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61年,被稱為“千古一帝”的康熙帝膝下有35位皇子,20位皇女和133位皇孫。在眾多皇孫當中,有兩位曾經受到康熙帝的特別照顧,一位是後來眾所皆知的乾隆帝弘曆,另一位名叫弘晳,乍一聽可能讓人覺得毫無印象,他的生父就是“九子奪嫡”大戰的重量級人物之一:廢太子胤礽。
胤礽是孝誠仁皇后唯一的兒子,也是康熙帝的嫡子。古代講究“嫡庶有別,尊卑有序”,所以剛滿週歲的胤礽便被立為太子。弘晳雖是次子,可由於胤礽沒有嫡子,加上長子早殤,所以無論是胤礽還是康熙帝,都將弘晳視為“嫡出”,也就是名副其實的“皇太孫”。
康熙非常喜歡弘晳,稱讚他“甚賢”,自幼便將其養在宮中。乾隆帝平生引以為傲的被皇爺爺收入宮中撫養的特殊優待,弘晳打從孃胎裏生下來就已經享受到了。
康熙晚年,胤礽驕縱不法,康熙帝屢次想要廢黜他的太子名位,卻由於弘晳的緣故而反覆糾結。“弘晳頗賢,難於廢立胤礽”,以至於在駕崩前留下遺命,特封弘晳為親王。
雍正繼位後,在冊封王爵的侄兒中,只有弘晳一人獲封王爵,受封多羅理郡王。雍正帝還派恆親王允祺、裕親王保泰、淳親王允祐等,護送弘晳及其眷屬,到距離京城二十里外的鄭家莊居住。鄭家莊是康熙帝生前下令營建,有400餘間房屋,絕對算得上是佔地極廣,規模龐大的一座王府。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雍正下令理郡王弘晳繼承其生父允礽的理親王之爵位,成為同輩中爵位最高之人。要知道,一直被雍正帝視為接班人的弘曆,直到雍正十一年(1733年)才被封為寶親王。
雍正九年(1731年)九月,孝敬憲皇后病逝,雍正帝派理親王弘晳向大行皇后行禮。十二月,又派理親王弘皙、顯親王衍潢持冊寶,尊上大行皇后諡號。
總而言之,弘晳在康熙、雍正時期,的確是聖眷優隆,深受重用。
俗話説“人無百日好,花無千日紅”,乾隆帝登基之後,弘晳的處境可以用成語“天翻地覆”來形容。
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乾隆帝以“行止不端,浮躁乖張,於朕前毫無敬謹之意”為由,將弘晳打入宗人府受審。宗人府審查後認為,弘晳與莊親王允祿、弘昇、弘昌、弘晈等結黨營私,往來詭秘,應革除爵位。
乾隆帝准奏,革除弘晳的王爵,改由弘晳的十弟弘㬙遞降繼承允礽之位,封為理郡王。
同年十二月,乾隆帝以心懷異志等罪名,將弘晳永久囚禁於景山東菓園,並下令將弘皙的兒子召回京城,交與理郡王弘㬙管束。又令宗人府,將弘晳及其子孫革去黃帶子,也就是從皇室成員中開除,弘晳被改名為“四十六!”
弘皙案從發現審理到最後定罪只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堂堂一位理親王瞬間變成了階下囚。
那麼乾隆帝為何要對弘晳痛下殺手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前面説到,弘晳一直被視為胤礽的嫡子,從古代宗法制度來説具有非常強烈的優越感。生父是聖祖仁皇帝的嫡子,自己則是嫡孫,這種優越感可謂是與生俱來,難以掩飾。
可問題是現在坐在皇位上的是庶子的庶子,胤禛是庶子,弘曆也是庶子,見到弘晳這份優越感便氣不打一處來。乾隆帝説他“自以為舊日東宮之嫡子,居心甚不可問”。既然敢以東宮嫡子自居,那朕就讓你看看馬王爺到底有幾隻眼!
二、弘晳對雍正帝還算比較尊重,畢竟待他不薄,又是叔叔輩的長輩,多多少少總要收斂一些。到弘曆繼位後就大不一樣了,弘晳生於1694年,弘曆生於1711年,足足大了17歲,又是平輩,算起來只是自己的小堂弟一枚。
另外,弘晳居住的鄭家莊遠離京城,不在權力中樞,於是他便在自家做起了“土皇帝”,在家中設立掌儀會計等7司。這還了得,絲毫沒將皇帝放在眼裏啊,謀反大逆,罪無可赦。
“從前阿其那、塞思黑居心大逆,干犯國法,然尚未如弘皙之擅敢仿照國制,設立會計,掌儀等司,是弘晳罪惡,較之阿其那輩尤為重大。”——《清高宗實錄•卷一百六》
乾隆七年(1742年)九月,弘晳死於禁所,年僅四十九歲,無諡。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乾隆帝令在玉牒內恢復允禩、允禟、弘晳三人的原名,和三人的子孫一併收入玉牒,復其宗室和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