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果德軍提前兩個月入侵蘇聯,能在冬季來臨前攻下莫斯科嗎?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經典

李三萬摘要:二戰蘇德戰場上的莫斯科之戰是關鍵的一場戰役,很多人認為冬季是德軍沒能一舉攻佔莫斯科的重要原因。如果德軍提前兩個月入侵蘇聯,是不是就可以在冬季來臨前攻下莫斯科?


二戰蘇德戰場上的莫斯科之戰是關鍵的一場戰役,很多人認為冬季是德軍沒能一舉攻佔莫斯科的重要原因。如果德軍提前兩個月入侵蘇聯,是不是就可以在冬季來臨前攻下莫斯科?德軍打到莫斯科城外,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莫斯科地區氣温陡降,而且這一年莫斯科的冬天比往年更加寒冷。結果,本就沒有經歷過如此寒冷的德軍,事前也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讓德軍很多坦克打不着火,不少大炮也被凍住炮閂無法開炮,士兵也因為寒冷出現大量凍傷減員,德軍的進攻被迫停止。寒冬延緩了德軍攻勢,讓蘇聯得到寶貴的喘息機會,迅速抽調西伯利亞和遠東部隊趕往前線,重新調整部署,穩住陣腳。隨即展開反攻,直到來年春天,天氣轉暖,此時的蘇聯已經有了還手之力,開始發起大反攻,已經強弩之末的德軍被迫撤退,之後再也沒有能力和機會重新進攻莫斯科。寒冬保住了莫斯科,也挽救了蘇聯,所以在蘇德戰場上,嚴寒的冬季甚至有了“冬將軍”的讚譽。那麼如果德軍提前兩個月攻打蘇聯,能在冬季到來前攻佔莫斯科嗎?提前兩個月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從時間上看起來,似乎就可以在冬季來臨前攻下莫斯科。但事情會有另外的變化,歷史上德國對於蘇聯的進攻計劃,原本確實是考慮到季節的因素,決定在初夏的5月1日前發動,因為盟友意大利的動作,導致巴爾幹半島局勢急劇惡化,引發德國不得不必須出兵巴爾幹地區,雖然德國很快就解決了在巴爾幹地區的南斯拉夫和希臘,但這樣時間就被耽擱了,被整整拖了兩個月。這時德國方面也考慮過計劃順延一年,就是到1942年夏初再進攻蘇聯,原因是德國自己也始終覺得沒有完全做好準備,發起對蘇聯的進攻後,還缺乏完善的後勤保障計劃。但是這時德國得到的情報顯示,蘇聯已經開始調整部署,邊境地區的兵力都作了突前佈置,很可能蘇聯會先發制人,搶在德國動手之前發動進攻。


戰爭爆發前,蘇軍就已經將大部分軍隊都部署到西部邊境,這就給德軍看到了可以一舉聚殲蘇軍主力的機會,德國的計劃是在自己後勤能夠充分保障的蘇聯邊境地區,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然後乘着蘇軍損失巨大,兵力空虛長驅直入,那麼原本不足以保障的後勤供給,就能夠得以緩解,從而有可能實現預定打垮蘇聯的戰略目標。歷史的實際進程也是這樣,德國發起“巴巴羅薩”行動後,憑藉着先進的戰略戰術,一路打到莫斯科城下時,也確實完成了對蘇軍主力部隊的聚殲,理論上這時蘇聯已經沒有多少像樣的部隊了,只是德國人不知道蘇聯還有“影子部隊”這麼一招,雖然在西線的主力部隊損失了,留在後方的“影子部隊”,也就是保留各級副職主官和骨幹的架子部隊立即開始補入兵員,迅速擴充。而德軍在對蘇戰爭最大的失誤,就是不但自己錯誤分兵導致在主要作戰方向上的兵力不足,而且主攻方向一直左右搖擺,搞得自己也弄不清重點到底是放在南線奪取石油產區,還是在中央戰線攻破莫斯科,這種糾結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時表現的特別明顯,明明已經可以一舉攻下斯大林格勒了,卻把攻城部隊調走支援莫斯科方向作戰,發現兩頭都不像可以在短時間裏結束,又把部隊調回來試圖先解決斯大林格勒。結果讓自己的部隊來回調動疲於奔命時,也給了蘇軍緩過神的機會,然後就是後勤保障供給不上的惡果開始顯現,在蘇軍殺敵八百自損三千這種蠻橫的消耗戰打法下耗盡了資源。所以希特勒最後沒打下莫斯科,根本原因不在於他晚了兩個月進攻蘇聯,而在於他進攻蘇聯最主要目標不明確,連自己都沒分出重點,一個是佔領高加索搶石油,一個是攻破莫斯科。希特勒堅持攻佔莫斯科,可能以為攻破莫斯科,蘇聯就算滅國了,這一觀念,即使在四十年代,其實也已經顯得落伍的古典主義色彩了,要知道東方疲敝的中國,清朝時,英法聯軍就攻破過北京城,後來抗戰時日本也攻破了首都南京城,以疲敝之中國,即使首都淪陷,一樣頑強堅持,何來都城一破即告國滅之説?所以德軍入侵蘇聯後,不以消滅蘇聯有生力量而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實際上毫無意義,老實説即使攻破莫斯科,也依舊不具備什麼實際意義,之前拿破崙也攻下過莫斯科,俄國人可是自己一把火燒了莫斯科的,拿破崙一樣沒能贏得戰爭。


以當時情況來看,完全可以,再有兩個月,德軍完全可以打敗蘇聯,因為當時的蘇聯還沒有能夠穩住陣腳,難以有效阻擋德軍凌厲的攻勢。但是,如果直接把時間推到蘇德戰爭爆發前,不是以結果來推論,而是重新洗牌,德軍不一定會如此順利。德軍為什麼一推再推,直到6月22日才發動對蘇聯的進攻?除了被迫出兵巴爾幹的原因,還有德軍自己都沒有準備就緒,如果提前兩個月發動進攻,各方面都有着更多的不確定性,德軍也不一定像歷史上那樣能迅速攻到莫斯科。所以,如果再給德軍兩個月時間,德軍很有可能會攻佔莫斯科的架空未必能夠成真;因為如果德軍提前兩個月發動進攻,由於諸多無法預期的可變因素,不一定就能在冬季前攻佔莫斯科,甚至還可能不如歷史上的進攻,能夠在四五個月的時間就打到莫斯科。莫斯科戰役,一直以來就是無數軍事愛好者討論的熱門話題,很多人認為如果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取得勝利,那麼二戰的結局可能就會改變。而導致德軍沒有拿下莫斯科的罪魁禍首就是天氣。但是德軍如果提前進攻蘇聯是有可能拿下莫斯科的,但是架空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實際上德軍根本無法提前兩個月完成攻打蘇聯的準備工作。希特勒在對英國本土進行空襲,也就是不列顛空戰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下一步作戰目標——蘇聯。希特勒認為要想徹底擊敗英國,就要優先發展海軍和空軍,這就必然會使德國的陸軍力量被削弱。而來自蘇聯的威脅就要求德軍必須擁有強大的陸軍,為了儘快結束對英國的戰爭,那麼對蘇聯的戰爭就必須提上日程。希特勒在1940年下達的“第21號訓令——巴巴羅薩計劃”中指出:發動對蘇戰爭的準備工作必須要在1941年5月15日之前完成。由此看來,德國最高統戰部最初的作戰計劃確實是在初夏發起進攻,以求在冬季到來之前結束戰爭。如果按照“21號訓令”的要求,德軍是有可能比歷史上提前兩個月發動攻擊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德軍計劃最終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能夠如此實現。而且,提前兩個月很多東西都不確定。首先希特勒能否準備好這麼多的部隊(“巴巴羅薩”行動總兵力達到550萬啊),畢竟當時很多部隊以及武器裝備,都是從大西洋沿岸調過來的,也是需要很多時間的。一方面,人員和物資的運輸沿着鐵路線一路開到東線需要時間。另一方面,也需要時間生產武器裝備,當時德國每星期生產的武器裝備就可以裝備好幾個團。如此龐大的參戰部隊,裝備缺口還是很大的。多推遲一個星期,就可以多生產幾個團的武器裝備。還有德國的戰略欺騙,德國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其實就是用來迷惑蘇聯人的煙霧彈!這一招很成功,蘇聯甚至希望德國進攻英國,以此來消耗德國的實力,如果貿然對德國發動進攻,很有可能引火上身,也就是説“海獅計劃”也讓蘇聯放棄了搶先動手的打算。正式因為德國的戰略欺騙非常成功,取得了戰役突然性。面對德軍的突然進攻,蘇軍完全被吊打,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


如果提前兩個月要發動對蘇聯的進攻,德軍主力還都在西線,不可能短時間之內運到東線來,更重要的問題就是蘇聯也做好了迎戰準備,挖起了戰壕以及設置層層防線等着德軍來進攻,就當時德國坦克的性能而言,只要前蘇聯做好準備,對德軍的裝甲部隊來説,都絕對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提前兩個月,很多東西就不能夠按照兩個月之後的事情來計算,咱們就算按照這個説法,德國提前將軍隊運用到了東線戰場,完成了所有的準備,按照德國人的攻擊的計劃準備開始進攻!俗話説的好,裝備決定戰爭,而真正決定戰爭勝負的還是人,不是説德國人一定會失敗,這種事後諸葛亮的事情咱們絕對不要多説。我們必須要説到的一件事情就是希特勒對於這場戰爭的看法!他一開始就認為“巴巴羅薩”計劃的本質就是一場閃擊戰,只需要踹兩腳,蘇聯這幢破破爛爛的房子就塌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就算沒有提前兩個月,德軍也是有機會在冬季來臨前拿下莫斯科的,希特勒沒有命令中路大軍直奔莫斯科,從而錯過了攻佔莫斯科的最佳戰機。不少戰史研究學者認為,中路大軍南下去支援南線戰場,這是整個蘇德戰爭的最大敗筆,也正是從這時開始,蘇德戰爭從一開始的閃電戰變為後來的消耗戰。即便是提前兩個月,德國肯定還有其他的一些東西需要擔心,戰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説實話就按照原先的劇本,其實德國就鐵定會輸嗎?絕對不是!德軍也有贏的機會,可就是因為前線的騷操作,最後導致整個戰場形勢向着德國不能控制的方向發展,最後就是被拖入了消耗戰的泥潭,漫長的消耗戰就是比誰的忍耐力更強,毫無疑問,擁有更加廣袤的土地,擁有更多資源的蘇聯更勝一籌。而一旦進入消耗戰,資源匱乏後勁不繼的德國就基本上沒有贏面了。而且蘇聯守住莫斯科是得益於寒冬的看法,實際上也不確切。在莫斯科戰役最關鍵的時候,還是初冬,氣温並不是太低,但德軍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到莫斯科城下,德軍的戰線幾乎綿延2000公里,如此漫長的距離,德國也無法和美國相提並論,後勤補給對於資源匱乏的德國來説,無異於噩夢。即便沒有寒冷的冬季,德軍補給不濟的窘境也依然不會改觀。只不過,嚴寒將德軍後勤不足的短板放大了。


何況蘇聯不是法國、比利時、荷蘭,而是擁有廣袤國土和龐大人口的大國,客觀上就算在初期的戰爭中損失慘重,但還有相當的軍事力量,足可以和德軍一戰。讓我們來看一下莫斯科保衞戰時的情況,面對德軍的強力進攻,蘇聯還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了盛大的十月革命紀念日閲兵式,參加閲兵的部隊,直接開赴戰場。這也從一個側面説明了蘇聯的頑強和堅韌,而這正是德軍所欠缺的。莫斯科戰役足足經歷了三個月的時間,蘇軍從戰御到反攻,可以説是一氣呵成。氣温絕不是一個足以改變戰局的關鍵原因。看看雙方的兵力對比:德軍100萬人對蘇軍125萬人,再結合雙方的裝備和戰力等綜合情況來看,其實還是以蘇軍略高一籌。蘇聯之所以在戰爭初期,讓德軍一路狂飆突進,一直退到莫斯科城下,除了斯大林錯誤判斷德國不會進攻蘇聯的戰略指導以外,主要就是德軍先進的戰術思想、官兵素質和武器裝備。而到了莫斯科戰役時,蘇聯已經開始全面動員,同時在精神上也做好了死戰到底的思想準備。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俄羅斯就算再廣闊,現在也已經退無可退!”的口號就充分説明了這點。就算德軍攻入了莫斯科,蘇軍也極有可能會像後來斯大林格勒那樣,展開巷戰,反覆爭奪拉鋸,同樣會把德軍拖入消耗戰的泥潭。莫斯科保衞戰在蘇德戰場上的作用極為重要,德軍在戰爭初期勢不可擋的進攻勢頭被遏制了,蘇軍終於頂住了德軍最厲害的三板斧,可以説,這就是蘇德戰場的拐點。那麼,如果德軍提早兩個月發動進攻蘇聯,會不會改變這個戰役結局?小編的結論是:很難改變,第一提前兩個月德軍自己都來不及完成進攻準備,倉促發起進攻,效果還未必有6月22日發起的好。第二德軍打到米思考,補給線已經綿延數千公里,是德軍後勤補給的極限了,這點無論是提早還是推遲,都無法改變。而後勤補給不足才是進攻莫斯科失敗的關鍵原因。第三嚴寒並不是阻擋德軍進攻的決定性因素,因為在真正大幅降温之前,德軍的進攻已經被擊退了。嚴寒時節其實是蘇軍的反攻階段。所以,就算在秋季進攻莫斯科,也一樣會因為後勤不足而失敗,只不過寒冷的冬季將這個致命的缺陷放大了而已。因此,提前兩個月發動“巴巴羅薩”,也未必就能順利攻下莫斯科。(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