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死因眾説紛紜,歷史學家:這種解釋的可能性極大
説起雍正,這位皇帝真可謂從古至今最受後人質疑的皇帝之一,先是撲朔迷離的繼位之謎,而後又是至今仍被猜測的死因之謎,就是這兩件事足以將雍正這位帝王一次又一次推向歷史的風口浪尖。而對於雍正的死因之謎,到目前為止還保留着四個不同的版本。當然,根據雍正皇帝生活的真實情況,歷史學家還是給出了理性的猜測,在這裏,我們也是仁者見智、各抒己見。
雍正皇帝流傳民間最廣的四種死因説法
1、暗殺説
對於雍正這位皇帝,早在繼位之時,他就已然經歷了很大的風波,除去本身就與自己勢不兩立的政治勢力,朝野及民間更是一度對於他繼位的合法性有着很深的質疑。由此,在雍正繼位之時,他對於政治異己的打壓也是相當的殘忍。
根據民間野史記載,雍正在位時期,為了鞏固自身統治,政治手腕狠辣至極。在這其中,當時著名的思想家呂留良就遭到了雍正皇帝的刨棺戮屍,幾乎對其死後進行了株連九族的迫害。由此,身為呂留良的孫女呂四娘倖存之後,最終混入宮廷,伺機暗殺了雍正皇帝。
2、中毒説
在一些史實中,尤其是當時的太醫記載,很多都在暗示雍正皇帝在死亡前並無徵兆,甚至,有記載稱,負責雍正保健的太醫前一天還確認其身體康健,可再進宮服侍之時卻看到了七竅流血中毒的雍正皇帝。
而在清代後宮中,尤其對於帝王的飲食起居都有着嚴格的把控,能夠造成雍正如此慘死的原因也只有投毒或是其他原因的毒性發作導致。當然,如果是認為投毒致死,兇手至今沒有確認,而有人懷疑,長期迷戀丹藥的雍正帝也許正是丹藥中的重金屬超標後急性發作致死。
3、積勞成疾説
眾所周知,雍正帝繼位之時早已年過四十,而這位帝王更是因其在位時期的勵精圖治被後人評價為歷史中難得的勤奮帝王。不過,雍正皇帝的一生功績還是可圈可點的,單從他在康熙、乾隆兩大盛世之間起到的承上啓下作用就可見一斑。
很多後人都認為,如此勤奮的雍正皇帝在繼位之時身體尚可,可其稱帝之後的過於操勞卻導致其過早地透支健康,再加上雍正帝的確長期服用丹藥保養。由此,當身體過度透支後,丹藥的毒性變日漸凸顯,最終導致了雍正的離世。
4、縱慾透支説
相傳,在雍正帝登基六年後,隨着王位穩固,雍正帝也逐漸懈怠了起來,由此,其在私生活上也開始不免放縱,而當時的雍正帝早已年過五十,早已過了血氣方剛的年紀。
由此,雍正帝也在沉溺女色之時病入膏肓,病情反覆之時,更是遍尋天下術士道家,也曾祈求過長生不老藥。很多後人猜測,在朝局穩定後的沉迷女色,再加上長時間為此服用丹藥的“強身健體”,最後使得雍正皇帝最終倒在了縱慾透支。
歷史學家結合史實給出的理性分析
如同推測雍正皇帝繼位的合法性推測一般,理性的歷史學家更傾向於將整個事件放在當時的整體背景去分析,得到的答案才會更加客觀。由此,歷史學家更是傾向於雍正皇帝死於積勞成疾,並對其他各種死因進行了不同角度的剖析。
首先,在守衞森嚴的宮廷之中,行刺多半都出自野史雜説,更多的都是無稽之談,而雍正死於暗殺這一説法,其實更多地是對其清除異己的一種隱性抗議。
其次,死於中毒這一説法也存在着一定的漏洞,雖然,投毒比暗殺的可能性大一些,不過,縱觀歷史,還真的沒有出現過帝王死於被投毒這樣的事件。由此,放在管控森嚴的清宮,投毒致死也幾乎可以成為無稽之談。
最後,猜測雍正皇帝是因為過度縱慾和丹毒爆發而死這一説法,很多史學家更是給出了直接否定的説法。在對其歷史進行考證之時,很多史學家都驚訝於雍正皇帝對於朝政的勤奮程度,可想而知,一個願意將絕大部分精力放在國家治理的君王又如何能容許自己過度縱慾呢?
所以,多方面考量後,大多歷史學家都傾向於認為雍正皇帝正是“過勞死”的結果。而結合雍正皇帝稱帝的辛酸歷程,以及他為後世乾隆創造的盛世基礎,足以見得這位在位僅僅十幾年的帝王內心對於國家強盛的渴望。而有着強烈野心與抱負的雍正帝,服用丹藥更多也是期盼自己能夠延年益壽來施展他卓越的政治才能,以此證明自己,讓朝堂臣服。
所以,積勞成疾加上丹藥毒性爆發,於情於理,都更加符合雍正皇帝的死因,這也足以説明雍正皇帝的勵精圖治與政治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