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全面復學以來,除了作息需要調整,還有許多“心問題”正在考驗孩子和家長。記者日前走訪上海市精神衞生中心瞭解到,前來接受心理諮詢和治療的學生和家長較往年同期明顯增多。專家指出,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但宅家網課、考試推遲、出國泡湯等情況持續給學生家庭帶來影響,老師、家長應及時給關心和幫助,實現心理“復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我的計劃打亂,失去動力
支招:先試試遠離“牀心引力”
佳佳就讀於本市一所重點類高中,成績不算拔尖的她做事很有想法。佳佳告訴接診的兒童青少年科劉漪主任醫師,“我本來想參加春考上大學,沒有做好要高考的準備。但因為種種原因,我沒有被錄取。想到還要參加高考,我就很沮喪,沒有動力,看不進書,渾渾噩噩。”
佳佳反覆強調“計劃打亂了”,心理已被擊垮。在家的日子,她總是熬夜、睡懶覺,硬着頭皮上網課,但做什麼事都“沒意思”,再也“戰鬥”不起來了。
佳佳這樣的狀況不是個案。劉漪説,疫情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在於課堂改成了網課,還在於帶來的學習和生活規律性的打破,以及他人監督的缺失。所以,不妨先改變作息和規律,戰勝“牀心引力”,做到早睡早起,同時制定作息時間表。如果自己沒有意志力,可以讓家長或者同伴監督。還可以換一個環境,在確保疫情期間安全的前提下,找一個能安心學習的地方。復課後,應當積極去學校上課,找回做學生的狀態。
高考是一件“大事”,劉漪建議,不妨把任務進行分解,合理安排時間,給自己一些成就感。同時要給自己心理暗示,高考不是考一陣子的學習情況,而是考驗一個人各方面的綜合積累和能力。而自己其實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差。
我想獨立,媽媽卻管頭管腳
支招:家長應幫助孩子全面成長
自控力不足,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成績下滑厲害……劉漪接診初三學生浩浩時,媽媽就列舉了兒子的一系列缺點。劉漪觀察到,這是一個青春期的男孩子,人很聰明。
“媽媽抓學習很緊,什麼都幫我安排好,我覺得很沒意思。我不想再和小時候一樣聽她意見了。”浩浩的一番話,説出了許多青春期男孩子的心聲。
除了學習外,15歲男孩應當學會很多“生活技能”了,比如洗衣服,收拾房間,甚至做菜。當然,浩浩都不會。“許多孩子的問題,本質上是家長的問題。”劉漪説,青春期的孩子,思想上獨立,但能力尚不能駕馭。應尊重孩子的生長特性,適度管理。“開放、接納”是態度,“適當放手、正確引導”是方法,“和孩子共情、平等對話”是技巧。
劉漪還説,家長別隻關心學習,生活管理方面也應該加把勁,讓孩子全方位成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儘可能提供給孩子自我展現的平台。很多做父母的總是怕孩子做不好,處處代勞。這樣,一方面會使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對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長也是極為不利的。
我永遠達不到媽媽的要求
支招:別讓孩子自我否定
小張今年讀初三,成績平平,而媽媽期望值又很高,一心希望女兒成為自己的榮耀。這種強烈的落差導致母女兩人都特別焦慮。復課後馬上迎來了期末考試季,母女兩人的矛盾就更深了。“一直以來,小張十分認同媽媽的這種價值觀,當她無法達到媽媽的目標時,心情就很壓抑,認為自己很沒用,還有了自殘等極端行為。”兒童青少年科範娟主任醫師説,“有許多家長至今還沒有清醒地意識到,自家孩子就是個普通人。設定合理的期望值很重要,便於孩子和家長能夠達成目標,又可為下一步提升預留足夠的空間。”
家長應當認識到,孩子都有自身的天賦和才能,應當充分的瞭解孩子內在的潛力,而不是把關注點都放在分數上。此外,大多數的孩子長大後都是平凡人,家長要懂得如何發掘孩子的亮點,避免過度追求完美,那麼,孩子也會達到自己理想的高度。
我拖後腿了,很難過
支招:避免離羞辱式教育挫傷孩子
小依讀小學時成績很好,到了一所民辦初中後有點力不從心,常常跟不上。心裏有了落差的小依,最怕老師批評她。“你成績已經這麼差了,上課還不好好聽?”“不是為了考名校,就不要來我們學校。”這些話縈繞在小依腦海,她覺得自己拖了班級後腿,越來越不自信。
“有的好學生內心敏感,很容易因此喪失自信。而學生階段,老師就代表了權威,老師的話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範娟告訴記者,羞辱、嘲笑的批評語氣會造成嚴重的後果,老師應當牢記信任、鼓勵和接納是幫助孩子成長的“六字訣”,多正面引導孩子,且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要説狠話,不要當眾挖苦,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個性和心理承受能力,分層對待每個孩子。
“孩子都不一樣,作為老師要看到學生的差異性,而不是一刀切或者用狹隘的成功觀念去影響他們。”範娟説,相信批評教育得當,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心悦誠服地接受。
範娟建議,家長要對孩子增強逆商教育,培養“韌勁”;老師採用學生們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教育,傾聽他們的想法。讓學生感受到平等、尊重、信任,而不是用權威壓人,才能更好地讓他接受教育。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左妍(文中患兒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