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主力覆亡之戰:4位親王戰死,700多位高官被殺
李秀成《自述書》中提到,天京陷落時,城內能打仗的士兵只有3000餘人,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沒有戰鬥力。換句話説,太平天國主力軍團並未參與天京保衞戰,湘軍入城後斬殺多人,基本都是平民;30年後,譚嗣同遊歷南京,居民對湘軍之暴行依然十分痛恨。
主力軍團並未參加天京戰鬥,他們都在哪裏呢?扶王陳得才20萬大軍在湖北,後被僧格林沁八旗馬隊團滅;侍王李世賢、康王汪海洋等率30萬大軍轉戰江西、福建、廣東,戰鬥力比較強悍。天京陷落之際,李世賢、汪海洋等駐軍並浙江、江西交界處,因京城沒有足夠糧食,他們並未投入戰鬥,實力保存完整。
30萬大軍在手,李世賢、汪海洋起初打了不少勝仗,悍將偕王譚體元在射獵凹設伏,摧毀湘軍營壘15座,陣斬總兵丁得勝。如此,左宗棠只好再次掛帥出征,主持閩浙軍務,圍剿南方太平軍,與李世賢、汪海洋部作戰。
左宗棠大軍壓境,太平軍老毛病又犯了,就是相互內鬥,爭奪最高指揮權。起初,李秀成女婿紀王黃金愛投奔汪海洋,而汪海洋卻找個理由殺了他,説黃金愛是張松,是湘軍混進來的叛徒。那麼,黃金愛是叛徒嗎?非也,黃金愛資格老,汪海洋為樹立威望,故而殺之。
1865年7月,李世賢在漳州戰敗,化妝成和尚,晝伏夜出,去投奔汪海洋。結果呢?汪海洋乘着夜色偷襲,將李世賢及其親信全部處死,然後説侍王叛變,堵住眾人嘴巴。
清軍追尾堵截,汪海洋卻誅殺同僚,真讓人寒心。殺李世賢無疑是最大錯誤,因為李世賢是洪秀全後期重新組建“五軍主將”制時的左軍主將。此時,韋俊早已叛變,陳玉成、李秀成已死,楊輔清則下落不明,只有李世賢有資格號令全軍。
李世賢一死,“五軍主將”不復存在,太平軍內部更加混亂,無法團結一致作戰,失敗乃早晚之事。幸運的是,汪海洋轉戰江西時得到一支強大生力軍,就是南下投靠天平天國的“霆軍”,鮑超麾下悍將黃矮子起義,倒戈一擊,與曾經隊友作戰。
黃矮子起義,原因很簡單,清朝拖欠餉銀,“霆軍”半年沒領到錢,在金口譁變,黃矮子帶部分軍隊南下投奔汪海洋,與清朝作戰,充當開路急先鋒。
1865年12月,汪海洋突破汀江防線,從福建殺入廣東,沿途清軍聞風喪膽。黃矮子率起義“霆軍”一路拼殺,攻佔嘉應州(梅州),這是南方太平軍佔領的最後一座城市。
起初,汪海洋只想在嘉應州過年,並休整部隊,然後突圍去北方聯合“捻軍”,直接威脅清朝京師安全。誰知,左宗棠速度也很快,太平軍還沒站穩腳跟,湘軍就殺到嘉應州城下,圍攻汪海洋。
此時,左宗棠親自督師作戰,鮑超、劉典、康國器、黃少春、席寶田等悍將悉數出動,清軍圍城兵力8萬,聲勢十分浩大。其中,鮑超戰鬥力最強,號稱湘軍第一猛將,一生大小戰鬥500餘次,身受108處傷疤,卻未曾一敗。
湘軍重兵圍攻,王海洋決定搶先下手,派軍隊從西門殺出,破壞湘軍防禦工事。左宗棠早已預料汪海洋會來這招,於是在工事附近埋伏。誰知,帶頭的黃矮子太過兇猛,硬是將埋伏湘軍擊敗,搞得左宗棠很沒面子。
此後,黃矮子經常帶兵出戰,斬殺清軍無數,太平軍士氣高漲。湘軍作戰不利,左宗棠只好採取“長圍戰術”,挖掘兩道壕溝,構築柵欄,修築炮兵陣地,並日夜轟炸。
消耗戰,汪海洋打不起,因為太平軍沒有糧食。為此,汪海洋決定提前突圍,從福建北上浙江、安徽,進入中原。突圍戰鬥時,汪海洋一馬當先,勇猛無敵,劉典軍團被殺退,湘軍死傷2000餘人。接着,太平軍主力殺出,全部投入戰鬥,清軍防線岌岌可危。
此時,叛徒丁太陽告知清軍汪海洋位置,劉典讓“洋槍隊”朝着黃旗下齊射,“槍炮齊施,子如雨注”,汪海洋頭部中彈,不治身亡。主帥殞命,太平軍無心作戰,只好撤入城從長計議。
汪海洋死後,眾將推舉偕王譚體元主持大局,組織人馬突圍。可惜,叛徒奉王黃十四將突圍路線告知清軍,太平軍途徑黃沙嶂時遭遇埋伏,譚體元掩護主力撤退,親自斷後,與湘軍展開激戰。
湘軍人多勢眾,譚體元力戰不支,縱馬跳下懸崖,摔斷了腿。清軍搜索隊將其擒拿,押往廣州凌遲處死。
接着,湘軍乘勢追殺,宗王汪起潛、周王汪麻子力戰而亡。東平王何明亮被圍攻,後率3萬餘人投降,包括家屬。
何明亮投降,卻並未換來部下性命安全,清軍將730餘位太平軍高官查出,全部處以斬首之刑,何明亮本人也被斬首。至此,太平天國主力全軍覆沒,史學家羅爾綱先生言:嘉應州戰敗,標誌太平天國滅亡。
此時,北方遵王賴文光、首王範汝增還在繼續作戰,但兵力不多,只能藉助“捻軍”,也是不成氣候。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戰爭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