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中,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考古專家進入康熙陵墓,出來後就決定封墓,真相是什麼?
古代皇帝往往在他們還年輕的時候,就會去修建自己的陵墓,這種就不是叫墳墓,因為皇帝往往會將自己的墓地修建得和陵園差不多的大小,這樣方便來設計一些防止盜墓的機關。
盜墓賊往往也很喜歡古代的皇帝陵墓,這就導致雖然在今天,有很多的組織想要去保護以前帝王留下來的陵墓,但是當我們發現陵墓的時候,往往都是已經被盜墓賊光顧過的,這就使得後續的保護工作難以完成。
我們都已經知道乾隆皇帝和慈禧的陵墓已經被盜墓賊洗劫一空,但是還有一個皇帝,他的陵園其實也被盜墓賊光臨過,他就是康熙皇帝。
歷史上的康熙皇帝
《嘯亭雜錄》:仁皇天資純厚,遇事優容,每以寬大為政,不事溪刻。
康熙皇帝,名愛新覺羅·玄燁,在他八歲的時候,就已經坐上皇帝的位置,十四歲就自己親臨朝政。少年的時候,就整治了自己前進的絆腳石鰲拜。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不僅平定三藩,剿滅葛爾丹。同時取得了對沙皇的戰爭勝利,消滅了台灣的殘留的餘孽。整個大清帝國在康熙的手中可謂是空前的完整,也為後來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他的一生可謂是雄圖大展。
康熙皇帝在歷史上的功績可以説是非常顯著,他也是一直被後人所尊敬和認可的皇帝之一。不過在二十三歲左右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這個陵墓也是一直修建了許多年才完成。
歷史上的景陵,這兩個人想盜取
在歷史上有很多人都打過盜取康熙皇帝陵墓的主意,在1928年的時候,當時的軍閥孫殿英就有過盜景陵的想法。他在河北一帶駐軍時,就以演習的名義封鎖當時的清東陵,隨後就發生了我們都知道的盜墓事件。
當時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全都被他給洗劫過,但是那時的孫殿英還是不滿足自己獲得的財物,於是他就把眼光放在了康熙皇帝的景陵上。有了前兩次盜墓的經驗,雖然他很快就進入景陵當中,但是景陵當中的景象出乎了他的意料。
因為康熙皇帝的景陵和乾隆與慈禧的陵墓都不一樣,景陵當光線昏暗且十分陰森,而且當時孫殿英進入景陵的時候,還發現有很多的黃色液體,這種現象看上去就像陰曹地府。於是孫殿英當時就感覺到非常的害怕,就打消了盜取景陵的念頭。
隨後在後來的1945年期間,又有一個人打起了康熙皇帝的陵墓的主意,這個人就是在河北領導着一支武裝部隊的曹志福。在那個時候,曹志福他其實不僅僅盜了康熙皇帝的墓地,他還盜過了咸豐和同治的陵墓。
與孫殿英不同的是,曹志福其實是非常痛恨清王朝的,因為曹志福在年輕的時候受夠了壓迫,他對當時清朝的無能感覺到非常的憤怒和痛恨。因此他對康熙的陵墓沒有手下留情,而是將其中的財寶盜取一空。
專家進入景陵後,出來後就決定封墓,真相又是什麼?
最後是在1952年的時候,由於當時景陵的大碑樓起火,河北省文物局不得不派出李正先生先去調查。那個時候李正先生髮現,康熙皇帝的陵園已經被盜取一空,而且由於盜墓的孔洞存在,導致景陵當中充滿了雨水,康熙皇帝的屍體也因此全都浸泡在雨水當中,這對陵墓的破壞是毀滅性的。這些種種原因,也就導致他們最後不得不將景陵完全的封存。
對於當時封存景陵的做法,其實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因為就當時的技術來説,並不能夠充分調查分析康熙墓。如果強硬調查,只會對陵墓造成更大的破壞,再加上考古其實不同於盜墓,它們本質來説是不同的。
我們考古是為了要去保護文物和傳承歷史,但是因為盜墓導致其中的文物大多數都已經消失,甚至有些已經被破壞,康熙皇帝的屍體都已經在水中浸泡,因此整個景陵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喪失了考古的意義。
也正是因為有了康熙陵墓的教訓,使得後來我們一再要求帝王陵墓必須要受到保護性或者搶救性的挖掘,不能夠自發地挖掘。帝王陵墓對現在有着許多重大意義,我不應該去選擇盜墓這種方式,而是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和敬畏。我們應當用自己的努力去保護他們,使得那個時代的文物能夠很好地保存到今天,這其實也是對我們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的一種尊重與繼承。
文章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