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帝王家的故事都是最多的,當然大部分的故事都圍繞着權力的爭奪,基於權力的至高無上以及天命所歸,即便是帝王處於孩童時期也會有不少故事,比如有驚人言論,至於這部分故事的真實性,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信或者不信,它都在那裏。
《宋史》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説是趙匡胤稱帝十來年之後,他的侄子趙恆經常跑到宮中來玩,然後有一次可能是出於好奇就坐到了龍椅上玩,我滴乖乖,這可是大事,要知道只有天子能坐龍椅,其餘人想都別想,想了就是大罪,雖然當時的趙恆只不過是個四五歲的孩童,但龍椅畢竟是天子專用物,很難説天子會不生氣。不過,當時趙匡胤似乎並沒有生氣,“太祖大奇之,撫而問曰:天子好作否?對曰:由天命耳。”翻譯一下就是,趙匡胤好奇的問趙恆:“天子好當嗎?”趙恆回答説:“好不好當,聽從天命。”這其實就是所謂的天命所歸。趙匡胤去世二十年後,趙恆做了大宋帝國的第三位皇帝,即宋真宗。這是不是很神奇?趙恆小小年紀舊有驚人言論,沒想到後來還真就真真正正坐上了龍椅。其實我們翻開史書,這樣的小故事在古代並不稀奇。漢朝時期的漢武帝劉徹也有這樣的故事:三歲時,景帝抱於膝上,試問劉徹:“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前戲弄。”
這個“由天不由兒”和趙恆的“由天命耳”是不是很是相似?不過這一比較,用現在的話來説的話,就是劉徹比趙恆的情商更高一些。説完劉徹,四姑娘記得唐玄宗李隆基小的時候也發出過驚人的言論,李隆基在七歲的時候曾斥責武則天的從侄武懿宗:''吾家朝堂,幹汝何事?敢迫吾騎從!''是不是很威武霸氣,要知道,當時的李隆基剛剛被封為楚王,他的父親李旦只是皇嗣,還算不上太子,而且李隆基還是李旦的庶子,能説出這樣一番話,也是相當的了得。趙恆、劉徹、李隆基三位帝王有一個相通之處,即在最開始,他們本是沒有皇位繼承權的。我們看趙恆,當時的皇帝是他的伯父趙匡胤,按照正常的繼承製來説,趙匡胤去世之後,應該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但偏偏趙匡胤的死是一樁懸案,他死的很突然,他一死,弟弟趙光義就登基了,趙光義得位不正是大部分人持有的一個觀點。當然趙光義繼位之後,他的繼承人就是自己的兒子了,但趙恆依舊不是第一順序繼承人,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
劉徹本來也不可能當上太子繼而當上皇帝,當時的皇太子是劉榮,但是後來館陶公主看中了劉徹,在館陶公主和王夫人的運作下,劉榮被廢,六七歲的劉徹被立為了太子。李隆基的情況在上面已經交代了,所以我們看,就是這樣的本來按照正常的繼承製不能繼承皇位的皇帝,他們的故事往往較多,有的身體特徵異於常人、有的出生的時候天降異象、有的被能人異士看出面相貴不可言、有的孩童時期有驚人言論。無論如何,出現這些情況多是為了印證那句“天命所歸”,而且這些故事多半是編造的出來的。趙匡胤和趙恆的這個小故事雖然記在了正史中,但真實性大打折扣,很可能只是編造的一個小故事,目的自然就是説明皇位的正統性,是天命所歸。如果這個故事是真實發生的,那就有意思多了,皇帝最忌諱的時候,自然是自己的位子被別人惦記着,這幾乎是所有皇帝都不能忍受的,功高震主都要面臨被砍頭的命運,更不用説直接惦記龍椅了。作為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更加害怕有人惦記自己的位子。
趙匡胤是從五代十國時期走出來的,五代十國時期,中原王朝短短五十三年就經歷了五個朝代八姓十三個皇帝,這權力轉移的速度之快讓任何一個有野心的人都心動,而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的更迭,説起來本來都是背叛老東家得來的,趙匡胤之所以能稱帝建國不也是奪了老東家柴榮的江山嗎?所以等趙匡胤登基之後,自然更怕自己的皇位以及這大宋江山被身邊的那些武將們奪去,這才有了後來的“杯酒釋兵權”。但解決這個僅僅是保證了大宋江山還姓宋,但卻未必是趙匡胤的子孫,畢竟他並沒有防備自己的弟弟趙光義。也或者説,因為他們的母親的偏心,趙匡胤不得不重用趙光義。在這樣的情況下,趙匡胤未必真的信任趙光義,甚至也是忌憚的,所以當他看到侄子趙恆爬到自己的龍椅上坐着玩的時候,心裏咯噔一下,對趙光義就有了芥蒂,他試探的問:“皇帝好不好當啊?”只是個小孩子的趙恆回答的相當老練:''由天命耳。''後來的事情果然是天命不可違,趙匡胤死後,弟弟趙光義繼位,再然後就是趙恆繼位。
小孩在龍椅上玩耍,皇帝問“皇位好當嗎?”小孩答4字後繼承皇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49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