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第一次西征一一成吉思汗西征
這次戰爭前後歷時三年的時間,從1219年一直到1221年。蒙古大勝,花剌子模被吞併。
一、蒙古第一次西征的原因
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是乞顏部落的首領,早逝。成吉思汗長大後,在父親舊部好友的幫助下,馳騁在蒙古草原下,不但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他在蒙古的勢力越來越強大,漸漸吞併了草原上的多個部落,建立了大蒙古國。
《元史 本記》:時帝功德日盛,泰赤烏諸部多苦其主非法,見帝寬仁,時賜人以裘馬,心悦之。若赤老温、若哲別、若失力哥也不幹諸人,若朵郎吉、若札剌兒、若忙兀諸部,皆慕義來降。
另一邊,花剌子國國王模沙派遣以巴哈·阿丁·吉剌為首的使節去參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表示:
“朕為東方的統治者,沙就成為西方的統治者吧。我們雙方保持和平友好的關係,要讓商人自由通行。”
不久,兩國達成了“和平通商協定”。兩國商人抓住這有利的時機,進行了友好的通商,獲得了豐厚的利益。
蒙古商人帶金、銀、絲綢、駝毛織品、海狸皮、貂皮等貴重商品去花剌子模國交易。 訛答剌城守將亦納勒出黑心黑貪財,扣留商隊,誣陷商隊中有密探。結果商隊財物被他們獨吞不説,還殘害了商隊成員,只有一人僥倖逃脱。
《元史》:十四年己卯夏六月,西域殺使者,帝率師親征,取訛答剌城,擒其酋哈只兒只蘭禿。秋,木華黎克岢嵐、吉、隰等州,進攻絳州,拔其城,屠之。
二、西征的征程
蒙古大軍於1220年攻佔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馬爾幹,國王模沙西逃,速不台、哲別等窮追之,同時在印度河流域打敗了花剌子模的太子札蘭丁。
札蘭丁的六七萬大軍全部覆沒,札蘭丁縱馬入河,遊至對岸,僅剩4000餘名跟隨者逃往印度。
後來札蘭丁逃入印度。後又返回波斯,率殘部與蒙古鬥爭,在1231年戰死。 (《蒙古秘史》)
三、西征中的搶劫與殺戮
蒙古第一次西征後,把中亞一些能工巧匠,身強力壯的人,還有美女作為 “馬背稍將來的人口”擄到中國。有技術專長的工匠和知識分子都被挑選出來分賜諸皇子和后妃為奴,或隨軍服役,或押送回蒙古 。
這些人被俘虜後,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大蒙古國和元朝的生活,慢慢融入到各民族中,有一部分慢慢成了我國西北地區回族的主要組成部分 。
對於開城投降者不屠城殺戮,但是對於拒不投降者則殺無赦,屠城。對軍人和平民也分化瓦解。不投降的軍人一律處死,平民採取部分擄走,部分殺戮。
成吉思汗的幼子託雷在部將別勒被殺後,攻下奈撒城後,“蒙古兵不分男女老幼,攢射屠之。計共有七萬人。”
四、西征的影響
蒙古第一次西征,不僅獲得了非常豐富的物質財富,充實了國家的財富,也豐富了個人,而且那些能工巧匠也給蒙古輸入了新鮮的血液,對蒙古軍事,經濟和文化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史集》載呼羅珊和阿只迷兩地倖存者不足千分之一,昔日十萬人口地方倖存者不滿百人 。
但所被征服之地,文明被毀於一旦,成了一片蠻荒之地。
五、蒙古第一次西征取得勝利的原因
首先,成吉思汗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和作戰經驗。
成吉思汗號召力強,在攻打花剌子模之前,因為商隊被殺,大家義憤填膺,懷着有仇必報的心態,眾志成城。
其次,作戰計劃詳細,基本原則是:“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
對敵方社會的中流砥柱諸如貴族、官吏、各行各業的領袖主要採取降服的政策,對於拒不投降的人則殺無赦。
在戰術上,採用迂迴及突然襲擊等戰術,發揮遊牧民族騎在馬背上的優勢,行動快捷而又殺傷力強,來無蹤去無影,等這邊反應過來,那邊已經絕塵而去。
最後,成吉思汗幫手多。
“蒙古四傑”和“蒙古四獒”,“蒙古四傑”分別是木華黎、赤老温、博爾忽、博爾術,“蒙古四獒”分別是:速不台、者勒蔑、哲別、忽必來四人。
還有兒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託雷,孫子木阿禿乾等人,想不勝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