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佈在校成績排名,緩解學生“名次焦慮”| 新京報快評

不公佈在校成績排名,緩解學生“名次焦慮”| 新京報快評

教育部6月1日召開新聞發佈會。圖片來源:新華網。

6月1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並介紹加強未成年人學校保護工作舉措。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鄧傳淮在會上介紹,為保護學生隱私和自尊心,減少攀比、避免歧視,緩解應試壓力,《規定》禁止學校、教師公開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排名,但是要求學校採取措施,便利家長知道學生的成績等學業信息。

禁止在校成績排名,教育部早已有規定。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中小學生減負措施》就提到,“考試成績實行等級評價,嚴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佈學生考試成績及排名。”但是,具體到現實中,公開學生考試成績和排名的做法,還是屢禁不止。

班主任、科任教師在家校羣中公佈每次考試成績和排名的情況還頗為普遍。要切實做到不公開考試成績和排名,既需要嚴肅問責,追究違規學校和教師的責任,更需要改革教育評價體系,緩解教師、家長的“名次焦慮”。

與之前的《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相比,《規定》對於不公開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排名,有一定的調整。之前是“嚴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佈學生考試成績及排名”,而現在是“禁止學校、教師公開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排名,但是要求學校採取措施,便利家長知道學生的成績等學業信息”。

這一調整是比較務實的:保護學生隱私,防止攀比、歧視,確實不應該公開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排名 ,但連學生家長也不告訴,就有些過了。

不公佈在校成績排名,緩解學生“名次焦慮”| 新京報快評

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一些家長質疑,不瞭解孩子的學習成績、排名情況,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引導?當前禁止公佈成績、排名,可中考、高考錄取就看排名,能讓家長不關心成績、排名嗎?

不當眾公開,而向家長公佈,就一定程度回應了家長的關切。但也有人覺得,都向家長公佈了,家長也會互相打聽,最終會知道全班的排名情況。針對這些問題,就有必要進一步推進評價改革,擺脱當下存在的“唯分數論”。

於教師而言,“分數焦慮”源於上級教育部門、學校就用學生的平均分數、排名考核教育教學,有的地方、學校甚至就按學生統測成績排名對教師進行獎勵或者處罰。所以教師要通過公開分數、排名的方式,要求家長重視學生成績。

於家長而言,“分數焦慮”則源於今後的升學,就是按名次高低進行評價。比如近期,“1:1普職分流”“50%孩子上不了高中只能上職校”的消息流傳網絡,就令許多家長擔憂甚至恐慌。成績排名後50%的學生上不了高中,這能不讓家長關注排名嗎?

要消除家長的“分數焦慮”,就需要建立多元教育評價體系,不再用單一的分數評價學生;更重要的是,必須解決職業教育比普通教育低人一等的問題,不再把教育和學校分為三六九等,要給學生提供多元選擇。只有構建多元評價、多元成才的教育生態,才能緩解學生和家長的“名次焦慮”。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丁慧 實習生:唐傑婧 校對:劉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5 字。

轉載請註明: 不公佈在校成績排名,緩解學生“名次焦慮”| 新京報快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