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 | 小學生流行“電搖”引擔憂,糾正型教育終究慢半拍

封面評論 | 小學生流行“電搖”引擔憂,糾正型教育終究慢半拍

蔣璟璟

最近,不少正在讀小學的孩子喜歡做一個奇怪的動作:雙腿下蹲,手臂前伸,高頻率地做“拉鋸式”的晃動。也許,你會以為這是一種新型舞蹈,或者是一種體育運動。對於小學生而言,這是一種社交語言,他們稱之為“電搖”。這個並不雅觀還不禮貌的手勢舉動,在孩子們中頗為流行,成為繼《孤勇者》後,在小學生羣體中出現的又一現象級行為。(南國早報)

腿部深蹲,一隻手平舉橫置於胸前,另一隻手作突刺狀在其上下來回穿行,配合下半身快速地跨步抖動或蹲起——這便是一套完整的“電搖”動作。有媒體對近1000名家長做的調查顯示,生活中有過這種社交語言的學生中,男女生佔比約各一半。除了小學生,初中11.44%,還有不足1%的幼兒園孩子……如此之短的時間,如此之廣的流行,堪稱是病毒式傳播了。

從近些年的反饋看,網絡場域的一些流行元素,往往會在小學生羣體中獲得驚人的傳播力。比如説,之前的口水歌等等。對此現象,其實很好歸因。一方面,小學生過早、過多地接觸到智能手機以及社交媒介,一些網絡內容,不可避免會引發效仿;而另一方面,我們知道,小學生羣體心智尚不成熟,其社交行為具備更顯著的跟風、從眾性質。下意識學習所謂“社交語言”,其實是他們避免被孤立的一種方式。

“電搖”當然不雅觀、不得體,甚至充斥冒犯意味,這是基於成人視角而言的。而小學生們,還不具備完整的性別意識、身體語言意識,在他們的認知和圈子裏,“電搖”更多是出於好玩,是沒有惡意的。由此,事實上引出了一個深層次的討論,那就是“糾正型教育”的場景適用問題。對於小學生來説,一般性的説理,往往不足以建構起具象的行為規束。而只有在一次次具體化的“行為糾正”中,才能培養起正確的、得體的言行模式。

當下的問題在於,關於低齡兒童教育,事前的、一般性説理太少、太無力,而需要糾正的、莫名其妙的“不良舉止”太多、太頻。網絡爛梗,似乎總是跑在前面。為此破局,還是得回到源頭,家長多些陪伴、把“正確的引導”前移,不把孩子推給手機,才能阻止不合時宜的“網紅元素”滲入校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92 字。

轉載請註明: 封面評論 | 小學生流行“電搖”引擔憂,糾正型教育終究慢半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