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更多中國公司帶到海外”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就業季。處在十字路口的畢業生,不論是打算繼續學習,還是走出“象牙塔”,成為一名“打工人”,都面臨人生的一大重要選擇。

已經在法國定居的兩位僑胞,正在攻讀研究生的王同學和自己創業的謝女士擁有豐富的求學和求職經歷,談起過去的種種選擇,她們很有感觸。

擇校有講究

不同於中國學生需要通過高考選拔進入大學,申請國外大學的流程通常第一步是按要求提交個人材料,包括語言成績、高中成績單等。待材料審核通過後,有的學校會組織面試,有的則直接錄取。

王同學提到,法國有一類精英學校,如排名靠前的商校、工程師學院和醫學院需要先上預科班,然後參加選拔考試,通過後可跳過基礎課程階段,直接開始學習專業課,這個過程不亞於國內高三的壓力。

在國內,頂尖大學大多為公立制;而在國外,私立與公立大學是可以平分秋色的。王同學説,二者之間最大的差異是費用。公立大學一般只要200多歐元的註冊費,私立大學一年的學費大概在一萬歐元左右。所以許多華僑華人在擇校時,學費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

此外,傳統公立大學適合一些偏重研究的專業,比如文學、數學、土木;私立大學則提供實踐機會,更注重工作能力的發展。

王同學根據自己IT專業的特點,選擇了私立大學。她説:“大家在擇校時會看重學校口碑、專業前景、畢業就業率等因素。”

選自己所愛

談到申請大學時的困難,王同學稱,存在兩個最大的問題:一個是由於語言、學習計劃不過關或移民傾向導致的拒籤;另外則是因為第一次踏出國門,獨自在異國他鄉,對出國產生的“恐懼”。

“既要看未來就業,也要看自身愛好。”在談到專業選擇的問題時,謝女士這樣説道。

但對於王同學而言,自己感興趣最重要,其次再考慮社會需求、就業前景、職業規劃等問題,因為她認為很少人能在自己不喜歡的方向走很遠,所以要選擇自己熱愛的專業。王同學之所以如此看重興趣,是因為她在求學路上經歷過兩次轉專業,第一個專業是她的父母為她選擇的,但後來王同學遵循自己的內心,決定換專業學習。對於在專業選擇上和家人的分歧,王同學坦言道:“轉專業家人肯定會擔心,用實力和結果去證明,讓他們放心就好啦。”

能力第一條

“學歷只是敲門磚,個人能力最重要。”兩位女士在接受採訪時不約而同地説到這一點。

王同學指出,從她個人求職經歷來看,用人單位更注重畢業生的能力,如職業技能、社交能力、個人魅力等。她回憶起找工作那段時光,“投了幾十家公司,招聘會也跑了不少,最後給面試機會的才不到十個,再往下走供我選擇的只有兩個”。她説:“我還算運氣好的,因為在疫情下,IT行業變得更加重要。但對大多數人來説,在法國求職比中國國內還要難,有些法國人在家待業很久仍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還有許多留學生因為找不到工作就回國了。大家要更加註重提升個人能力,增強自己的競爭力。”

謝女士則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她在法國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專注於中歐合作一站式服務。“我想做自己的事情。”這是她創業的初衷。關於未來是否會回中國發展,王同學表示,她很想念家鄉,如果有合適的機會就回去。如果有好項目和好合夥人,她也會嘗試回國創業。謝女士説:“創業初始就是希望把更多中國公司帶到海外,所以一定會回國開拓市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06 字。

轉載請註明: “把更多中國公司帶到海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