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盤點志願軍抗美援朝十大鐵血阻擊戰,38軍打了其中的四個!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經典

現在關注不迷路,好文點贊有態度!
書中自有顏如玉,小編今天帶領大家來看一下文字的魅力
中國人民志願軍從1950年10月19日開始秘密入朝作戰後,在10月25日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槍。到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署為止,志願軍攜手朝鮮人民軍與以美韓為首的聯合國軍之間進行了大大小小數百上千次戰鬥,其中,志願軍主動或被動地發動了多次阻擊戰,其中有十大最為著名的鐵血阻擊戰。按這些阻擊戰的規模大小和影響力,這十大阻擊戰依次排列如下。
1、上甘嶺戰役(1952年10月14日-11月25日)
1961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從解放軍第1軍、第15軍和第38軍這三個主力軍中選擇一個軍來組建中國第一個空降兵軍,劉亞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15軍,原因很簡單,劉亞樓説,“15軍是個能打仗的部隊,他們在上甘嶺打出了國威,不僅在中國,而且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有個15軍。”
上甘嶺戰役(美軍稱為三角形山戰役)起源於聯合國軍總司令範弗裏特的“攤牌行動”計劃的一部分。範弗裏特本來只打算發動小規模的反攻,以奪取五聖山上面積僅為3.8平方公里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這兩個小山包。不過,交戰雙方都沒有想到這場戰鬥發展成了一場被稱為“絞肉機之戰”的戰役。戰役結束後,美聯社稱這兩個小山包是“朝鮮戰場的凡爾登”,林彪則稱之為“肉沫子”。
上甘嶺戰役歷經43天,志願軍15軍和12軍的9個團、11個炮兵營、1個火箭炮營共4.3萬餘人先後參戰,陣亡7100餘人,負傷8500餘人。聯合國軍10個步兵團、1個空降兵團、1個編練師、16個炮兵營又2個連、8個坦克連和100架飛機共6萬餘人先後參戰,聯合國軍傷亡2.5萬餘人,其中美軍傷亡5200餘人。
2、鐵原阻擊戰(1951年5月27日-6月10日)
1951年5月21日,由於後勤補給跟不上,彭德懷決定結束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的戰事,讓志願軍撤退到三八線以北休整,沒想到範弗裏特決定殺一個回馬槍,在5月22日乘志願軍撤退之際對志願軍發動了全線大反攻。範弗裏特以3個重裝甲支隊對東線的宋時輪兵團實施穿插分割,後面還跟着13個師。這樣一來,中線的王近山兵團面臨着被分割包圍的危險。
5月27日,聯合國軍進抵漣川、鐵原一線,彭德懷命令63軍軍長傅崇碧,“就是把63軍打光,也要堅守鐵原15-20天!”63軍在漢江北建立了三道防線,擋住了美軍4個主力師、1600門火炮、400輛坦克和無數架飛機的進攻,在勝利完成阻擊任務後,許多戰士身上只剩下一條褲衩和一支沒有子彈的步槍。63軍188師563團在換防時,全團1300人只剩下了266人。美軍傷亡1.5萬人。
3、漢江南岸阻擊戰(1951年1月25日-2月16日)
1951年1月25日,聯合國軍從西到東對志願軍發動代號為“霹靂行動”的全線反擊,而志願軍也採取“西頂東放”的策略發動了第四次戰役。為了掩護鄧華集團的4個軍在東線對韓軍發動進攻,西線的38軍和50軍在韓先楚的指揮下對聯合國軍實施堅決的阻擊。50軍在2月6日撤退到漢江北岸後,38軍在漢江南岸繼續阻擊美騎1師、美24師、英27旅、希臘營、韓8師等聯合國軍的猛烈進攻。
這場阻擊戰的慘烈,就連38軍許多久經考驗的幹部戰士都抱怨説,“還要不要38軍了?”彭德懷也急得説道,“再這樣打下去,即使是萬歲軍也經不起消耗。”好在東線的志願軍在2月13日取得了橫山反擊戰的勝利,而到此時,38軍一半以上的步兵連打得只剩下不到40人,38軍公認的“鋼鐵營長”曹玉海和教導員也犧牲在陣地上,他們的第1營最後只剩下了兩個人。
2月16日晚,38軍完成了阻擊任務撤退到漢江以北休整。
4、修理山阻擊戰(1951年1月25日-2月6日)
修理山阻擊戰是第四次戰役中漢江南岸阻擊戰的一部分,曾澤生率領50軍在修理山成功阻擊了美25師、土耳其旅等聯合國軍的一次又一次瘋狂的進攻。在修理山頂住聯合國軍飛機、坦克、大炮連續7天的狂轟濫炸後,50軍在2月6日奉命撤退到漢江以北休整。彭德懷見到曾澤生時緊緊握住他的手説,“50軍打得好,你指揮得好,我要給你補兵,蘇式武器來了,優先給你們50軍換裝!”
5、三所裏阻擊戰
1950年11月6日,麥克阿瑟開始發動“聖誕節攻勢”,只是他和沃克都沒有想到志願軍西線6個軍和東線3個軍早已張開大網迎接聯合國軍和韓軍。11月25日黃昏,志願軍第二次戰役正式打響,志願軍從東西線同時向聯合國軍發起排山倒海般的“清川江長津湖戰役”。
麥克阿瑟和沃克發現中計,命令部隊從11月29日迅速南撤,其中的美9軍需要從軍隅裏、價川一帶通過三所裏和龍源裏向順川撤退,並派美騎1師和英29旅各一部北上增援。而志願軍能不能在三所裏和龍源裏堵住聯合國軍的退路是第二次戰役西線作戰意圖能否實現的關鍵。
承擔搶佔三所裏和龍源裏的任務的38軍113師。113師從11月27日晚開始向三所裏和龍源裏穿插,14個小時急行軍72.5公里,在11月28日早上8時成功佔領了三所裏和附近的龍源裏,切斷了美9軍的退路,並開始阻擊南撤和北援的聯合國軍。南撤的聯合國軍包括美騎1師一部、美2師、美25師、土耳其旅殘部和韓1師。
彭德懷命令113師像釘子一樣釘在三所裏和龍源裏,於是慘烈的三所裏阻擊戰、龍源裏阻擊戰和松骨峯戰鬥打響了。堅守松骨峯的是335團的3連,堅守龍源裏的是337團的3連,在完成阻擊任務時,335團3連只剩下了7名戰士,而337團也只剩下了10名戰士。當然了,38軍經此一戰獲得了彭德懷賜予的“萬歲軍”的稱號。
美2師在志願軍的三所裏阻擊戰中損失慘重,最後扔下一百餘輛坦克、數百門大炮和一千多輛汽車往西逃竄。
6、松骨峯戰鬥(見“三所裏阻擊戰”)
7、龍源裏阻擊戰(見“三所裏阻擊戰”)
8、下碣隅裏阻擊戰(1950年11月)
1950年11月27日黃昏,志願軍第二次戰役東線的長津湖戰役正式打響,美10軍的美7師、美陸戰1師共4萬多人進入了宋時輪9兵團20軍和27軍共10萬人設在長津湖地區的伏擊圈。戰鬥一打響,早就有心理準備的美軍憑藉200輛重型坦克所組成的環形防禦陣地一邊抵抗一邊企圖掉頭經下碣隅裏、古土裏和水門橋向咸興港突圍。
在麥克阿瑟和美10軍軍長阿爾蒙德不斷催促北進鴨綠江之前,美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就做好了一見到志願軍就南撤的打算,並在北進進入志願軍的伏擊圈之前的幾天裏,已經在下碣隅裏這一個後來被稱為“地獄火之谷”的小山谷修建了補給站、供大型運輸機起降的臨時飛機場以及野戰醫院,而那時這裏的美軍防守部隊並不多。
負責圍殲下碣隅里美軍的是20軍58師,但58師趕到下碣隅裏並佔領周圍一些高地準備圍殲美軍時,美陸戰1師主力已經在12月4日撤退到下碣隅裏。在用飛機運走5千傷員後,美軍從12月5日晚開始炸燬和銷燬下碣隅裏的物資、設備和醫院,然後在12月6日凌晨全面撤退,58師的圍殲戰變成了阻擊戰。
58師裝備簡陋,而且缺衣少糧,但58師主力還是在下碣隅裏周圍的各個高地上頑強地阻擊美軍撤退。堅守1072高地的是172團3連連長楊根思帶領的一個排,戰鬥到最後,全排只剩下他和兩個傷員。楊根思先讓兩個傷員撤離了陣地,然後自己抱着炸藥包與衝上陣地的美軍同歸於盡。楊根思後來成為了志願軍中的第一個“特級英雄”。
12月6日晚上,作為預備隊的26軍趕到了下碣隅裏,一場更大規模的阻擊戰開始了。美陸戰1師從下碣隅裏撤退到古土裏的18公里路程中,遭到了志願軍的層層阻擊,結果美軍用了38個小時才到達古土裏,但每公里就付出了死亡34人的代價。不過,美陸戰1師最終還是通過水門橋撤退到了咸興港。
9、1081高地阻擊戰
這是長津湖戰役中沒有打響的一場阻擊戰,因為守在1081高地上的20軍60師180團1個營共300人的戰士在撤退的美軍到達時已經全部呈戰鬥姿勢凍死在陣地上。
12月9日,從黃草嶺撤退的美陸戰1師一部和從真興裏北援的美軍試圖攻佔1081高地,以打通他們逃往咸興港的最後一道障礙,但他們沒有遇到志願軍的任何阻擊。當美軍到1081高地查看原因時,發現了志願軍那被凍死在陣地上的兩個連的戰士,就連這些美軍都對他們肅然起敬。
其實,在長津湖戰役中中,20軍59師177團6連和58師172團6連的全部戰士也都凍死在阻擊陣地上。
10、飛虎山阻擊戰(1950年11月4日-8日)
1950年11月4日凌晨,38軍335團佔領飛虎山後按照彭德懷的命令攻擊軍隅裏,但隨着戰爭形勢的變化,彭德懷命令335團堅守飛虎山阻擊南撤和北援的美軍。這是志願軍入朝作戰打的第一個阻擊戰。
335團承受了來自美軍幾百輛坦克和幾百架飛機的狂轟濫炸,在沒有任何支援而獨自堅守陣地的5天裏,335團的戰士們餓得啃石頭充飢,沒有彈藥時就和美軍肉搏。一個志願軍戰士在犧牲前反覆唸叨,“我們是志願軍到朝鮮來打鬼子的……”
11月8日晚,彭德懷為了誘敵大膽北上而進入志願軍早已布好的伏擊圈,遂命令335團從飛虎山陣地撤退。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