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年初,毛主席向全國人民發出“工業學大慶”的號召。以王進喜為代表的老一輩石油人留下的“鐵人精神”和“大慶經驗”,成為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寶貴財富,激勵着一代代石油工人,湧現出以王啓民為代表的“第二代鐵人”和以李新民為代表的“第三代鐵人”,為中國建設不斷“加油”。
“我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怎麼開發好大慶油田。”“人民楷模”“改革先鋒”、新時期鐵人、83歲的王啓民説。
從23歲北上來到大慶油田,他奮戰在這片熱土60年。
上世紀70年代,油井平均含水明顯上升,油田開發面臨嚴峻考驗。為持續高產穩產,他主持研究並提出“分階段多次布井開發調整”理論,讓只有幾十釐米厚的表外儲層開發利用,打破了國內外公認的“不能開採的禁區”。他主導的科技創新讓大慶油田原油產量平均以每年28%的速度遞增,1976年實現上產5000萬噸,跨入世界特大型油田行列。
“石油開發靠體力,更靠腦力。不僅要採出油,更要找到規律。”王啓民堅持科學思維探索實踐,勇於挑戰油田開發極限,為“鐵人精神”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2003年,李新民成為“鐵人”王進喜工作過的1205鑽井隊第18任隊長。接過隊長的大旗,也接過了鑽井隊不變的信念與追求。18年來,他率領這支英雄的隊伍,創造了無數個全國第一:第一個實現連續15年人均每年向國家交一口井,第一個累計進尺突破200萬米大關,第一個累計打井突破1800口以上,成為大慶“新一代鐵人”。
“把井打到國外去”是鐵人王進喜的遺願,也是一代代1205鑽井人的追求。
2006年春,李新民率隊遠赴蘇丹,這裏多年戰亂,有“世界火爐”之稱。僅用17天,李新民就帶領隊友成功交出了第一口優質探井,在海外一舉叫響“鐵人隊”的品牌。“寧肯歷盡千難萬險,也要為祖國獻石油。”李新民説。
“在李新民隊長身上,有一股鐵人老隊長的勁兒,是中國石油人的勁兒!”跟隨李新民打井多年的1205海外鑽井隊平台經理陳偉由衷地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吳曉東 來源:中國青年報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