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整容手術算是比較成熟的技術了,很多愛美的女性也都會選擇做微整形讓自己變的更漂亮。不過整容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其實早在古代就出現整容技術了,而且但是也有因為整容而獲益的人。説不定哪位古代妃子就是因為整容才能受寵,這次就為大家講講古代的整容術,雖然效果肯定沒有現代醫術這麼厲害,但是做一些簡單的面部改變還是能實現的,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南梁蕭衍的第二任皇后王源之,就是因為整容後變美才成為妃子。她出生時皮膚粗黑,眼睛一大一小。十歲時村來了一個雲遊四方的道士,對王源之母親説,此女的眼睛一大一小可以治癒。道士給她吃了一種藥丸,並拿出各種藥物製成面膜敷在她臉上,幾天之後治好了她的眼睛。此後王源之在十三歲那年因容貌出眾得以入宮做妃子。這是中國古代一個因為整容而改變自己命運的女人。
為了讓自己在這個繁華的地方待下去,她開始為自己尋找一個靠山,而且這個靠山不光可以保證她可以容身,最好還能讓她成為皇帝眼中的寵妃。於是,她在皇室家族成員裏周旋了差不多兩年,最後把眼睛落在蕭衍身邊的紅人範雲身上。結果事實證明她眼光獨特,得幸於南梁蕭衍,後來她又主動利用自己妃子的身份,和散騎常侍賀琛結拜為兄妹,讓自己和皇宮大臣們落下一張人情網。為自己成為蕭衍最寵愛的妃子打下厚實的基礎,不久,又因為自己為蕭衍生了一個兒子,而被冊封為皇后。
在《晉書·魏詠之傳》中記載了“詠之生而兔缺”(先天性唇裂),後來荊州刺史殷仲堪手下有個醫生,專門給人做修兔唇的手術。唐代也有做兔唇修補的專家,名叫方幹,因為唇裂修補術做得特別好,所以大家都叫他補唇先生。這大概就是最早的整形醫生吧。
唐代就有人工“酒窩”:唐詩中有“當面施圓靨”的佳句;徐陵的《玉台新詠序》中也有“北地胭脂,偏開兩靨”的讚語。所謂“當面施圓靨”,就是以某種化妝品在嘴角處加兩小點胭脂,取“兩頰點妝靨”之意,仿若“酒窩”一般。但在中醫書中對“靨”又有類似“痘痕”之解,在《普濟方》和《衞生易簡方》等醫藥書籍中還有許多“治靨方”的記載。當然,無論“靨”字作何種解釋,都説明了其作為整形美容術的一種手法,至少在唐代已經被採用。
又叫做“絞臉”,用兩根棉線拉成夾狀,在臉上反覆地磨來磨去,把臉部的汗毛除乾淨,也就是古典版脱毛。疼痛程度比較高,但能換來如剝殼雞蛋般白淨光潔的皮膚。在古代女子一般只在結婚前做上一次,成為美美的新娘,所以它也成為了一個傳統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