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雍正王朝圈禁老十三胤祥,康熙帝摘帽舉動透露多少殘酷的秘密!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經典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那就是太子胤礽兵變被抓,隨後康熙帝秘密回宮,朝堂之上,宣佈再次廢掉太子胤礽,且永久圈禁他。
與此同時,因為聽從太子胤礽命令暗殺鄭春華的老十三胤祥,再加上派年羹堯血洗江夏鎮,也被圈禁,但是在宣佈之時,康熙帝為什麼摘下帽子又戴上?
《雍正王朝解密》第187期:雍正王朝:圈禁老十三胤祥,康熙帝摘帽舉動透露多少無奈和悲傷?
>
一、
在開始今天的解密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句相當有哲理的話,這句話往往發自男士:
>“我抱着磚,就不能抱你,我放下磚,就不能養你。”
為什麼舉這個例子呢?
因為這個例子恰恰就代表着此時康熙帝的心情:
當朕戴上帽子時,那就是皇上,要對天下人負責,就不能徇私情保兒子;當我摘下帽子時,我就是一個普通的父親,關愛自己的孩子,卻不能為天下人做主。
所以,一個帽子代表的不僅僅是帽子,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這裏不得不提另外一部神劇《大明王朝1566》。裏面有很多正式場合和非正式場合,穿官服代表的是朝廷,穿便服代表的就是自己。
而在整部《雍正王朝》中,關於帽子這個道具的利用,可謂是登峯造極,除了這一處描寫之外,至少有四處關於帽子的描寫:
比如開篇第一集,最早印入眼簾的是一座龍椅,緊接着鏡頭往下拉,就是一顆珠子,再往下拉就是一頂皇冠,其而這頂皇冠可不僅僅是皇冠,而是一副江山社稷圖。
此時賦予這頂帽子的意義,就代表掌控整座江山的權力,而這項權力由誰主導,恰恰是這頂帽子的主人——康熙帝!
再比如第一次廢掉太子胤礽時,太子老師王掞在朝堂之上大罵康熙帝是“不教而誅”,是“無道昏君”,當時康熙帝就氣得摘掉帽子又戴上。
這頂帽子藴含的意思則是身份,王掞可以不顧形象狂噴康熙帝,康熙帝卻不能反擊,本想摘掉帽子噴回去。可是又不符合自己的身份,理智佔了上風,不得不又戴上。而一旦戴上了這頂帽子,自然就不能隨便噴回去,不然,那就真的成了“不教而誅”,真的成了“無道昏君”。
王掞的高明便在於此,康熙帝默認了,那就真的是“不教而誅”,如果不默認,那就得試圖説服王掞改變這個觀點,不然,仍然是“不教而誅”!
二、
第三次關於帽子的描述,則出現在太子胤礽被複立之時,當時的康熙帝開始了第六次南巡,眾皇子跪送。而太子胤礽在行禮的時候,慌亂之中掉了帽子……
而此時太子胤礽的這個帽子才戴了沒多久,意味着他也即將再次被廢,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個猜測。
其實不僅僅太子胤礽的帽子,像後面雍正帝即位之後,孫嘉誠彈劾年羹堯時帽子也是掉了,結果不久就被殺了。比如年羹堯被撤職之前,他帶着一隊兵去見蒙古王公,一路上自己的帥盔就一跳一跳的,他幾次去扶都扶不穩,果然沒多久就被殺……
所以,後面幾次關於帽子的隱喻,其實代表的不僅僅是地位和身份,甚至會是腦袋(生命)。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分析,太子胤礽二次被廢時,康熙帝為什麼會有此種怪異舉動?
首先第一點:
對於太子胤礽來講,康熙帝絕對是傷透了心,如果説熱河八大山莊被圍事件太子胤礽是冤枉的,那麼第二次起兵造反可是真實發生的。一個培養了整整四十多年的太子,傾注了自己大量的心血,最終又毀在自己手裏。
康熙帝絕對是難過的,剛才也説了帽子代表的身份問題,戴着帽子他就是皇上,就不能悲傷,摘下帽子就變成了父親,自然悲傷。
第二點:
太子胤礽之所以被廢,完全來自於給任伯安的那封信,更是來自於百官行述,當初百官行述被燒之時,康熙帝就痛苦萬分,“癱瘓”在牀上,不停地衝張廷玉大喊“腐敗!腐敗!”
這種腐敗是發生在康熙盛世之下,就在自己的管轄之下,沒想到三百多名官員的把柄都握在一個人手中,關鍵是這三百個官員確實有把柄,咋整?
這也是康熙帝摘掉帽子又戴上的原因之一,足可提現他的焦慮與無奈,甚至於失態:
>“任伯安一個未入流的小吏,買官賣官,運營六部如布棋子,指揮官員似馭牛馬……”
三、
第三點:
則出於對老十三胤祥的不忍,但是又不得不為之,畢竟兩次太子胤礽被廢都牽扯上了老十三胤祥。
就像老十三胤祥第一次被圈禁放出來之前,康熙帝就當着眾人面誇獎過老十三胤祥,其中就提到新太子人選:
>“這個新太子是誰,朕心裏沒有底,但還是這一條,這個人一定要有德,胤祥在這一點上就不錯,他敢於在胤礽將獲重譴的時候,不避嫌疑,陪着他,護着他,他盡到了一個做弟弟的情誼,做臣子的忠盡。”
後來為了放出老十三胤祥師出有名,他先問的是張五哥,張五哥的回答讓康熙帝很滿意,隨後又去了上書房,結果佟國維非要問一個為什麼,康熙帝給的回覆是:
>“朕疼自己的兒子!”
如果説那次是口頭上的疼,那麼這次就是行動上的疼了,戴上帽子則就代表着冷冰冰地君主對臣子的處罰,而摘掉帽子,則成了嚴父對兒子的處罰,而這種處罰,夾雜的更多的是教育,是讓他吸取教訓,讓他能有更好的成長。
就像張五哥講的那樣,老十三胤祥是性情中人,太容易相信他人,而此時眾位皇子全都虎視眈眈地盯着皇位,老十三胤祥在這種環境下,很難保證不被人利用。
而康熙帝也不止一次跟老十三胤祥講過,不要跟太子胤礽接觸,也不要走得太近,比如在熱河狩獵時,康熙帝就派張五哥傳達了這個信息:
>“張五哥,你現在就去見十三阿哥,傳朕的話,叫他以後不要再見太子了。”
可是老十三胤祥還不吸取教訓,都被圈禁過一次了,為什麼還要跟太子胤礽攪合在一起?
正是這種不理解,這種恨鐵不成鋼,讓康熙帝摘掉了帽子,他需要清醒一下,到底問題出在哪裏?而且採取這種圈禁的極端方式,確實讓康熙帝很痛苦,也不忍心,摘掉帽子,彷彿還有一種歉意在裏面。
畢竟這次圈禁,有可能就是永別,而事實上確實如此!
四、
第四點:
我們看當時康熙帝摘帽子之前,老十三胤祥被帶了出去,而老四胤禛急着要站出來講話,這種動作顯然被康熙帝敏鋭的捕捉到了。可是康熙帝圈禁老十三胤祥,何嘗不是為了保護老四胤禛?
這個事實在康熙帝駕崩之前,跟老四胤禛解釋了:
>“朕圈禁他十年,就是怕他一時衝動闖下大禍,結果把你給牽連進去,那怎麼收拾?有了這十年的教訓,想他也會成熟起來,可以做好你的幫手了。”
而當時的康熙帝是怕老四胤禛站出來替老十三説話,索性先摘下帽子,遮住臉,不想看老四胤禛,也阻止了老四胤禛想開口的機會。
説到底,太子胤礽再次被廢之時,康熙帝就已經確定了下一任接班人,從他親自教育弘曆就能看出。既然已經確定了老四胤禛,必然想替他鋪平道路,能讓他的接位之路變得順利一些。
所以,當他看到老四胤禛蠢蠢欲動,要出來替老十三胤祥辯解時,他無奈地摘下了帽子,擋住了臉……
最後一點:
其實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那就是康熙帝越來越感受到了力不從心。當初追繳户部欠款之時,老四胤禛就跟康熙帝有一段對話,其中就提到了“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雛形。
也就是看似強大的大清朝,其實已經面臨重大的危機,再加上“百官行述”一事,官員腐敗至此,還有眾皇子的各種爭鬥及落井下石,讓一直很強勢的康熙帝越加感受到力不從心,他的摘掉帽子,何嘗不是代表他想退縮?
當然,更多的是無助和灰心,眾大臣如此,眾皇子也如此,怎麼辦?
?正所謂,戴上皇冠就是皇帝,要為天下人負責,摘下皇冠就是父親,更替兒子而難過……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