2位。

蜀漢的3位分別是諸葛亮、關羽和張飛。東吳的4位分別是周瑜、呂蒙、陸遜和陸抗。至於曹魏卻只有2位,分別是張遼和鄧艾。

曹魏的實力如此強大,戰將更是數不勝數,而且大一統的西晉王朝,就是基於曹魏的基業創建的,為什麼他們家只有2位入選呢?是宋朝人對曹魏有什麼意見麼?

一、其實這要看你怎麼算三國的時間了。

三國到底是從哪一年開始的呢?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記得有一年公考的題目是,誰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列舉了: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

乍一眼這4位都是三國時期鼎鼎大名的人物,可是我們仔細一看就會發現,曹操還真不能算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因為在公元220年,曹丕篡漢以後,三國才正式開始,此後劉備、孫權陸續稱帝,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乃為壇於繁陽。庚午,王升壇即阼,百官陪位。事訖,降壇,視燎成禮而反。改延康為黃初,大赦。黃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內之山陽邑萬户奉漢帝為山陽公,行漢正朔,以天子之禮郊祭,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胙。---《三國志》

如果是這麼算的話,那麼蜀漢就只有諸葛亮和張飛2位入選了,因為關羽死於曹丕稱帝之前,屬於東漢名將。

東吳也只有陸遜和陸抗能夠入選,因為周瑜和呂蒙也是死於曹丕稱帝之前。他們也應該算是東漢名將。

這樣一來魏蜀吳三家可就平等了,因為曹魏也只有張遼和鄧艾2位名將入選,大家都是2位入選,這沒什麼好爭的了。

可是很多人會把時間往前推,再往後移,這麼一來入選的人可就多了。如果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算起,一直到公元280年滅亡東吳一統天下截止的話,那麼入選的人又會有變化。

首先72將中的皇甫嵩是要入選的,他歸屬於東漢集團,強行算的話,歸屬於曹魏。還有就是滅亡東吳的名將羊祜、杜預以及王濬等人,也要算進去,也可以歸屬於曹魏一方。

這麼一來曹魏就有6位名將入選,而蜀漢依舊只有3位,東吳依舊只有4位。由此可見,宋朝人並沒有怎麼偏袒蜀漢和東吳,反倒是偏袒了曹魏。所以説時間點很重要。

二、曹操和司馬懿都成了帝王,他們不可能入選武廟。

曹魏集團其實還有兩位大神級別的人物,那就是曹操和司馬懿。曹操縱橫天下數十年,在戰場上的戰績可謂是神乎其技。

整個曹魏的基業就是曹操打下來的,而且他還給《孫子兵法》做註解,弄得有模有樣的。這樣的人如果連武廟都進不來,這是不科學的。但是很可惜的是,曹操生前已經稱王,死後更是被追封為皇帝。

九月庚申,葬於河陰,諡曰文貞,後改諡宣文。先是,預作終制,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明器,後終者不得合葬。一如遺命。晉國初建,追尊曰宣王。武帝受禪,上尊號曰宣皇帝,陵曰高原,廟稱高祖。---《晉書》

試想一想,皇帝怎麼可能進入武廟72將裏面呢?這不是自降身價麼?同時期的司馬懿也是遇到了相同的困惑,他生前雖然沒有稱帝封王。

但是這位老兄奪取了曹家的權柄,此後他兒子司馬昭稱王,他孫子司馬炎稱帝。司馬炎稱帝后,把司馬懿也追封為了皇帝,這麼一來司馬懿也不能入選武廟了。

否則以司馬懿南征北戰的戰績,想要進入武廟72將,那是綽綽有餘的。不過話又説回來,三國也不止有這兩位君主比較委屈。

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那也是征戰天下三十多年的老將,他佔領了荊州、益州、漢中,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如果不做皇帝,入選武廟72將,是妥妥的事情。

同時期的孫堅和孫策兩父子,那就更是英雄中的豪傑。孫堅是東漢末年戰鬥力最強的諸侯,董卓誰也不怕就怕孫堅。孫策憑藉一己之力,打下了江東基業,所以也能夠入選。可惜孫堅也被追封為皇帝,而孫策雖然只被追封為長沙桓王,可是誰又能不承認他的帝王之位呢?

三、武廟的選拔,還是帶有個人喜好的。

任何一個朝代的任何一本史書,都是作者帶有自身偏見所寫成的作品,完全沒有例外。甚至連司馬遷的《史記》裏都會根據個人好惡,抹黑劉邦,抬高項羽。

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因為人都是感情動物,寫史書最公正的司馬遷,尚且如此,更何況後世那些沒什麼史學職業道德的作者們呢?

比如《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他必須要拍司馬家和曹魏的馬屁,因為他成了曹魏和司馬家的臣子。同樣的道理,在宋朝選擇武廟72將的時候,也是帶有個人感情做出選擇的。

我們看戰國時期,非常著名的名將白起,在唐朝的武廟十哲中,他是有一席之地的。可是到了宋朝就只把他列為72將之一,沒有入選武廟十哲。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白起是個屠夫,他靠着天才的軍事能力,斬殺了超過100萬人,這和宋朝重文輕武的思想,是有很大出入了,不應該被過分宣傳。

同樣的,殺妻求將的吳起,也從武廟十哲中被擼掉了,這哥們忒不地道了,完全不把老婆當人看,自然也不能過分宣傳,為了目的不擇手段,這是帝王乾的事,將領們這麼幹,怕是要謀反吧?

同時像管仲、范蠡這樣的文臣,居然被提拔進入了武廟十哲當中,可見宋朝人重文輕武的思想究竟有多深了。

總結:武廟只是參考,每個人心裏都有自己的標準。

其實説到底,每個人心裏對武廟十哲和武廟72將的理解,都有不同的看法。畢竟每個人接觸層面不同,所以不管你怎麼選,都會有人提出異議。

比如説過去封建統治時代,大家都尊劉抑曹,因為需要褒獎忠義的思想,所以清朝以前的人,會覺得蜀漢入選的將領太少了。

可是到了現代以後,專家們偏偏要搞出點新花樣來,忠義思想也不值得推崇了,所以不少人為曹魏叫屈,認為曹魏的夏侯淵、夏侯惇、曹仁等等名將都應該入選。

這就是現實,時代的侷限性,限制住了我們每個人的評判標準。其實我覺得心裏有把尺就好了,沒必要讓全天下的人,都認可你的選項,你也做不到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80 字。

轉載請註明: 武廟72將評選是否合理?為何曹魏只有2人入選?蜀漢3位,東吳4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