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黃東晶:深耕俄語教育,潛心為國育才

由 無英 發佈於 經典

黃東晶,中共黨員,黑龍江省教學名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部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俄語分委會委員,黑龍江省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國家級教學團隊成員。曾獲黑龍江省師德先進個人,龍江最美教師提名獎,黑龍江省高校首屆教學新秀獎,黑龍江大學教書育人楷模、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稱號。

談及從教24年的感悟,黃東晶堅信,教師是社會的尊者,是心懷國之大者,是立德樹人的能者。她將對黑龍江大學的深情播撒在校園中,對俄語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愛傾灑在講台上,把對學生的點滴關愛傾注在每一個走過的日子裏。

對黑龍江大學的“一往情深”

幹練利落的短髮,臉上淺淺的酒窩帶着笑容,説話間聲音輕柔、不急不躁,温柔、優雅是黃東晶給人的第一印象,這樣的她卻是學生感到有些敬畏和“害怕”的嚴師。“嚴格”二字不僅體現在對學生的高要求上,也體現在對自己的高標準上。

黃東晶與黑大俄語的緣分深厚——父親的摯友和高中班主任均畢業於黑龍江大學俄語系,在他們的鼓勵下,年僅17歲的黃東晶以超出北大分數線15分的優異成績,考入黑大俄語系。大學本科期間,她聰穎具有語言天賦,年齡最小卻最勤奮,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作為系學生會主席工作完成得同樣十分出色,成為當年最早一批發展入黨的積極分子,這些歷練也塑造了黃東晶“不怯場、能鎮場”的個性,使她日後初登講台時便淡定自若、氣場滿滿。

1994年本科畢業的黃東晶保研留校,攻讀俄語語言文學碩士。三年後獲文學碩士學位,畢業之際,黃東晶沒有按照父親的期望成為一名優秀的外交官,她經過慎重的考慮,選擇留在黑龍江大學任教。從那時起,“教書育人”四個字便在她心中紮下了根。

回憶起當時的選擇,黃東晶鄭重地説,“那時候雖然只有20歲,但這份承諾卻是沉甸甸的。”就這樣,成績優異的黃東晶成為了一名“黑大俄語人”,並與同在黑龍江大學留校的同學蔣鯤結為伉儷。

正是因為這份初心和承諾,她甘於為俄語教育事業奉獻一生。1997年黃東晶正式走上教學崗位,對自己要求極高的她先後攻讀了黑大俄語語言文學博士和上海外國語大學俄語語言文學博士後,並於2006年作為訪問學者赴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語文系進修深造。

從對黑大老一輩俄語人學識和氣質的景仰開始,黃東晶便與這裏結下了不解之緣:黑龍江大學洋溢着一種學術的自由,在她時隔二十餘年回憶起學生時代的時候,這顆赤誠之心依然持有對俄語的一種樸素深情。多少人對青春理想追求的腳步未曾停止,對深埋在黑龍江大學沃土之中的文化種子未能忘卻,這裏成為了一代又一代俄語人的精神家園。

充滿“魅力”的俄語課堂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育人的核心在於立德。黃東晶認為,“一個優秀的俄語人必須以優秀的人格品質做支撐”。她及時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況,結合大學生的實際,將人生道理娓娓道來,春風化雨般地影響和塑造着學生的“三觀”,成為照亮學生成長道路上的一束光。

課堂上,黃東晶總是充滿激情與活力,她既是學生口中嚴謹而親切的恩師,又是温柔而有趣的“孩子王”。她有一套俄語教學理念,更有自己總結的“獨門”教學方法。

黃東晶實行“一專三強”的俄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她秉持“守正創新”的教學理念,繼承了黑大俄語“三小”­——小短文、小句子、小對話的教學特色,講究精講多練。她在課前會進行俄語時事新聞閲讀,培養學生俄語語感,嚴格把關俄語諺語默寫環節,幫助學生夯實俄語基礎。

針對不同的學習階段,黃東晶精心設計教案,通過鞭策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原本枯燥的語言學習通過“問答環節”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同學們主動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鼓勵學生勇於開口講、敢於犯錯誤,讓同學們不再畏懼學俄語、害怕講俄語。

在實踐課的互動中,她會仔細記錄每個學生的俄語口語缺點,一遍遍不厭其煩地糾正他們的語音、語調,力求每位同學口語水平有進步。同學們在“被關注”、“被重視”、“被鼓勵”的狀態中慢慢進步,不僅學習成績逐漸提高,自信心也得到增強。

外語作為一門語言,掌握得是否熟練,關鍵在於運用。黃東晶搭建第二課堂教學平台,帶領學生來到伏爾加莊園,給同學們創造切身體會俄羅斯文化的機會——聆聽詩歌會上的俄文朗誦,即興演唱俄羅斯歌曲;欣賞異域風情舞蹈,感受俄羅斯藝術文化薰陶;篝火晚會上互動交流,體驗俄式飲食特色。通過“沉浸式”學習,使學生們深入瞭解俄語文化、表達更加自如地道。

黃東晶以絕對的專注投身於俄語教學,將無限的熱情傾注在教學工作中,主樓四樓長長的走廊裏,她的辦公室經常是最後關燈的那一間。她嚴謹的治學態度,忘我的奉獻精神,對俄語研究的孜孜不怠,感染着許多青年教師,“經師易得,人師難遇”,黃東晶的愛心與責任心正是對為人師者珍貴品質的生動詮釋。

遇到困難先找“黃媽媽”

二十四個春夏秋冬、八千多個日日夜夜,黃東晶在教育行業度過了24個年頭。她把這24年裏的大部分的時間都奉獻給了自己的學生,而學生們對黃東晶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親切地喊她“黃媽媽”。

在學生眼裏,用心澆灌、一直在三尺講台上默默耕耘的是“黃媽媽”;熱愛生活、保持人格豐滿,懷有一顆少女心的是“黃媽媽”;在冰天雪地的聯通廣場上,帶領學生一起打雪仗,經常邀請他們做客品嚐美食,在快樂的日常中增進師生情誼的還是“黃媽媽”。

如果説,黃東晶在課堂上是一位“嚴師”,那麼課堂下的黃東晶便是一位“慈母”,愛生如子,寬嚴並濟。她認為“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的閃光點,作為教師,就是要善於發現、挖掘他們的優勢”。她將“關注生命的本質”作為教育的信條,設身處地、以心換心地為學生着想,用真心換真情,最大程度地走進學生心裏,同學們遇到困難首先便會想到“黃媽媽”。

2009級學生盧振宇在大三時面對自費出國留學或是繼續留校學習的選擇時猶豫不定,向黃東晶請教。黃東晶從對他的瞭解和實際出發,幫助盧振宇深入分析了兩種選擇帶來的不同影響,並提出留在學校繼續打基礎、補短板的中肯意見。他聽取了黃東晶的建議,後來回憶時動情地説,“黃老師是真正把我領進俄語學習大門的人,大三這一年的補短板,對我考上研究生後來順利進入外交部工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仁者,愛人也。孔子曰“有教無類”,黃東晶做到了一視同仁。特別是對於成績不好的學生,甚至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黃東晶不打擊、不放棄,而是循循善誘,從聊興趣、聊朋友的話題切入,引導學生髮現學習的規律與樂趣,重拾對大學生活的信心。

2002級學生閆傑至今難以忘懷,大一那年自己生病住院,身邊沒有一個朋友,是“黃媽媽”組織全班同學一起去醫院看望她,每每回憶起病房的這一幕,感動總會湧上心頭:“那是我人生中收到的第一束花,我到現在都清晰記得自己當時的心情是那樣的温暖和激動。”

正是黃東晶點點滴滴的温暖,最終匯聚成了穿越時光的河流,學生們即使是在畢業多年之後,卻仍舊能從這條河流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點滴美好。24年來,黃東晶用愛譜寫了一曲麴生動的教育之歌,用愛心和耐心詮釋了教師的職業內涵。

我只是一名普通黨員教師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從教24年的黃東晶一直是教學路上的求索者,獲得了許多榮譽和成果:國家首批一流本科課程《俄語實踐III》,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精品視頻資源共享課程《俄語實踐》、國家級精品課《現代俄語》,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黑龍江省社科基金項目等近10項,出版專著、譯著、教材等9部,主編工具書2部,發表教學科研論文40餘篇,科研成果獲獎10餘項……

面對這些豐碩的成果,她認為理論能力、科研能力、教學能力是相互支撐的,理論對於實踐的指導意義不可忽視,同時科研也會有力支撐教學。只有具備良好的三種能力,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才會更加從容,這一點是她在二十多年來的工作中逐漸摸索、深有體會的。

她常説,“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本職。”實際上,除了在教學工作崗位上的兢兢業業,擔任學院黨委書記的黃東晶也同樣為發揚黑大俄語殫精竭慮,在科學謀劃俄語學科建設和發展的背後,跳動的是一顆有着更高學養和開闊視野的年輕雄心。

今年逢值黑龍江大學建校、俄語學院建院80週年,黃東晶感受頗深,“黑大與黑大俄語源於抗大,是帶着革命傳統、紅色基因從延安一路走到現在的,我們的血脈和精神不能忘記。”一代代俄語人嘔心瀝血,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俄語人才。黃東晶擔負起時代重任,為新時代俄語人才的培養默默耕耘,正是因為有更多的“黃東晶們”的努力,黑龍江大學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這些年,黃東晶不僅為黑大俄語發展而奔走,她牢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始終以服務國家和社會為己任,與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繫。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期間,黃東晶向教育部主動請纓作為高級翻譯志願者陪同災區兒童赴俄羅斯療養,關鍵時刻勇擔重任,為國家的災後工作做出貢獻。新冠疫情爆發初期,黃東晶積極聯繫國外校友和一切可能的社會資源,第一時間籌措免費一次性醫用口罩兩批共5萬隻,與學校防疫工作共渡難關。

不僅如此,黃東晶還將自己的俄語專長運用到為國服務的實踐當中,在促進中俄交流、俄語事業發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2016年她申獲全國教育規劃課題“黑蒙新三省區俄語教育國家戰略研究”,從戰略高度審視龍江發展過程中俄語教育的歷史和發展。正如她所説,家庭是她為之牽掛的港灣,俄語傳承、家國情懷則是她為之奮鬥的擔當。

“心懷國之大者”也就是應該有對國家民族的大格局、大情懷。深耕教育,甘於奉獻,潛心育人,為國育才,黃東晶用激情淬鍊出對黨的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用柔情書寫着對黑龍江大學的眷眷情深,用深情傾灑着對學生的滿腔熱愛。(中國日報黑龍江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