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家長、教師,都需要減負

由 無英 發佈於 經典

媒體觀點

孩子的教育就像一場球賽,每個人在各自的位置上配合好,而不是給隊友“添亂”,才能贏下比賽。

“我就退出家長羣怎麼了!”前段時間,一位小學生家長因為不堪批改作業的壓力“怒退”家長羣上了熱搜。這起事件引發的風波已經過去,但這位家長提出的問題,還留在輿論場:“為什麼叫我幫忙批改作業?”

12月10日,在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佈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從家長批改作業,到家長退羣,反映出的問題是相通的:當前教師與家長在教育中的關係混亂、職責不清,非但不能形成合力,反而互相干擾。

早在去年7月,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就表示,關於給家長佈置作業的問題,一定要堅決治理;這次再強調“發現一起,嚴處一起”——態度很明確,話也説得比較重了。結合近期多地都出台相關規定嚴禁學校要求家長批改作業,這其中的治理信號很明確——家校權責關係,是時候回到正軌了。

批改學生作業,本是教師的日常工作之一,但近些年,這項工作莫名其妙地落到家長肩頭的現象,卻在不斷增多。有人説,是家長羣讓教師向家長佈置作業更方便了,但這可能只是表象。

一方面,學校的作業不僅數量多,而且花樣多,這就迫使老師找家長來“分擔”;另一方面,教師很忙,家長也很忙,這樣的“分擔”不僅不可行,而且有可能造成家校之間的誤會與矛盾。對此,恐怕就需要從減少教師的非本職工作任務入手,通過給教師減壓來給家長減負。

所以,教育部門的最新表態中,有些表述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間;切實建立起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

重新釐清家校關係,也不只是學校和教師的事。家長不應該批改作業,並不意味着家長應該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充當“甩手掌櫃”。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本就是一體兩面,少了任何一方的支持,教育的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今天的社會,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期待很高,社會的教育焦慮也普遍存在。越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越應該劃定科學、明確的“楚河漢界”。家長該幹啥、老師該幹啥,大家必須心裏有數,這樣才能為孩子、家長、教師共同減負,也能避免教育焦慮情緒的蔓延。

不讓家長為孩子批改作業,只是當下工作的第一步。比如,家長羣到底要不要建?孩子完成不了的手工作業,只能由家長代勞嗎?很多問題依然困擾着家長、教師和孩子,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但標準總可以明確:讓學校的歸學校,家庭的歸家庭。孩子的教育就像一場球賽,每個人在各自的位置上配合好,而不是給隊友“添亂”,才能贏下比賽。 據澎湃新聞

來源:春城晚報