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635年一個老漢向崇禎獻上一件領先世界的霸道武器,足以挽救明朝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經典

大家好,我們的扎克來説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來自遙遠西北的李闖王的農民軍,終於攻破了號稱銅牆鐵壁的明朝京城。34歲的崇禎皇帝,在經歷了17年的苦鬥與煎熬後,終於得到了永久解脱。他在內侍王承恩的陪伴下,走上景山壽皇亭自盡而亡。明朝至此淪亡。

明朝的毀滅,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從軍事角度分析,明朝軍事力量長期陷入對關內農民軍和關外清軍的兩線作戰之中,東奔西跑疲於奔命,分散配置,難以集中力量使用,因此難有作為。從經濟角度分析,長達幾十年的連綿不斷的內外戰爭,已經使得明朝國力匱乏,財政枯竭,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再也難以維繫。從當時明、清、大順三方君主的素質能力角度分析,皇太極和李闖王的能力,無論用人之道還是軍事才能,顯然都要明顯高於崇禎。

不過,明朝也並非完全沒有取勝的機會。崇禎在位期間,至少有三次機會,可以讓明朝起死回生,至少也能大大延緩明朝滅亡的進程。第一次機會,是在1630年清軍圍攻京城時。皇太極使出反間計,使得崇禎冤殺了明朝薊遼督師袁崇煥。此乃崇禎一大錯誤。

袁崇煥是明朝當時僅有的有能力對抗清朝的名將,如果崇禎此時能識破皇太極的陰謀伎倆,繼續重用袁崇煥,則遼東戰場對清朝作戰無需顧慮,崇禎儘可以專心集中力量,先行剿滅關內農民軍,再回過頭來對付清朝。明朝全力對抗清朝,清朝入關就是痴心妄想。第二次機會,是在崇禎十一年(1638年)的潼關南原之戰。這一戰中,崇禎派洪承疇和孫傳庭掛帥,在潼關南原設下伏擊圈,重創李闖王,幾乎達成全殲。李闖王身邊只剩下十八個騎兵,倉皇逃入商洛山中。

洪承疇和孫傳庭整頓兵馬,正要入山追擊,企圖徹底殲滅窮途末路的李闖王。在當時的情勢下,這一目的有極大可能達到。如果李闖王的義軍被擊滅,明朝面臨的生存危機立即緩解一半,就可以騰出手來集中對抗清朝。然而就在此時,關外的皇太極派遣多爾袞、嶽託,從牆子嶺、青山口一線突破長城進入河北,崇禎慌了手腳,急調洪承疇和孫傳庭入京勤王。明朝消滅李闖王的最好的一次機會就此錯過。第三次機會則鮮為人知。此事發生在崇禎八年(1635年),主角是一位名叫畢懋康的人。畢懋康,字孟侯,號東郊,安徽歙縣人。畢懋康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博覽全書,廣見博聞,才華橫溢,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大才子。萬曆二十六年,畢懋康高中進士,被授予中書舍人之職,由此踏上仕途。此後歷任廣西道監察御史、右僉都御史、陝西巡按、山東巡鹽御史等職,崇禎年間擔任南京通政使,兵部右侍郎等職。畢懋康不同於一般死讀書的腐儒,而是留心“經世致用”之學,還是一位兵器學家。閒暇之餘,他經常深入軍營,走訪老兵,詳細瞭解明軍制式武器裝備的優點與缺點,尤其對火器製造頗有心得。明朝從初期開始,軍隊已經意識到火器裝備面對傳統冷兵器的巨大優勢,因此軍隊中裝備了大量的鳥嘴銃、快搶、佛朗機炮、虎蹲炮等火器。但明軍的火器應用於實戰已有兩百餘年,但卻始終未能取代刀槍劍戟等冷兵器,明軍的火器部隊在實戰中,依舊很難取得戰場優勢與主動權。火器的射程遠威力大,作戰效能高,為何會打不過武器落後的敵手?畢懋康經過一番研究,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明朝軍隊的主戰火器,基本都是落後的火繩槍,擊發時,需要用火鐮火石取火,點燃火繩,引爆槍膛中的火藥,才能射出彈藥。火繩槍的點火方式極為繁瑣,導致擊發速度緩慢,且遇到大風、下雨等惡劣天氣,和涉水等潮濕環境,都嚴重受制約而無法使用,根本不能實現全天候全地形作戰。導致火器只能充當輔助兵器的角色。

畢懋康有感於此,在改進火槍的擊發方式上下了一番苦功。1635年,64歲的畢懋康苦心孤詣,終於研發出一種“自生火槍”,獻給了崇禎。這種火槍摒棄了傳統的點火擊發方式,改用敲擊彈倉內的燧石作為點火方式,屬於是“燧發槍”的一種。這種火槍,“令火石觸機自擊而發使得石火自燃,風雨不及飄濕,緩急可應手”,極大提升了火槍的作戰效率和可靠性,使之在多種氣候條件下和環境下都可使用自如,完全符合成為主戰兵器的條件。這種“自生火槍”,在當時屬於領先世界的先進武器,比起西方火器強國的同類裝備都不遑多讓。

如果明朝能夠大規模製造裝備這種霸道武器“自生火槍”,可想而知,明軍的作戰效能將以幾何級數提高,無論面對闖軍還是清軍,都將是“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效果,挽救明朝並非空談。但遺憾的是,這種“自生火槍”工藝複雜,製作精度和難度、成本都極高,時人評價説,“此器固是神奇,甚難製造,費又數倍,非經服習,火又未必即發。如軒轅、嚕蜜,易習易制,見之無不蹙額語難。”當時的明朝,已經難以籌措到大批製造這種火槍的經費,短時間內也難以培訓出熟練掌握製造技術的工匠,此事最後不了了之。畢懋康和他的“自生火槍”,最終只在《軍器圖説》中留下一段文字和幾張圖片,漸漸被後人淡忘。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