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自己睡着,我甚至坐上了“電椅”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本文首發於虎嗅年輕內容公眾號“那個NG”(ID:huxiu4youth)。在這裏,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態度。
《搏擊俱樂部》中,愛德華·諾頓完美演繹了一個重度失眠症患者的日常——他面色蒼白、眼袋豐滿,每天掛着五十度黑的眼圈,到處亂撞。
他不會真正的睡着,也不會完全地清醒。
十幾年前看到這樣的演繹,我們覺得神奇。
但如今,失眠,這種多發於中老年身上的問題,悄悄來到了年輕人的枕邊。
艾媒諮詢發佈的最新網絡統計顯示:2021年,中國的失眠人口已經超過三億。其中,年齡在19-30歲的青年人佔比遠遠超過40-50以上的中老年。
18歲以下的網民裏,有41.7%會經常性失眠。而年齡在31-40歲之間,從未失眠過的網民,僅有5%。
數據是冰冷的,但失眠者的心比數據還要冰冷——他們用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睡着,最後發現一切都是徒勞。
有人每天都吃褪黑素、安眠藥,但劑量一加再加,最後直至無效;有人瘋狂購買睡眠精油、睡眠噴霧,試圖麻痹自己的大腦,但興奮的感覺依舊橫行霸道;有人睡前兩小時就放下手機播放助眠音樂,但卻眼睜睜看着天光破曉,只覺得自己好笑。
而最可怕的是,有很多人因為飽嘗失眠的滋味,對睡眠產生了恐懼。説到睡覺,就焦慮難受。最後形成一種睡覺ptsd。
我們的主播@黃瓜汽水,就是這樣一個飽經滄桑的女人。
她的失眠從18歲就開始了,這些年用過的助眠產品不計其數。但多數都是用之無味,棄之嫌貴。
於是在3·21國際睡眠日這天之前,她踏上了一條尋找睡眠的道路。
在先後經歷了失眠原因篩查、心理疏導、催眠和自我剖析之後,她對自己的失眠有了新的認識——
首先,是焦慮的情緒、激素、營養素的異常讓她入睡困難。接着,對於睡不着的恐懼,又引發了新一輪失眠。
在催眠師的引導下,她體驗了一種奇妙舒適的睡眠感。也知道有時候放棄睡覺,就是最好的催眠。
她更瞭解了自己的睡眠,也有很多話想對我們説。
這些話也許會對失眠患者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能讓人們不要再懼怕睡覺。又或許,這些話不能幫助到每一個失眠者。
但無論如何,她想讓我們知道:睡眠是人類的本能,它天經地義,一定要相信自己。
下面就是她的經歷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 hezuo@huxiu.com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